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买新书》

《买新书》

买新书》
件www.5y 教学设计
董封中心小学范军军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65、66 页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
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今天范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看。

(出示:小明)师:小明不仅是一位爱学习的孩子,还是一位游泳健将呢。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A 师:爱学习的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瞧他今天又来到了学校的图书馆,正巧图书馆买来了一些新书,但在摆放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买新书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学校图买来200 本书,放在2 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
层。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堆书,有200 本,有2 个空书架,每个书架有4 层。

B、让学生思考,图书室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
在班内反馈。

师: :通过你们的观察,你们已经知道了 3 个已知条件,通
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3 个数学问题:200 本书放在2 个书架上,平均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2 个书架,每个书架4 层,一共有多少层?
200 本书放在2 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 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前两个问题学生直接列算式解答,第三个问题带领全班
同学详细分析。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A、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

B、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c、班内反馈。

按小组来反馈。

3、展示算法。

(教师板书二种不同的方法)
200÷2÷4
200÷ (2×4 ) =100&
divide;4
=200÷8
=25 (本)
=25 (本)
汇报的学生需要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在该学生在回答后班内其余学生可以质疑,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回答的学生和班内学生可以共同解决。


大家来看看小明是怎样想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4、比较、归纳、揭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B、班内反馈
第一个算式是连除,第二个算式是有乘也有除,师做小
结,有乘也有除的叫乘除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板书: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5、运算顺序
A、让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B、班内反馈。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乘除混合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5、教师小结:看看这两种方法思路一样吗?第一个是按书
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

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说明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B 游泳中的数学学问题。

师:小明不仅爱学习,还喜欢什么呀!这不放学后,爱游泳的小军来到游泳池,在游泳池中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出示: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 个来回,共游了100 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请一小组汇报。

①
100÷2÷2
②100÷ ( 2×2 ) =50÷2
=100÷4 =25(米)
=25(米)
答:这个游泳池的泳道长25 米。

学生边列式边解释他们的想法)师: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他们小组的?生:4 从哪里来?演示:2 个来回相当于4 个泳道的长度。

、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一)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 )300÷3÷5 (2)484÷ (3)396÷3×5 (4)150×4÷6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希望小学三年级90 名同学去参观花卉展览.把他们平均分
成2 队,每队平均分成3 组,每组有多少名同学?每队分成3组,每组15 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希望小学三年级同学去参观花卉展览.他们平均分成 2 队,3)商店卖出5 箱保温杯,每箱4 个,一共收入600 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4)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 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 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5)三年级要浇300 棵树,已经浇了180 棵.剩下的分3
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件www.5y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