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下册参考答案

无机化学下册参考答案

第十章P 333作业参考答案思考题1、(4)极化力与极化率极化力:描述阳离子对阴离子变形的影响能力。

极化率:描述离子(主要指阴离子)本身变形性的大小。

13、离子的极化力、变形性与离子电荷、半径、电子层结构有何关系?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性质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答:(1)离子极化力的影响因素:阳离子的正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大;当阳离子的电荷相同和半径相近时,阳离子极化力大小与其最外电子层结构关系是18e、18+2 e->9~17 e-> 8 e-。

⑵离子变形性的影响因素:阴离子半径愈大、变形性愈大;阳离子变形性与它最外层电子构型有关:18e、18+2 e-> 9~17 e-> 8 e-。

(3)离子极化结果:使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阴阳离子间的配位数减小、溶解度减小、熔点降低、颜色加深。

14、试用离子极化的概念讨论,Cu+与NV半径相近,但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CI小得多的原因。

答:Cu+最外层电子结构是18e而N6是8e。

C1的极化力大于N6, CuCI中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使离子键减弱,所以CuCI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CI。

17、形成氢键具备的条件是:元素的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有孤对电子(F、O N三种元素具备条件)。

习题:1、填充下表7、下列物质中,何者熔点最低?NaCI KBr KCI MgO答:KBr熔点最低(因为阴阳离子的半径均大,晶格能小)8、熔点由高到低:(1)从NaF到Nal熔点降低。

9、下列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属于哪种类型?Ba 2+8 e- Cr3+9~17 e- CcT 18 e- Pb 2+18+2 e-S 区d 区ds 区p 区10*、I的半径最大、极化率最大。

11、写出下列物质极化作用由大到小顺序SiCI 4> AICI 3> MgC2>NaCI12、讨论下列物质的键型有何不同?(1)CI 2非极性共价键(2)HCI 极性共价键(3)Agl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4)NaF 离子键16、试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AgF易溶于水,而AgCI、AgBr、AgI难溶于水,并且由AgCI到AgBr再到AgI溶解度依次减小。

答:AgF是离子键,所以易溶于水。

而AgCl-AgBr-Ag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程度增大,所以难溶于水,且溶解度减小。

第^一章P366作业参考答案思考题1、区别下列概念(2)、d—d跃迁:在晶体场理论中,一个处于低能量轨道的电子进入高能量轨道,叫做 d —d跃迁。

此过程吸收相当于分裂能的光能。

(3)、晶体场分裂能:中心离子5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在配体影响下分裂为两组(一组能量低、一组能量高),两组的能量差叫分裂能。

4、试述下列理论(1)价键理论:A、形成体(M)价层有空原子轨道,配位体(L)有孤对电子;B、形成体的空轨道在配位体作用下进行杂化,用杂化轨道接受L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M - : L ;C、杂化轨道不同,配合物空间构型不同。

(2)晶体场理论:A、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离子晶体中阳、阴离子间的静电排斥和吸引。

B、中心离子的5个能量相同的d轨道受配体负电场的不同程度的排斥作用,能级发生分裂(分组) ,有些轨道能量升高、有些轨道能量减低。

思考题1、S 区元素单质的哪些性质的递变是有规律的,解释之。

答:S 区元素同族从上到下还原性增强;电离能、电极电势减小;金属性、活泼性增强。

解释:同族从上到C 、d 轨道上的电子重新分布,体系能量降低,比能级未分裂之前稳定,即给配合物带来了额外的稳定化能。

5、答:首先测出磁矩、由此得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单电子数、根据单电子数可以判断中心离子是采用 杂化轨道(外轨型),还是d 2sp 3轨道(内轨型)。

习题:3根据下列配离子的磁矩画出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指出杂化轨道和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sp 3d 2|C O (H 2O)6|3dOXKDCDCD 2+, sp 3tl 2杂化、八面体劣p%】11杂化OP........ (CTXffXWOH 2OH 2OH 2OH 2[Mn(CN)J 4- , ^=L8B,M. d 2sp J 杂化刍八面体CTODQW) CID aww[Ni(NH 3)J 2+, ^=3.11B.M. sp 3d 2杂化,八面体3<1sp 3a 2杂化(MMDCIXD -0D (M3Eni3E8、( 1)咼自旋 t 2gZg2 (2) 高自旋 (3) 低自旋 5t 2g e g 6 0t 2g e g十—-章P 396 作业参考答案下电子层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最外层电子失去容易。

2、I A、IIA性质有哪些相近?哪些不同?答:IA、IIA的性质相近为:由于它们的价电子较少ns1-2、且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较大,所以价电子容易失去,因此,s区元素都是活泼金属。

(1) 易与H直接化合成离子型化合物;(2) 与Q形成相应氧化物;(3) 与HQ反应(除Be Mg外),(4) 与非金属作用形成相应的化合物。

IA、IIA的性质不同:IIA原子比相邻的IA原子多一个核电荷,使其原子半径减小、使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IIA失去一个电子要比IA难,所以,活泼性IA >IIA。

3、锂的电极电势比铯还小,但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解释这些事实。

答:电极电势数值仅属于热力学范畴,反应剧烈程度属于动力学范畴,两者无直接联系。

Li 与水反应不如钠激烈的原因有:(1)锂熔点较高,与水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其熔化;* (2)生成的LiQH溶解度小,一旦生成,就覆盖在锂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5、(第一问)解释S区元素氢氧化物碱性递变规律。

答:S区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氢氧化物碱性增强,原因是M+半径增大、M+与QH之间的离子键减弱,解离QH 容易,所以,碱性增强。

6解释碱土金属碳酸盐热稳定性变化规律。

答:IIA元素从下到上的碳酸盐热稳定性减弱,如:BcCOj MgCOj CaCOj SrCOj BaCOjT^rc < 100 540 900 1290 1360原因:M+半径越小、极化力强、M+与碳酸根之间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使晶体中的离子键减弱,所以碳酸盐的稳定性越差。

习题1、完成并配平方程式(门、2Na+H2——2NaH(3)、CaH 2+2H2O——、Ca(OH) 2+H2(g)(6)、2Na2O2 +2CO2——、2Na2CO^O2(g)(7)、5Na 2O 2 + +16H + + 2MnO -4 ---------------- 、5。

2(g ) + Mn 2++ H 2O2、 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1)Mg+(2==MgO Mg+N 2 ==MgN 2(2) Ba+O= BaO 2 (3) CaO+SO CaSQ (4) Li+N 2 ==LI 3N(5) 2KQ+2CQ= 2K 2CQ +3Q 23、 商品氢氧化钠中常含有少量碳酸钠,如何鉴别之,并将其除掉。

答:鉴别:取少量商品烧碱滴加稀酸若产生气体说明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

除掉:利用碳酸钠不溶于饱和氢氧化钠的性质,把样品它配成饱和溶液,静置过夜、过滤除掉碳酸钠。

&设计实验方案将BaCl 2 MgC 2分开(1) 氯化镁、氯化钡一加足量 Ba(OH£:镁离子生成Mg(OH)沉淀、过滤、在所得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调 PH=7,重新制得氯化镁。

在含有过量Ba(OH)2的氯化钡中加盐酸调PH=7重新制得氯化钡。

(2) 氯化镁、氯化钠一加足量氢氧化钠: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在所得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调 PH=7重新制得氯化镁。

在含有氢氧根离子的氯化钠中加盐酸调 PH=7重新制得氯化钠7、下列物质均为白色固体,用较简单的方法、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常用试剂区别它们。

写出现象和方程式。

答:图示如下:反应式略。

产生气体 Nn.SOj CaCL wg 甌企液产生气体澄清 气律+机提MgC'Os Ma ;<OH>; BaCO^产生沉淀不产生沉 淀 CaCjnN 叱SO 】HI 凶OH 吐CkCg B 生CQI 加Ml9、答:依次制备的方程式如下Na2SO4 NH 4HCO 3> NaHCO 3(NH 4)2SO4(g)2NaHCO 3> Na2CO3 H 2O CO 2(g)Na2CO3 Ca(OH) 22NaOH CaCO10、答:以氯化钠为原料能得到(1 )制备钠;(2)制纯碱;(3 )制烧碱氯碱工业(1)2NaCl 电解》2Na Cl(2) NaCl NH 3 H 2O CO 2—NaHCO 3 NH 4Cl (g)2NaHCO3—Na2CO3 H 2O CO 2(g)(3)NaCl H 2O 电解》NaOH H ClH2 Cl2——HCl十三章P446作业参考答案思考题2、画乙硼烷的结构、标注键型H\ 乂 //B/B\II II H4个H—B c键,2个3c-2e-氢桥键3、说明硼酸一元酸原因答:硼酸为一元(路易斯)弱酸,在水中的解离方程式为:B(OH)3+H2(MB(OH)4+H+6、Al 、AI(OH) 39、总结碳酸盐热稳定性和溶解性的变化规律,并用离子极化理论其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答:(1)稳定性规律:同一族元素从下到上碳酸盐稳定性减弱。

原因:M+的正电荷高、离子半径越小、或最外层电子构型是18e_、(18+2)e_的阳离子极化力愈大,碳酸盐愈不稳定。

(2)溶解性规律:IA的碳酸盐(包括铵盐)易溶,其它难溶;酸式盐溶解度大于正盐。

因为阳离子(包括H h)极化力越强、碳酸盐越不稳定。

10、金刚石和晶体硅有相似的结构,但金刚石的熔点高得多,用键能加以说明答:晶体硅和金刚石的结构虽然相似,但因为碳原子半径小、在金刚石中c— C键长短、键能大,所以金刚石的熔点远高于晶体硅。

11、试比较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

答:二氧化碳分子中C采取SP杂化轨道与2个0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CO分子,二氧化硅晶体中Si原子采取SF3杂化轨道与4个0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Si —0四面体结构的原子晶体,不存在单独的Si02分子。

CO是气体、溶于水、部分转化为碳酸;Si02是固体、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习题:6铝矶土…….答:a铝矶土中的AbQ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b过滤、弃去滤渣,保留滤液;c在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沉淀:Al(OH). —> A1<OH)3+CO3-D灼烧沉淀:2 一> Al=Om+良O13完成并配平方程式(2) S|C< 1 [| 115完成并配平方程式(1)5PbO2 +2Mn z+ +4H"—2MnO4+ 5Pb2+ +2H.O(5)16为什么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要加盐酸和锡粒?否则会发生哪些反应?答:加入盐酸抑制水解,加入锡粒防止+2锡氧化成+4价锡否则会发生如下反应:SnCl2+H2O 一Sn(OH)Cl+H+SrT+Q+2H=Srf+2OH 17如何分别鉴定溶液中的SrT和PtT?答:鉴定Sn2+离子:取少量氯化汞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未知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未知溶液出现黑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