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江苏省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江苏省高考二模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__ 。

疫情发生后,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抗疫树立了新标杆。

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努力将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巨大贡献A.破釜沉舟蔓延卓尔不群B.风雨同舟漫延卓尔不群C.风雨同舟蔓延卓有成效D.破釜沉舟漫延卓有成效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芭蕾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汇。

,,。

,,,拓展中国芭蕾的艺术想象与表现空间,形成了芭蕾艺术的中国风格。

①不断借鉴戏曲以及国外的芭蕾文化精髓②找到属于中国的芭蕾语汇③几十年来中国芭蕾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传统④不仅使故事题材本土化⑤丰富创新自身的舞蹈与舞台语汇⑥也使舞蹈风格和舞台表现民族化A.②④①⑥③⑤B.②④⑥③①⑤C.④③②⑤⑥①D.④⑤②⑥③①3.(3分)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C.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D.今日叨扰老师多时,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4.(3分)对下面这段文字语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常有人这样表述:西塞罗是这样说的,柏拉图如此认为,亚里士多德说……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判断?一位罗马富翁网罗来一大批饱学之士,让他们随时陪伴。

在跟朋友聚会时,一旦谈到什么问题,他就让这些人替代他。

各人根据自己的特长,随时给他提供材料,这人给他一段发言稿,那人告诉他荷马的某一首诗。

富翁认为,学问装在他手下人的脑袋里,也就变成自己的了。

A.虚心吸取优秀人才的智慧可快速提升自我。

B.知人善任才能充分发挥手下人的全部特长。

C.别人的思想和言论并不能成为自己的学问。

D.真诚地对待朋友才有可能得到朋友的尊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吕晚村先生行略先君讳留良,字庄生,号晚村。

先君生而神异,颖悟绝人,读书三遍,辄不忘。

八岁善属文,造语奇伟。

时同邑孙子度先生为里中社,择交甚严,偶过书塾,见所为文,大惊曰:“此吾老友也,岂论年哉!”即拉与同游。

先君垂髫据坐,下笔千言立就,芒彩四射。

癸已始出就试,为邑诸生。

每试则冠军,声誉籍甚。

诸先生以诗文相倡和,尝作诗,人莫测其所谓。

至丙午岁,学使者以课士按禾①.且就试矣,其夕造广文陈执斋先生寓,出前诗示之,告以将弃诸生去,且嘱其:“为我善全,无令剩几微遗憾。

“执斋始愕眙不得应既而闻其衷曲本末,乃起揖曰:“此真古人所难,但恨向日知君未识君耳。

”先君不复入,于是归卧南阳村,与桐乡张考夫、盐官何商隐诸先生,及同志数人,共力发明洛闽之学,编辑朱子书,以嘉惠学者。

庚申夏,都守复欲以隐逸举,先君闻之,乃于枕上剪发,袭僧伽服曰:“如是,庶可以舍我矣。

”寄清溪徐方虎先生曰:“弟此病日深,浮生无几,已削顶为僧,从此木叶蔽影,得苟延数年,完一两本无用之书,愿望足矣。

”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筑室于吴兴埭溪之妙山,题曰“风雨庵”。

先君幅巾挂杖,逍遥其间,惟四方问学之士,晨夕从游,有濂溪吟风弄月之意。

先君动素有咯血疾,辛亥以后,遇意有拂郁辄作。

至庚申夏,方对客语,而郡札适至,喷噗满地,坐客咸愕然。

自后病益剧。

先君自知不起,尝叹曰:“吾今始得尺布裹头归矣,夫复何恨?但夙志欲补辑朱子近思录,倘不成则事负此生耳。

”于是手批目览犹碗碗不休,门人子侄苦请稍框,以俟病间。

先君毅然曰:“一息尚存,不敢不勉,况此时精神犹堪,收拾后此更何及耶?”虽发凡起例稍示端绪,然亦竟不能成也。

易簧②前三日,犹凭几改订书义,命不孝执笔,一字来安,则伫思商酌,其神明不乱如此。

病革,呼不孝辈论以孝友大又而已。

已而曰:“我此时鼻息间气有出无入实。

”言毕,又手安寝长逝。

此葵亥八月十有三日也。

(选自《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有删节)[注]①禾:浙江嘉兴别称。

②易簧:更换床席,指人将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笔千言立就就:完成B.学使者以课士按禾课:教授C.门人子侄苦请稍辍辍:停止D.犹凭儿改订书义凭:靠着(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明请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文中指吕留良在乡试中考中秀才。

B.丙午,是六十干支之一,文中用来纪年。

在古代,干支除了用于纪年外,还用于纪月、纪日和纪时。

C.漂溪,宋代理学家周教顾的号,世称其“廉溪先生”。

文中借此表现吕留良过着像周敦顾一样的隐居生活。

D.孝友,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文中吕留良病重还对子孙辈论述孝友的大义,表现他重视对后代的教育。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执斋始愕眙不得应,既而闻其衷曲本末,乃起揖曰:“此真古人所难但恨向日知君未识君耳。

”②先君毅然曰:“一息尚存,不敢不勉,况此时精神犹堪,收拾后此更何及耶?”(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吕留良的品性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6.(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答题。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①姜夔松江烟浦,是千古三高②,游衍佳处。

须信石潮仙,似鸱夷③、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绿香红舞。

容与,看世间、几度今古。

卢沟④旧曾驻马,为黄花、闲吟秀句。

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欹雨。

玉友金蕉,玉人全缕,缓移筝柱。

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⑤.[注]①石湖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的号。

②三高:代指古代隐逸、放达之士。

③鸱夷:春秋时期范蠡功成身退,变姓名为鸱夷子皮。

④卢沟:卢沟桥,金都(今北京)名胜。

乾道六年范成大曾出使金国。

⑤槐府:古代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1)上阕从哪些方面可看出范成大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2)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7.(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汨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3)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4),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8),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五、现代文阅读(一)8.(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答题。

平原路翎胡顺昌跟在他的女人后面吵叫着。

阳光强烈得刺眼,无边无际的平原上是笼罩着火焰一般的暑热。

一条小河在平原的中间弯曲地流着,通过那些被树荫遮着的寂静的人家而流到金黄色的田野中去。

一些精致的石桥跨在这条清激的河上。

一个精力饱满的年轻汉子,戴着一顶大草帽,骑在一只瘦小的驴子上,从胡顺昌夫妇的后面跑了过来。

他热情洋滥地和胡顺昌夫妇打招呼,要到城里去接他当官的姐夫,也没留意两人的表情。

胡顺昌的一件白布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湿了,他拿它披在肩上,不时地用它揩着脸上的和胸前的汗水。

他跟在他女人的后面走着,吵嚷着。

他的女人短小、瘦弱,然而很美丽。

她的手里提着一个很小的蓝布包袱,急急地走着,脸色惨白。

“我这个人就是不会说好话!”胡顺昌又开始说了,“你自己凭良心想想看好了!没有关系!不管怎样都没有关系!回去吧,桂英!”他擦着胸前的汗水哀求道。

他的女人不理睬他,仍旧急急地往前走着。

于是他恼怒地看了她一眼,站下来了。

他无论怎样警告自己不要发怒都不行。

她在烈日下痛苦地、艰难地走着,不时地闭起眼睛来揉着胸口,显得快要支持不住了。

“好吧!”胡顺昌大声叫着,重又追了上来,“要是你真的要回你的娘家,老子就从今日起跟你一刀两断!不过你要晓得你娘家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呀,哼!他们自己还不是没得吃的!”太阳毒辣无情地照射着他们。

“我求你听我说啊!”他拿一只手扶在她的肩上,但是被她推开了,“你想想,我不过跟你说:我不在家,你就回保长他们叫他们等一下来好了!就是征粮收米么也要等男人回来做主,你把外面桶里的两斗拿给他们还不算,连床底下的四斗也让他们给搜走了!你想想,这四斗来我们要度多久的命啊!一直要到收了稻子!就是照你说的保长是带了兵来的,你一个女人家未必还怕他们,他们真的还把你吃掉不成?再不然的话,给了他们,你也该向他们取得字据呀!不然的话,他们明天又来要了,你怎祥办?”说到这里,他又不能抑制自己的愤怒了,他又拿起衣服来狠狠地揩着汗,偷偷地看了一眼,希望能够看到她的难受的悔过的表情。

然而她整个的苍白的脸冰冷有如铁石。

于是他茫然地抬起头来,看向稻田的远处。

“唉,真可怜啊,我们这些庄稼人!为了几斗米!”他想。

但是想到这几斗米,他又动气了,重新憎恶地看着她。

“你走吧!你走好了,没有关系!你自己想想,这几年,有吃的总给你先吃,有穿的总给你穿!你走好了!”他对着她悲痛地叫,希望能够感动她。

但回答他的却是暑热下的眩晕的寂静。

他的女人提着布包走过那个高而窄的石桥,走到石桥的那一边。

“唉,我这个可怜人,我怎么好哟!”胡顺昌蹲了下来,昏沉地抱着头。

然而他还是忍不住望向桥那边,走着路的她忽地倒了下去!他飞奔过去。

她微弱地喘息着,闭着眼睛躺在草地上。

他的心现在已经完全冷静了……“桂英!”他小声喊,伏在烈日下面的草地上,“你要回娘家,你去好了,都是我不对,你去住些时好了。

”她无力地摇摇头,又闭上了眼睛,眼泪从她的睫毛里流了出来。

这时,那个精力饱满的郭老二骑着驴子又奔回来了,和去的时候一样兴高采烈,在驴子上大声地怪叫着。

看见了河岸上的胡顺昌夫妇,他就迅速地翻下驴子来,从夫妇的表情他即刻就有些明白了,严肃地看着他们。

“喂,胡顺昌,你说什么军粮不军粮的,车站上又到了兵哩!又是机关枪,又是大炮,几百箱子弹,恐怕总有一营人,我们这街上那里够他们吃呀!……好,你们谈心”他又向着他们难受地看了一眼,“我先走一步了!”“都是我不对!”胡顺昌趴在妻子身边说,“那几斗米有什么关系呢,拿给那批狼心狗肺的东西就算了,还有个把月就收稻子了,到那时就好了……他抓紧了她的手,猛然抬头,河的两岸全黄而无际的稻海在他的眼前闪耀。

一九四六年九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点明了时节地点以及地域特色,为下文写人物在“平原”上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B.征粮的保长带兵搜走了胡顺昌夫妇藏在床底下的四斗米,这情节与小说后文“车站上又到了兵哩”相照应。

C.郭老二进城前对胡顺昌夫妇无动于衷,回来后对胡顺昌夫妇表示同情与无奈,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D.桂英从对丈夫的不理睬到后来“摇摇头”、流泪,表现她最终原谅了丈夫,这一过程也流露出她对命运的妥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