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方案

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编制范围 (3)3、编制原则 (3)4、工程概况 (3)4.1 工程简介 (3)4.2 当地气象及水文特征 (4)5、施工方案 (4)5.1 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概述 (4)5.2 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7)5.2.1工艺流程图 (7)5.2.2桥面基层检查及处理 (9)5.2.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施工 (9)5.2.4聚氨酯防水涂层型防水层施工 (11)5.2.5保护层施工 (12)5.2.6质量控制及检验 (13)6、安全保证措施 (15)6.1 施工安全措施 (15)6.2 施工用电安全保证 (16)6.3 高空作业施工安全 (17)6.4 防止触电伤害的要求 (17)7、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18)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施工图《民权特大桥》(桥)-8-II;1.2 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图号:通桥(2013)8388);1.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J 1148-2011);1.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1.6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号:通号(2009)9301);1.7 ZXZQ04标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范围新建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ZXZQ04标第二分部民权特大桥桥面附属工程,起讫里程:DK107+071.17-DK111+205.02及DK121+648.52~DK129+861.370,线路共长12.347Km。

3、编制原则3.1符合性原则。

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

3.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不断进行资源优化,明确管理目标,使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3.4遵循一切围绕“便于施工,减少投入,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工艺,合理配置资源,。

3.5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

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以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3.6 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4、工程概况4.1 工程简介新建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ZXZQ04标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其中二分部桥面系工程起讫里程:DK107+071.17-DK111+205.02及DK121+648.52~DK129+861.370,线路共长12.347Km。

桥面系主要工程量为桥面C40纤维混凝土3365m3,防水卷材46636m2,防水涂料57228m2。

4.2 当地气象及水文特征本段线路西起开封市兰考县、东止商丘市民权县,均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沿线多年平均气温为13.9℃,一般最冷是一月份,平均气温为-0.3℃,极端最低气温为-23.3℃;七、八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7.8℃,极端最高气温为43.6℃。

黄、淮平原夏季因受东南季风影响、雨最较为集中,一般情况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以上。

沿线历年最大全年降水量为136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10.3mm,汛期多西南风,最大风速15~25 米/秒;沿线百年一遇设计频率最大24 小时暴雨值为275~290mm,自东自西递减。

最大冻结深度为0.32m,最大积雪厚度0.29m,年平均无霜日210 天。

5、施工方案5.1 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概述(1)防护墙内侧: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类防水层,防水卷材铺设至防护墙根部,在防护墙根部加铺卷材附加层,泄水管口处先粘贴卷材附加层;防水卷材搭接处采用粘结剂封边处理。

防水卷材上覆盖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40mm,在保护层上用防水涂料封边,高度大于等于80mm。

如防水体系示意图一。

防水卷材防水体系构造示意(2)防护墙内侧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封边处理: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在防护墙根部及底座板侧面加铺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沿防护墙弯起高度5cm,水平向宽度15cm。

在施工完保护层后在防护墙根部及底座板侧面涂刷防水涂料,高度及水平宽度均不小于8cm。

具体构造示意图二。

(3)防护墙外侧:喷涂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用量2.4kg/m2上铺设38至58mm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防水涂料类防水体系构造示意图三。

(4)防护墙外侧防水涂料封边处理:在防护墙外侧电缆槽道内的防水涂料封边应高于保护层不小于8cm,见图四。

5.2 桥面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5.2.1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图5。

图4 防撞墙外侧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 防撞墙内侧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5.2.2桥面基层检查及处理桥面基层无浮渣、浮灰、油污等,防撞墙根部无蜂窝、麻面。

表面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处,可用凿除方法或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防水层铺设前,采用高压风(水)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灰尘。

对蜂窝、麻面进行填补,在填补前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浮灰、油污等,填补前进行湿润。

填补蜂窝、麻面的水泥浆中添加适量的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黏剂,以增强与基底的连接。

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黏结剂涂刷时基层应干燥。

采用水泥基胶黏结剂涂刷时,对基层进行湿润检查,如太干燥应对基层进行表面湿润。

雨期施工时,要注意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检测,正在下雨或基层表面有积水时禁止进行防水层施工。

5.2.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施工备好防水卷材、基层处理剂、密封膏、圆形搅拌桶、打磨机、小平铲、凿子、吹灰器、扫帚、滚动刷、毛刷、弹线盒、剪刀、壁纸刀、卷材铺展器、多头喷灯车或自动铺装车、喷灯、钢压辊、小压辊等。

涂刷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用量为每平米不少于0.4kg。

施工方法是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要求涂刷均匀,不露底面、不堆积,待处理剂达到干燥程度(一般为不粘手为准)再进行热熔施工。

卷材铺贴从一端开始,桥面横向由低到高顺序进行。

防水卷材纵向搭接不得少于160mm,横向的搭接不得少于100mm,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

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对于桥涵面的曲线部位,应按曲线半径放线,以直待曲,取保铺贴接茬的宽度。

基层处理剂干燥后,点燃喷灯,烘烤卷材地面的沥青层和基层上的处理剂,烘烤喷灯以距离卷材辊30cm左右为宜,烘烤要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层融化后,向前滚铺。

卷材底面熔化以沥青接近流淌,呈黑亮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为保证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程中,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以保证搭接处粘帖牢固,滚压采用15~20kg重,1m长,直径15cm的钢辊。

卷材搭接处的上层和下层卷材应完全热熔粘合,以保证搭接处粘贴牢固,搭接缝处应有自然溢出的熔融沥青。

防水卷材应在桥面铺设至防护墙的根部。

卷材铺贴到梁体周边收口部位时,滚压后应有自然溢出的熔融沥青,采用刮板抹平收口。

防水层铺贴完成后30分钟,即可浇筑保护层。

中铁二十局集团郑徐铁路客运专线ZXZQ4标第二分部10质量要求: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零下20℃;制作防水层时,不得因流溅或其他原因污染梁体;卷材底面熔化以沥青接近流淌,呈黑亮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及周边均不得翘起。

5.2.4聚氨酯防水涂层型防水层施工防水涂料采用人工涂刷。

防水涂料按照产品说明进行配制,先主剂,后固化剂,每种组分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采用机械搅拌均匀,搅拌器转数在200~300转/分,搅拌时间3~5分钟。

为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涂刷分2次进行,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层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涂刮。

涂膜总厚度不得小于2.0mm,每平米用量约2.4kg。

对防护墙、竖墙等垂直部位使用毛刷或辊子先进行涂刷,平面部位在其后涂刷。

质量要求: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配置好的涂料应在20min内用完,随配随用;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缩短干燥时间;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无气泡。

铺设完成后,用橡胶测厚仪检查涂层厚度,每孔梁检测10处。

5.2.5保护层施工保护层为C40细石纤维混凝土,纤维采用聚丙烯菁纤维。

(1)材料要求水泥:采用不低于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中砂,级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10mm的碎石,质量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JGJ53的规定。

粉煤灰:采用Ⅰ级粉煤灰,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参量由试验确定,其质量应符合GB1596的规定。

外加剂:外加剂应采用符合GB8076的要求或经铁道部鉴定的产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参量由试验确定,严禁使用掺入氯盐类外加剂。

应采用高效减水剂,其性能应与所用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纤维:采用聚丙烯腈纤维。

拌制和养护用水应符合JGJ63的要求,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即可使用。

(2)施工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倒入搅拌机中预拌1 min,然后加入水、减水剂及纸袋包装好的纤维网,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注意纤维拌和均匀。

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为20秒左右,并无可见孔洞为止。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用保水养护。

自然养护时,土工布,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桥面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日然养护应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

桥面保护层纵向每隔4m作一宽约10mm、深约20mm保护层厚度的断缝。

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梁体。

5.2.6质量控制及检验铺贴防水卷材时气温不得高于35℃或低于5℃,对铺贴的防水卷材应及时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可用肉眼观察其是否有空洞、起泡、翘边等现象,如出现空洞、起泡等现象应及时进行补救处理,每300-500㎡应做一次防水层与混凝土基层的剥离强度试验,保证防水层与梁体的粘结强度。

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钻取芯样进行混凝土与卷材或涂料的粘结强度检测,每孔梁检测3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