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第一章一、法国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是人们真正“发现”了儿童、社会儿童观的转变已经彻底完成的一个标志。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之间的关系P15(1)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2)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料(3)阅读和教授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三、儿童文学的概念(一)与成人文学相比较1.共性(1)儿童文学是文学,文学的一般品质儿童文学应该具有。

(2)儿童文学创作是文学创作,一般文学创作的规律儿童文学也必须遵循。

(3)儿童文学创作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心灵之约、精神对话,也是作家主观意识(审美理想、思想感情、道德评价)和客观事物、描写对象的审美特征、审美品质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

2.个性(1)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2)必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3)必须适合儿童的审美接受心理(二)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观(三)现代儿童观第一,要把儿童当人看;第二,要把儿童当儿童看;第三,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古代的儿童观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不把儿童当人看,更不把儿童当儿童看,不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儿童文学美学特征(论述题)(一)趋善性(以善为美)(1)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内涵正在于人(儿童)自身,在于指向人(儿童)的自身的完善,即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夯实人性的基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2)要通过文学审美的途径来充分地、妥贴地保护和珍视儿童精神生命中的本性之美、本善之美,使童心努力地不为恶俗所异化;与此同时,则要将这种儿童精神生命中的本性之美、本善之美艺术地导向现实的人世,建构起一种具有艺术实践本性的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

(3)远离暴力;远离成人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远离成人社会的政治权力斗争;远离成年人的性与两性关系。

(二)游戏性(快乐性)(1)儿童年龄越小,他就越需要笑,需要快乐的、奇怪的游戏。

(2)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

(三)幻想性(自由性)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

第二章一、儿童文学活动是作家和儿童读者借助文本所进行的文学沟通和对话。

二、儿童作家写作(现象分析,你怎么评价)(一)儿童写作的理性思考儿童写作的主要原因:1.当前中小学生文化素质与修养普遍提高2.学习压力大,寻求倾诉的渠道3.孩子自身对写作的热爱4.儿童、少年互相交流的需要5.商业操作的结果《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二)儿童写作的具体特点1.用独特和自信的姿态向人们诉说着他们这一代人独有的成长体验和青春感悟,并用文字踏踏实实地记录了他们对人生和生命的初步探索和体悟。

2.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理性,多为情绪化的渲泄与丰富想象的编织。

3.显而易见的艺术缺陷(三)儿童写作的意义1.对儿童自身的意义:激发文学创造力,提高文学表现力。

2.文学价值:使文学年轻化。

三、儿童读者(一)儿童的年龄特征: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名词解释)(二)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1.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体现在生理、心理、文化三层面。

(1)生理层面: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2)心理层面:对事物偏于表象与直观的认识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3)文化层面:自然行为——审美的文化(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1.年龄差异2.性别差异3.智力差异4.个性差异5.文化差异(四)婴儿期——婴儿文学1.婴儿文学的形式:儿歌和简单的童话故事2.口语文学句式要短音乐性娱乐性第三章一、儿童文学的母题(一)儿童文学的母题: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名词解释)(二)母体类型(重在理解,选择或填空)1.爱的母题:母爱型儿童文学作品——亲切温馨《妈妈笑了》《纸船》父爱型儿童文学作品——端庄深邃《爸爸的帽子》2.自然母题——悠远率真《露珠》3.顽童母题——奇异狂放《木偶奇遇记》(科洛迪)4.成长母题——感伤温情《草房子》二、儿童文学的插图(一)插图的功能1.助读功能2.再创造功能(二)与图画文学作出区分第四章一、儿歌类型(选择题)P105摇篮曲(《觉觉喽》)、数数歌、连锁调(即连珠体,或衔尾式)、问答歌、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绕口令、时序歌、谜语歌二、儿童文学欣赏的特点(简述题,简答题)儿童文学欣赏是儿童在看和听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由看和听文学作品时引发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是对儿童文学作品整体性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1.追求快乐体验2.偏重直观感受:儿童在欣赏作品时,目光往往是跳跃式的。

3.易于感情投入:儿童欣赏文学作品时其情绪情感始终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

4.善于模糊解读:儿童在欣赏作品时,其感知和理解常常是整体的、笼统的、模糊的。

5.富于创造精神:儿童的创造性往往更情绪化,更富于幻想性。

三、儿歌的导读四、儿童诗(一)童话诗: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

(名词解释)《卖火柴的小女孩》(二)科学诗(选择题):把诗与科学结合起来,用优美的诗语言和意象去描绘科学世界,去传播科学知识,去表现科学精神,去启迪科学思维的诗。

《暖气片》《圆规》《电熨斗》(三)儿童诗导读第五章一、从安徒生时代开始,童话走向了现代自觉,标志着作家真正专门为儿童创作童话意识的觉醒与实践的开始。

二、童话基本特征(选择、理解)(一)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1.与现实的寻常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2.与现实的异常结合《木偶奇遇记》3.与现实的反常结合《神笔马良》(二)选择下列正确或错误的(注意细节)只要作者创造了一定的假定条件之后,幻想的展开要多自由有多自由。

只要反映本质的真实,允许忽略、变更事物的表面形态和某些属性。

三、童话表现手法——象征(简答题)1.象征:借助某一个事物的具体形象去暗示和表现某种抽象概念、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本质相似的特征。

2.四个要求:(1)童话的象征应与想象性的童话叙述方式紧密结合,在以丰富多彩的幻想境界折射现实时把象征意义隐于作品之中,从而使得童话拥有一定的深度。

(2)童话的象征通常是具体形象、意象的象征。

(3)童话的象征意义只能概括生活中的一点或几点特征,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因而不能机械地将童话中的一切形象、环境甚至细节都与生活相联系。

(4)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象征意义而将童话写得高深莫测。

四、童话的形象类型(选择、理解)(一)超人体童话形象P139: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指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形象。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白雪公主》中的墨镜、《宝葫芦的秘密》、《木偶奇遇记》中的仙女、为孩子吹梦的慈善巨人、“宅急便”的魔女。

(二)拟人体童话形象:在童话中最普遍。

指的是除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人格化的事物。

《列那狐的故事》、《驴子的回忆》、《小意达的花儿》、《浪漫鼠佩德罗》、《坚定的锡兵》、《红鞋子》、《浮云》、《小溪流的歌》动植物拟人形象 /无生命体拟人形象/某些自然现象拟人现象五、寓言(一)含义:寓言是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

(二)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拉·封丹(三)寓言文学在全世界有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印度和中国(四)连类比物的比喻性(重要)P1461.寓言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

选用某种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通过联想,连类比附,并运用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表达理性的思考,即所谓“立象以尽意”。

2.寓言比喻的整体性:总是把整个寓言所包含的事件(故事)当作一个比喻来借此喻彼,以突现寓意。

3.任何一个寓言故事本身都是一个完整的比喻,这是语言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根本特征。

(五)寓言和童话的区别(简答题)P150(具体)1.寓言和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2.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3.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第六章一、儿童故事(一)儿童故事的故事性特征(选择或填空)1.完整性2.生动性3.趣味性(二)儿童故事的类型(动物故事)(选择动物故事类型)1.解释型《小狐狸花背》《秃鹰为什么是秃的》《蜗牛背房子》2.反映型3.象征型《麻雀和老鼠打官司》《狼和奶酪》《兔子和大象》《小鹌鹑》二、儿童小说(一)儿童情趣:1.儿童情趣是儿童小说最显著的美学特征,是儿童小说的精髓和生命。

2.概念:儿童小说中的儿童情趣:指让儿童感到兴味,并能引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探求的艺术趣味。

狭义地说,就是儿童的想象、思想、情感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

(二) 1.“真实”是儿童小说塑造人物的前提。

2.“典型”是儿童小说人物的审美特征。

(填空、选择)(三)儿童小说和儿童故事的区别1.儿童故事的作者,大都站在旁观者立场,比较客观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儿童小说的作者,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感情注入作品,更审美化些。

2.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重视的是精彩事件的叙述结构;儿童小说的价值在于人物和主题,重视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度。

3.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儿童小说要加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则必须更注意精雕细刻的描写。

儿童故事是粗线条,儿童小说则是精细的。

第七章一、儿童散文(一)特质1.“情”:是指儿童散文应注重少年儿童真挚的情感律动。

情真则文真,情低俗则文无高格。

“爱”是永恒的主题。

2.“理”:指少年儿童散文所蕴涵的知识性、哲理性和思想性。

《你一定会听见》(1)感性趣味偏于情趣/知性趣味偏于理趣(2)儿童散文理趣的特点:所涉之理非“思”而得之,而是“悟”而得之;说理不以论而出之,而是“叙”而出之;说理不是高头讲章式的长篇大论,也不凭刻板谨严的逻辑推理。

(选择正确或错误)3.“美”:指儿童散文所具有的内质美和外形美。

(选择、填空)内质美情感美纸船红菰的旅行竹娃娃你的快乐在远方意境美醉麂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走月亮金色花外形美—语言美:《太阳鸟》《龙胆花》二、儿童报告文学(一)与儿童性情相连的震撼力(1)比起儿童,少年人比较喜欢争论问题,思维中的思辩色彩大为增加,因此,他们更喜欢具有震撼力、锐气,能够引起他们争论、思索的报告文学。

(2)锐气、震撼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之气,是思想对生活的穿透力,敢于提出深刻触及事物本质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