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的养殖技术
生长较慢,一龄蚶,壳长不到2厘米, 二龄蚶,壳长3厘米左右,到三龄后, 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养殖一般不超过3 年),五龄以后基本上停止生长。
其生长速度与环境的水温、饵料、潮区、底 质和密度有密切关系: 在水温较高的南方生长较快。饵料多,生长 快。大者达6-8厘米。 随着潮区的升高,泥蚶的生长速度显著下降。 泥蚶的生长与其所栖息环境的底质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内湾有软泥的海滩,有机物质 多,底栖硅藻也多,泥蚶生长的好。与此相 反,靠近湾口的砂质海滩,虽然也有蚶苗附 着,但生长要慢得多。 养殖的方式和密度对泥蚶生长也有显著的影 响,一般蓄水稀养的长得好。 泥蚶生长与潮区、底质以及养殖密度的关系, 实际上是与饵料有关系的。
泥蚶的养殖技术
蚶科贝类在我国沿海广泛分布,已发现 的约30种左右,已发展养殖的有泥蚶、 毛蚶、魁蚶。浙江、福建、 广东和台湾等省 的主要养殖对象。 壳表具放射肋18 -20条。
泥蚶,俗称血蚶(血液鲜红)、宁蚶、花蚶、 粒蚶(壳表放射类上具颗粒状结节) 。是中 国的传统养殖贝类之一。
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和“化痰积” 的功效。
课程纲要
泥蚶的养殖生物学 泥蚶的苗种生产 泥蚶的养成生产
泥蚶的养殖生物学
分类地位 瓣鳃纲、列齿目、蚶科
形态特点
头部退化,以唇瓣所在的位置表示头部。
足部肥厚,橙黄色,前端尖而弯曲,呈斧刃状。
内脏团位于足的背部,内脏团的一部分陷入足 内。
生态特点
分布及生活习性
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广泛分布于印 度洋及西太平洋。世界泥蚶主要产自 东南亚沿海国家。在我国自然分布在 山东半岛以南沿海,尤以华东、华南 沿海为最多。山东、江苏、浙江、福 建、广东和台湾沿岸均有养殖。
广温、广盐性半咸水贝类。
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其生活环境的温度一般变化在0-35 ℃ 。冬 季水温降至8 ℃以下,泥蚶失去爬行和掘上 能力。3 ℃以下出现冻伤。成蚶适宜生长水 温是13-30℃。壳长5 毫米以下蚶苗适宜水 温是23-28 ℃。
外套膜简单型,外套膜环肌发达,外套窦浅, 没有出、入水管。
贝壳坚厚,壳顶凸出,尖端向内卷曲,壳表白 色,外被褐色壳皮,放射肋发达,有18-20条, 肋上具有颗粒状结节,绞合部直,绞合齿多, 成一列。
消化系统:口仅为一横裂;食道短,只是从口到 胃的简单通道;胃位于内脏团背部,胃壁薄,内 有胃楯,胃侧具晶杆囊,胃被肝胰脏包裹;肠在 足内盘曲,最后以肛门开口于后闭壳肌上部。
成蚶在盐度为10.4-32.5‰之间的海水中均 能正常生活,尤其是盐度为20.0-26.2‰的 半咸水海区,更适于泥蚶的繁殖和生长。蚶 苗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17-29‰,生长最适 范围是21.0-25.5‰。
成贝多数栖居于中、低潮区,尤以中低潮区 交界处数量最多。
有很强的耐干旱能力。
喜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 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软泥滩上,营 浅埋生活(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 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抗混 浊力较强,含有较多腐殖质软泥滩涂 更适于泥蚶生长。它可以形成假粪将 污物排出体外。
l毫米以下刚附着的蚶苗,在水中会做 垂直运动,有的能分泌粘液拉成一条 丝将身体悬挂在水中,个别还会漂浮 在水面。
2-5毫米稚贝垂直运动能力很弱,而 水平移动却很活跃,一夜间能爬行数 十厘米。
成蚶极少作水平运动,只在底质中稍 作垂直移动。
摄食和生长
滤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 单细胞藻类主要是硅藻类,其次是单 细胞绿藻类,这两者是泥蚶生长的重 要营养来源。泥蚶属被动滤食,只对 食料的大小形态有选择。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水温26-28℃)
约6h PF,担轮幼虫;
约13h PF,D形幼虫;
6-7天 PF,壳顶幼虫;
13-16天 PF,下沉附着变态为稚蚶(刚变
态的稚蚶壳表无放射类,壳长180μm左右,
4-6天后放射类才出现);
再经过50天左右,壳长1-2mm,进入蚶苗 期(蚶砂),再经8-9个月,进入蚶种期 (蚶豆),再经1年左右时间,个体达2.5cm 左右(商品蚶)。
呼吸系统:鳃1对(左右各1个),丝鳃型,有丝 间联结。
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背部的围心腔中,由1心室2 心耳组成。血液中具血红素,使血液呈红色。
排泄系统:肾脏一对,为皱褶囊状,深褐色,位 于后闭壳肌前端两侧,围心腔之后。
生殖系统:生殖腺1对,位于背部消化腺两侧, 成熟时遍布于消化腺外面,并延伸至足的基部。
发生特点
性别:雌雄异体,不异形(繁殖季节成熟 性腺颜色雌呈桔红色,雄呈浅黄色)。
性成熟年龄和繁殖季节:一般需2龄性成 熟,浙江以南1龄即有性成熟。繁殖季节 因各地而异。
产卵及受精:一个繁殖期内可多次成熟 (每次间隔15-20天),一次成熟可多 次产卵。自然条件下,每年排放4-5次。 产卵多在大潮汛末期,可持续1-2天。 产卵量(2-3龄蚶为100-400万粒)。 成熟精子鞭毛型,成熟卵子圆形,卵径 60微米左右。精卵直接排入水中受精。
其英文名为Ark shell,日文名为ハィガィ
主要供鲜食,亦有用作腌渍加工。蚶肉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23%)和维生素B12。氨 基酸组成方面,除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 酸,组氨酸的含量很高(组氨酸对婴幼儿 也是必须氨基酸。注意组氨酸在保鲜过程 中易被分解成组胺,组胺中毒症状:皮肤 起红斑,瘙痒等)。并且牛黄酸、甜菜碱 (有甜鲜味)含量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也很高。具有很好的强身滋补作用,常 作为女性和老弱者的冬季保健食品。并且 对酒后的肝脏解毒非常有效。
在稚贝阶段是用足丝附着在表层泥土中的颗 粒上,因此,蚶苗多发生在半泥半沙的海滩 上,曾观察到壳长5毫米左右的蚶苗仍有用 足丝附着的能力。
随着泥蚶的成长,失去分泌足丝的能力,营 埋栖生活,其栖息深度,以刚埋没全身为限, 在泥滩的表面,形成两个相连接的出入水孔, 以进行海水的交换。稚贝多栖息在表层下l- 2毫米泥中,成贝生活在1-3厘米的滩涂中。 在北方,冬季泥蚶埋栖在泥层深处,双壳紧 闭,处于冬眠状态,直至3-4月间水温上升 泥蚶才爬上滩面进行呼吸和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