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化 学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体积缩小:即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说明: 体积增大:即气体物质的量增多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改变压强只是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但是平衡不移动。
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影响: 同等程度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 需要的时间,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V(molL-1S-1) V’正= V’逆
V正= V逆
0
t1
T(s)
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或 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 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平衡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而引起 V正≠ V逆 平衡移动的方向:向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即 : V正> V逆,平衡向正向移动
V正< V逆,平衡向逆向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成本较低的反应物的浓度, 2.意义: 提高成本较高的原料的转化率。
① ③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注意点
①改变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的 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是反应物,还是 生成物, 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 减小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状态。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 度, 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 率提高。
平衡移动的本质:
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条件改变造成 V 正≠ V 逆
注意: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但并不抵消。
课堂练习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 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 高NH3的利用率 (D) 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 化
DLeabharlann 课堂练习• 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 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 生成物的产 量一定增加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 反 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 反应速率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 A ① ② (B) ② ⑤ (C) ③ ⑤ (D) ④ ⑥
思考:
1、在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过程中, 应该怎样通过改变浓度的方法来提高该反应 的程度? 增加氧气的浓度 2、可逆反应H2O(g)+C(s) CO(g)+H2(g) 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 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H2浓度
V(molL-1S-1) V’正= V’逆 V正= V逆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 率均增大,但增大倍数 一样, V’正= V’逆,平衡 不移动。
0
t2
T(s)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平衡移动)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 (2011山东高考28,14分) • 反应NO2(g)+SO2(g) SO3(g)+NO(g)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 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是 b。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N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