《鹊桥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
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
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自主学习】
一、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二、整体感知
根据注释,疏通全词,明确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答:
【合作探究】
探究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
明确:
探究二:“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
探究三:“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顾”一词好在哪里?
明确:
探究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
【课堂小结】
作者借这首词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课后反思】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明确: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明确:
参考答案
【整体感知】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注释:
《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2]
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的朝欢暮乐?
【合作探究】
探究一:“飞星传恨”意为那些闪亮的星星正在飞驰长空,仿佛在传递着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
《古诗十九首》有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近在咫尺,能相视,却不能相守,用一个“恨”字,突出了相思之苦。
探究二:“金风”是指秋风,因为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是指白露,“金风玉露”就是指秋风白露。
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相聚的宝贵难得。
同时,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探究三;这句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和怅惘。
我们通常说踏上什么归路,这里不说“忍踏”而说“忍顾”,语意更加委婉,“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因为相逢太短暂,意犹未尽,不舍分离。
可以说,一个“忍”字,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之泪。
探究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人觉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诚然,两情相悦,又能朝夕厮守,自然很好。
因为我们的人生本来就很短暂,在短暂的生命中,谁都渴望与相爱的人朝夕相处,长久的分别对谁来说都是绵长的思念和痛苦的考验。
我并非不相信爱情可以跨越时空,只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几乎连自己都不能把握,又怎么能去保证他人呢?但是,仅以花前月下朝夕厮守来衡量爱情的真挈与否,这未免显得俗气了。
真正的爱情绝不会因两人的分别而损伤毫厘。
相反,如果双方貌合神离,同床异梦,那么即使
朝夕相处,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呢?
【拓展训练】
1、答:范词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解析】
由于两词的作者的出发点和对待爱情的观点不尽相同,因此两作者的情感迥异: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2、答: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列举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题目已经明确指出手法为“对比、衬托”,使试题难度有所降低,答题指向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