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各生育期需水情况
一、马铃薯生长发育时期及特点
1、发芽期:种薯播种至幼芽出土。
此期以根系及芽生长为中心,持续时间与土温有关,当土温达8-9℃时需35-40天,13-15℃时需25-30天,16-18℃时需20-21天。
此期是构成壮苗的基础。
2、幼苗期:出苗至孕蕾。
此期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中心,历时约10-15天。
此期是根系吸收能力及块茎形成多少的基础。
3、块茎形成期:从孕蕾至开花初,历时约20-30天。
此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
此期是决定块茎产量和大、中薯率的关键时期。
5、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萎。
此期是以淀粉积累为中心,淀粉积累可一直继续到叶片全部枯死以前。
二、需水规律
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同,苗期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15%,块茎形成期20-30%,块茎增长期50%以上,淀粉积累期10%左右。
从马铃薯需水规律及当地气候来看,需要关注的是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
三、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各生育期灌水要求
1、发芽期不灌水。
2、幼苗期在4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
3、块茎形成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
该期严重缺水的标志是花蕾早期脱落、植株生长缓慢、叶色浓绿、叶片变厚等。
4、块茎增长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
如早熟品种在初花、盛花及终花阶段,晚熟品种在盛花、终花及花后1周内,应根据降雨情况来决定灌溉措施。
勿灌水过多,以免引起茎叶徒长。
5、淀粉积累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
6、成熟收获期不灌水。
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便于贮运。
(二)灌溉决策
根据土壤田间持水量决定灌溉,土壤持水量低于各时期适宜最大持水量5%时,就应立即进行灌水。
每次灌水量达到适宜持水量指标或地表干土层湿透与下部湿土层相接即可。
当无测水条件时,可根据植株的生育表现决策,当中午叶片开始表现萎蔫症状时进行灌水。
也可用简易测定法决策,在干墒、灰墒、黄墒时灌水,在褐墒、黑墒时不灌水(手握土干燥、无凉意则是干墒,手握土稍感凉意则是灰墒,手握土明显感到湿润则是黄墒,手握土成团、手有湿痕则是褐墒,手握土可挤出水痕则是黑墒)。
(三)灌溉方法
灌水要匀、用水要省、进度要快。
目前,灌溉效果较好的节水灌溉方法是喷灌和滴灌。
喷灌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但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
滴灌节水效果最好,主要使根系层湿润,可减少马铃薯冠层的湿度,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机会,节省人力。
(四)注意事项
灌水时,除根据需水规律和生育特点外,对土壤类型、降雨量和雨量分配时期等应进行综合考虑,正确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