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PPT
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 我国对商事立法可采用商法典与商事单行立法相结合的方式。
▪ 我们最需要重视的是商事单行法的制定。因为,在我国,商法的独立应该 是实质商法主义的独立,而不仅仅是形式商法主义(或法典意义)的独立 。这主要是因为:商法的独立并不完全取决于有无法典,商法典功能与作 用的发挥也并不以统一法典的存在为前提。
*小结
▪ 仅就商事主体角度而言,商法或创设民法所不具备的基本制度或范畴,如 营业能力、代理商、商业登记、商业帐簿等规定,或突破了民法的基本范 畴,如商事人格权。
▪ 从各国现有商法典体系来看,不管各国规定相差多大,在商事主体方面均 已形成一个较为成熟和稳定的体系,主要包括:商事主体资格及法律形态 、商业登记、商号、商业使用人、代理商、商业帐簿。
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之争
▪ 国内学界对于商事立法的形式,大致存在以下几种主张: ▪ 主张制定商法典,比如徐学鹿教授。该种主张主要是基于完善商法体系,
保障商法统一以及体现商法独立价值等方面的考虑。但这与我国民商合一 的立法传统相悖,欠缺对中国现实的回应,已经为大部分学者所不采。 ▪ 主张制定商事通则,江平、王保树等诸多学者持此主张。其理由主要包括 :其一,发挥其统率作用,以收纲举目张之效;其二,民法典自身性质的 局限,其内容不可能无限膨胀,更不可能取代商法而形成“私法的一元化”局 面;其三,实现商法体系完善的需要;其四,统一市场、统一法制的要求 ▪ 主张商法仍然以商事特别法的形式存在,此多为民法学者所倡,如梁慧星 先生、王利明教授等,“以民法典为基本法,以一系列单行法为特别法,是 我国商事立法形式的理性选择。”
民法与商法的联系
▪ 1.民法与商法同属私法范畴,是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 ▪ 2.民法的主体制度是对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一般规定,商法上的主体
制度是对民事主体制度的具体化和特殊化。 ▪ 3.民法的物权制度是对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正常条件的一般规定,商法中
的物权制度则是对商事交易中的物权制度作出的补充规定,其适用以民法 物权制度为前提。 ▪ 4.民法的债权制度是关于流通领域中的商品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定,商法中 的债权制度是市场交易活动中的特殊规定与补充规定,其适用以民法债权 制度为基础。
论商法的独立性
从商事主体 从商法与民法关系 我商事主体的两项基本制度:商业登记与商业帐簿制度
▪ 商业登记,为商主体依法将其设立、变更、解散以及其他重大事项载于主 管官署登记簿从而将企业主要情况公布于外的一种方法。
▪ 商业登记的作用:一、使国家对商主体便于监督管理。 二、利害关系人便于查证企业有关情况降低交易成本。 三、可作商事主体经营决策时的判断依据。
▪ 商业帐簿,是商人依商法制作的反映其经营活动、财产善的簿册。
▪ 商业帐簿的意义在于“对于设立者而言,乃了解自己营业情况、财产善并 计 算盈余的依据;对于其他商人而言,是了解对方重要的作用善的信息, 并以为交易的凭据;对于主管机关而言,乃审查核实其营业善的依据并以 为版税的依据。” 商法赋予利害关系人以帐簿查阅权,体现了商业帐簿制度的辅助主体的营利 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私法制度。
民法和商法的区别
▪ 1.立法价值取向不同。民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公平,商法最基本的价值 取向是效益。
▪ 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商法调整 的是营利性主体即商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商事法律关系。
▪ 3.主体范围不同。民事法具有适用主体广泛性的特点,可以适用于一切社 会公众。商法则具有适用主体限定的特点,仅适用于商主体。
▪ 4.性质与特征不同。民法纯属私法,商法则兼具公私法属性。 ▪ ……
民商合一的不可能
其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扩充了商事主体及商事活动范围,随着人 的普遍商化和商业的泛化,本应强化商法的作用,扩大商法适用的领域, 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取消商法呢?这显然不符合论者自证的推理逻辑。
其二,民法本来就有其传统的作用领域和范围,不应越俎代庖,取代商法 的功能。
▪ 我国已经制定了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最主要的商事法律, 虽无独立的商法典,但商事法律已趋完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统一商 法典的作用;昭示商法的独立,理清商法的体系。商法典的制定,使商事 立法在体系上更加完整,在逻辑上更加严谨。它不仅有利于消除了商事单 行立法所产生的立法重叠、冲突和空白现象,而且也克服了单行立法法律 体系松散、结构不严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