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摘要: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

“人师”为陶冶学生性格的导师,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

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

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人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能力提高引言:著名的教育学家于漪的提出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

所谓经师是指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

经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种谋生的手段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

所谓能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

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

能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追求。

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

“人师”为陶冶学生性格的导师,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

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

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人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

一、忠诚事业的思想素质一个语文教师的思想品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品格和丰富的职业情感。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新世纪语文教师,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培养“四有”新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党,钟情于语文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不管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始终对教师职业具有神圣感、崇高感和荣誉感,矢志不渝,坚定不移。

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

语文教学既要承担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又要兼顾语文本身所包含的德育、美育功能。

而语言的运用又与生活、与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当然,对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的认识绝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的一般运用上,它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猛烈的冲击着学校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新的体制对学生的素质有怎样的要求等,这众多问题都需要语文教师“思考”并作出回答。

可见,要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改革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富于创造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断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否则,脱离现实社会实际需要死抱住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势必会被自己逼进死胡同。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所谓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个人的道德品质。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杂、可变性大、争议性多的学科;语文教学难度大、要求高、周期长、工作艰辛却见效缓慢。

所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付出艰巨而繁重的创造性的劳动。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选定实现目标的办法,从而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排除障碍,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

语文教师务必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所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作出表率。

汉代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等方面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

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语文教师务必严谨治学,锐意创新。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科学,要求语文教师治学态度一定要严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音、解字、释词、析句、划段、求旨、探法等,一定要确保科学性,做到读音正确、用词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虚假。

这是语文教师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表现,是履行教师职责必须具有的品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语文教师应勤奋教学,不断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努力去拓宽自己知识领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丰富的职业情感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由此看来,既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

从某种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笃信,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都倾注于热爱语文教育工作上。

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饱满高昂的激情,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辞劳苦地工作,焕发自己青春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语)可以说,热爱学生,是语文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师工作成功的关键。

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父母之爱,亲友之爱,也有别于男女之爱,是一种人类社会充满科学精神的神圣之爱。

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同时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语文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耐心诱导,不嫌弃,不疏远,要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当前语文学科教师面临的挑战。

1.新旧课程环境的比较2.新旧教材观的比较二、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哪些因素呢?(一)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语文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所知、思辨能力。

1、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需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每个语文教师天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钻研课文,看参考书,看学生的各种作业,读报刊,学习各种文件和专业进修材料等,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这样,语文教师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是不能很好地担负起教学任务的。

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解句群、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地对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

对语文教师的阅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具有熟练地掌握各种阅读方式的能力。

能作朗读示范,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都能很好地掌握;默读的方法正确,在数量、质量上都高于一般人,能灵活地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②具有较高的分析文章的能力。

能分析内容较深的形式复杂的各类文章。

③具有熟练地查阅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

语文教师工作要求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还要随时运用各类知识,因此需要常查工具书和常翻各种参考书,迅速而准确地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④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高级要求。

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文艺修养。

语文教师有较高的鉴赏能力,阅读时才能站得高、理解得深,有独创的见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指导学生作文时,能帮助他们鉴别好坏、美丑,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⑤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作到脑勤,即勤设问、勤分析、勤思考;手勤,即勤记、勤查、勤写;口勤,即勤问、勤讲。

如果语文教师具有上述阅读能力,能按上述要求顺利地阅读内容较深的各类书籍、文章,那么,钻研语文教材,处理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二)语文教师的说话能力。

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说普通话,力求标准、熟练,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

因此,不善于口头表达,不能掌握教师语言的人,尽管满腔学问也当不好教师,语文教师尤其需要较高的说话能力,因为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任务,而且,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是很难指导好学生的口头表达的。

语文教师需要怎样的写作能力呢?①能够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要领,会写各类文体的文章。

②能运用丰富的词语、流畅的文笔表情达意。

③有良好的写作习惯。

随时记录材料,经常练笔,在学生练习作文时,自己也能按照要求较快地写出来,供学生观摩学习。

④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美观、合乎规范,堪为学生效仿。

(三)语文教师的听话能力。

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其中包括准确的辨音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正确的品评能力和指导听话训练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工作需要随时了解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而了解情况,用口头方式比用笔头方式方便及时。

况且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了解和评判学生口头表达水平时,更要靠“听”。

语文教师在听质疑、听答问、听讨论、听发表、听朗读、听交谈中,一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程度,接受新教材的能力,有什么困难以及有无思想障碍等;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的语音准确程度,语意完整程度,语脉清晰程度,语气连贯程度等等,便于及时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指导。

因此,语文教师在听话能力方面,更需要有边听、边分析、边评判的本领,以便随时对学生口头表达作出具体、切实的指导。

(四).语文教师的书法素质。

尽管语文教师不是书法家,语文课也不是书法课,但是,语文教师天天在写字:写教案、板书、写计划、写总结、写日记也是常事。

特别是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汉字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特别重视书法的学习,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的板书字体清秀隽永,各种书体(楷书、隶书、行书等)兼用,且有章有法,很有欣赏价值。

学生在跟着这样的教师上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师书法艺术的感染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古人云:“文如其人”。

学生不只是从教师写字的笔画、结构、章法上体会到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从这里悟出科学的严谨、治学的严肃、做人做事不可马虎的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