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平时作文的积累,不断提高作文兴趣
1.做好平时的积累和观察,在生活中去写作文
作文教学是指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活动。

让每篇作文都充满个性色彩和灵气,这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可小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

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学生坚持写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有利于积累生活素
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自能习作”的境界。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在日记中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每组织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语言积累,丰富思维成果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是最好的范文,指导学生阅读精彩的语段,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在精读课文中结合课文佳作,分析其写作思路、选材方法、布局谋篇,学习各种文章体裁的写作方法,并在课内自读中巩固、发展、提高。

另外,鼓励学生对于一些好的文章、好的段落,要反复读,熟读成诵。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

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
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

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2.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

教学离不开表扬,作文教学尤其需要用巧妙的赞许来保护学生难得的写作热情,肯定他们正确的写作方向,激励他们更加自信地写作。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

轻批改,重指导,重评讲,重表扬的作文教学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激发写作的信心和动力。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语言和评价的标准。

(责任编辑刘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