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审:仔细察看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假:凭借,借助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就:成就3.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

两相对照,先声夺人。

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

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

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

4.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5.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3分)(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x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3分)(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

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

(罗贯中《三国演义》)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

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巴金《家》)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

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珂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

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

然后,他扬长而去。

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

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

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使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

(曹雪芹《红楼梦》)8.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

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答第( )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件乐事表达孟子的“孝悌”思想。

B.第二件乐事表达孟子的“仁义”思想。

C.第三件乐事表达孟子以教化天下百姓为己任的抱负。

D.孟子认为这三件乐事与用仁德统一天下不能并存。

(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说说孟子“三乐”的根源。

(3分)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尽心上》)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

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

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

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

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

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

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

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

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

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

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

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

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10.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11.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1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