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游艇会配套内河湖工程2号桥T型墩柱、盖梁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3月37日一、编制依据1、盛世游艇会配套内河湖工程--2号桥施工设计图册。
2、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技术规范、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和验收办法。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46-2004)《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CCGF305.2-2008)建质【2009】254号文。
建质【2009】87号文。
3、我单位现场踏堪和调查获取的资料。
4、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地貌、交通及材料的供应情况。
5、我单位的机械设备、劳动力、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以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6、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中山市神湾镇磨刀岛上,为盛世游艇会配套内河湖工程项目中的2号桥。
其中,5#、6#为T型独柱墩,两墩位于船闸中间,跨度18m,两墩设计均为方柱墩、双悬臂预应力盖梁。
盖梁边高度为100cm,盖梁中央高度为220cm,盖梁长度为14.60m,5#墩柱顶高9.582m, 6#墩柱顶高9.528m,双悬臂盖梁横桥向悬臂水平长度左右各为4m。
墩柱及盖梁均采用C40砼,5#柱墩砼43.4m3, 6#柱墩砼43.16m3, 5#墩盖梁砼48.8 m3,6#墩盖梁砼48.5 m3本方案为2号桥5#、6#T型独柱墩盖梁、墩柱施工专项方案。
三、施工组织1.人员组织机构2.施工部署安排桥墩盖梁施工在施工领导小组下分5个作业班组负责组织施工,下设托架搭设班组、钢筋加工安装班组、模板制作安装班组、混凝土灌注班组和钢绞线张拉组。
1、托架搭设班组负责托架的搭设;2、钢筋加工班组负责钢筋的制作加工、运输及钢筋安装;3、模板制作安装班组负责模板的制作、安装、拆模等工作;4、混凝土灌注班组负责混凝土灌注;5、钢绞线张拉组负责盖梁钢绞线的张拉。
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项目部组织有关技术、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场地和设计图纸。
2、测量人员进行桥墩、盖梁测量放线,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3、由项目部工程部向工区施工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工区负责人在施工前组织各施工班组召开工前会,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施工现场准备情况1、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生活和施工用水、用电设备在本桥梁基础施工时已准备就绪。
2、劳动组织准备桥墩、盖梁的施工管理、操作人员按施工部署安排组织,进场后项目部做好施工人员入场后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思想教育工作。
3、机械设备准备桥墩、盖梁施工采用吊车浇注混凝土,其它诸如钢筋加工设备、混凝土振捣设备等小型机具同其它分项工程共用。
五、施工方案(一)、T型墩柱施工方法1、T型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2、钢筋制作与安装(1)脚手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把承台预留钢筋上的淤泥、砼残渣清理干静。
承台与墩柱相接面须凿毛处理。
(2)钢筋班组把预先制作好的钢筋与承台预留钢筋对应焊接。
墩身主筋采用φ28钢筋,箍筋采用φ12钢筋。
(3)钢筋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双面焊接,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在双面焊接有因难时,可采用单面焊接,单面焊接长度应不小于10d。
注意焊缝厚度h不小于0.3d,焊缝隙宽度b不小于0.7d(d为钢筋直径),且及时把焊渣清理干净。
(4)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
(5)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垫块应设槽口,以便砼砂浆进入,使外表面上没有垫块影子。
(6)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规范所允许的偏差。
3、模板安装(1)拟按墩柱类型配备定型钢模板施工墩柱。
墩柱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每块面积不小于2m2,制作3.0m为标准节,模板面板采用6mm厚钢板制作;为防止砼流浆,模板接缝采用双面胶压缝并用刮刀修平内模表面。
(2)墩身的主筋、箍筋焊接安装好后,用25T吊机把拼装好的钢模(高9米,重量约10吨)整体吊入已测量好的承台位置。
在距离模板底部相应位置钻孔钉入钢筋头,用角铁或钢筋焊接支撑底模,预防钢模底部移动。
并采用水泥砂浆把模板底部堵塞防止底模漏浆。
(3)墩身钢模座落稳定后,用φ11钢丝绳从钢模顶部向下约45度角拉紧固定在坚硬物体上。
在钢模上下没有支撑好之前,吊机常不能脱离钢模与钢丝绳之间的吊稳状态。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支撑系统可采用前后各设两道,左右各设一道,共六道支撑。
支撑系统立面图支撑系统平面图4、墩柱混凝土浇筑(1)2号桥5#、6#墩为T型花瓣墩,形似八角,墩柱中间有凹槽。
浇筑时作二次浇筑。
第一次浇筑高度9m,如果高度不够可在模板底部作适当调整。
第二次浇筑至盖梁顶,浇筑高度约3.89m。
(2)混凝土强度采用C40商品混凝土,墩身混凝土坍落度采用40m~60m,盖梁混凝土坍落度采用50mm~70mm。
砼车向料斗倒料,用25T吊机吊装料斗中的混凝土至墩柱模板内。
为避免混凝土下落产生离析,可采用串筒或溜管引导,确保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不大于2m。
(3)浇灌混凝土前,先洒适量水湿润承台顶混凝土面。
并拌制10~20mm与墩柱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砂浆打入模内接浆,人工将其均布于整个结合部的表面,对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进行处理。
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灌速度,分层振捣混凝土,每层混凝土浇灌厚度不得大于300mm。
(4)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尤其是钢筋与模板间隙),振动棒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振动棒振捣钢筋部位混凝土时,不得触移钢筋。
快插慢拔,表面平整无气泡。
(5)浇灌混凝土时,同时派人检查和测量支架与模板的支立情况,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等现象立即停止浇灌,待校正处理好后再继续。
(6)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为14天,每天洒水次数视环境湿度与温度控制,洒水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二)、盖梁施工方法1、盖梁施工流程待墩柱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盖梁的施工。
首先调直墩柱顶预留伸出的钢筋,对伸出的预留钢筋按设计要求形状成型。
准确测量放出盖梁位置及梁底标高,并标于各墩顶面上。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墩柱顶面凿毛安装盖梁托架安装底模侧模安装张拉、压浆2、盖梁托架安装(1)在承台上安放8块60cm×60cm ×9mm钢板,中间4块作为竖向螺纹立柱的底垫板,长边中对中距离4.3米,短边中对中距离1.8米,外边4块作为斜向支撑螺纹柱的底垫块,长边中对中距离4.8米,短边中对中距离3.2米。
(2)竖向支撑柱采用4根φ45cm×9mm的螺旋管,高10.4米螺纹管竖向4个平面各设置2道剪刀撑,柱顶用5mm钢板水平焊接,作为横梁支撑垫板。
斜向支撑柱采用4根φ45cm×9mm的螺旋管,长11.9米,与竖向夹角θ=24°,柱顶用20aI工字钢坎入螺旋管钢焊接,作为纵梁的底辅助支撑,20aI工字钢长1米,设下8[槽钢三角固定,8[槽钢长70厘米。
(3)在竖向支撑柱短边设置横梁,横梁采用双榀32aI工字钢,焊接在竖向支撑柱顶垫板上,横梁长4米。
(4)在横梁上设置4道长16米的32aI工字钢纵梁,分两侧布设,每侧各2道,内侧2道中对中距离为1.5米,外侧2道与内侧2道中对中距离为85厘米,纵梁与横梁电焊连接。
(5)在纵梁上设置14a[槽钢作为小横梁,间隔35厘米;小横梁分3.7米和1米两种长度,在盖梁悬臂部分采用3.7米小横梁通长布设,两端共30道,在盖梁与墩柱接触部分采用0.8米小横梁,分两侧布设,两侧共28道。
小横梁与纵梁电焊连接。
(6)盖梁悬臂底模板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加工成型后直接吊装;钢模面板厚度6mm,背部用角钢加强,角钢间距为40厘米×50厘米。
底钢模板通过钢管支撑直接均匀支撑在小横梁上。
(7)盖梁悬臂端模板采用开孔钢模板安装。
(8)盖梁两侧侧模板,每侧采用3块5米×3.0米的钢模板拼装组成;钢模面板厚度6mm,背部用角钢加强,角钢间距为40厘米×50厘米。
侧模板直接立在小横梁上,调整后对拉固定。
(9)侧模板竖向每隔50cm设置一道由2条10[槽钢组成的横腰;横向每隔60cm设置一道由2条10[槽钢组成的竖带;在横腰和竖带交叉处设置对拉螺栓。
六、盖梁支架承载力计算1、基本荷载①盖梁砼计算自重Q1:790.4KN(每端悬臂4米,按5米计算)。
②侧模板重Q2:56.2KN。
③底模板重Q3:28.8KN。
④小横梁重Q4:19.38KN。
⑤纵梁重Q5:33.7KN。
⑥横梁重Q6:8.43KN。
2、竖向支撑柱4根φ45cm×9mm螺旋管的稳定性验算H=10米螺旋管横截面钢板面积A=12717mm2 (本方案以4根竖向支撑柱作为主承载力柱,斜支撑不参与承载力计算)作用在1根竖向支撑柱最大轴向压力:P=1.2×(Q1+Q2+Q3+Q4+Q5+Q6)/4=1.2×1415.31/4=281.07KN回旋半径:i=0.35×(d+D)/2=155.9长细比:λ=H/i=64.1<100 满足要求查表得纵向弯曲系数φ=0.877则σ=P/φA=281.07×103/(0.877×12717)=25.2MPa<140 MPa螺旋管稳定性满足要求3、横梁双榀32aI工字钢的稳定性验算I=11080cm4 W=692.5cm3 E=2.1×105 L=3.2米(外侧两道纵梁距离) a=0.85米(外侧2道与内侧2道中对中距离为85厘米)作用在一端横梁的最大压力:P=1.2×(Q1+Q2+Q3+Q4+Q5)/2=557.09KN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q=P/L=174.09KN/m横梁产生的最大弯距 M=1/2×(qa2)=62.89KN.M横梁产生的最大应力σ=M/2W=45.4MPa<140 MPa 可行横梁稳定性满足要求4、纵梁32aI工字钢的稳定性验算I=11080cm4 W=692.5cm3 E=2.1×105 L=5.15米(横、竖向支撑在纵梁上的距离)作用在一侧纵梁的最大压力:P=1.2×(Q1+Q2+Q3+Q4)/2=536.87KN作用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q=P/2L=52.12KN/m纵梁产生的最大弯距 M=0.0982(qL2)=135.75KN.M纵梁产生的最大应力σ=M/2W=98.01 MPa<140 MPa 可行5、作用在斜撑的压力:P1=P/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