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胎盘早剥的护理
2、剖宫产:
指征 ①重型胎盘早剥,在短时间内不能 结束分娩者; ②轻型胎盘早剥但胎儿窘迫; ③重型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产妇病 情恶化不能立即分娩者; ④ 破膜引产后,产程无进展者。
三、并发症处理
1、防止产后出血:分娩后应及时用宫缩剂 如催产素,按摩子宫,若经各种措施仍不 能控制出血,或出血不凝,凝血块较软, 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可快速输入新鲜 血或凝血因子,同时行子宫次切除术
对急症病人,可采用操作简便的全血凝块观察 及溶解试验估计纤维蛋白原含量,以便及早诊 断是否并发凝血障碍
※[诊断]
Diagnosis
1、病史 2、临床症状与体征 3、B超: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有液性暗区。 4、化验检查:主要了解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 DIC筛选试验: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测定和3P试验。
更严重时,血液可从子宫壁层渗入阔韧带以及 输卵管系膜等处,甚至可能经输卵管流入腹腔。
严重的胎盘早剥可以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从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中释放组织 凝血活酶,激活母体凝血系统,导致DIC • 激活纤溶系统,产生大量FDP,引起继 发性纤溶亢进 • 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 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处理] Treatment
原则:一旦确诊,及时终止妊娠。
一、纠正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 纠正休克,尽量输新鲜血。
二、及时终止妊娠:
1、经阴道分娩
以外出血为主,Ⅰ度患者一般情况良 好,宫口已扩张,短时内能结束分娩 者。 方法:人工破膜+扎腹带,必要时 静滴催产素缩短产程。 观察:BP、R、P,宫底高度,宫缩 情况及胎心变化。
[
辅助检查]
(一)超声检查 超声声象图有下列表现:
①胎盘后血肿形成时,胎盘与子宫壁间出现液 性暗区,暗区常不只一处,界限不太清楚;
②胎盘显示比一般增厚; ③绒毛板向羊膜腔凸出; ④超声检查有无胎动及胎心搏动还可以了解胎 儿的存活情况。
(二)化验检查
主要了解病人贫血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作血 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血纤维蛋白原等 有关DIC化验; 作尿常规,了解肾脏情况。在重型胎盘早剥病 人,尿蛋白常为阳性、(++ )或更多。
※ 病理变化及分类
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 胎盘早剥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 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分离
病理分类
• 底蜕膜继续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
• 使胎盘剥离部分不断扩大,
• 当血液冲开胎盘边缘
• 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经宫颈管
• 向外流出
• 称为显性剥离或外出血
• (revealed abruption)
病例
• 患者,女,27岁,因停经7月余,下腹部持续 疼痛7h来院。 • 查体BP160/110mmHg ,心肺(-)。腹膨隆, 宫底脐上二指,板样硬,胎心78次/min,胎心 搏动弱。双下肢浮肿++。尿蛋白++。超声所见: 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双顶径7.5cm,胎心率 79次/min,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增厚8.7cm, 胎盘后方与宫壁间见一8.6cm×5.6cm×6.0cm 较低回声不均匀团块,夹有片状液性暗区 2.0cm×2.1cm,境界不清。
[定义]
Definition
• 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 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 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 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
特点: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常导致凝血 功能障碍。 发病率:国外1%-2% 国内0.46%-2.1%
[病因:孕37周,因下腹痛5小时,胎动消失来院就 诊。查体:BP90/60mmHg,心肺听诊无 异常。子宫硬如板状,胎心无。B超提示 胎盘后血肿,胎心消失。
胎 盘 早 剥
Placental abruption
今天你该了解以及掌握
• • • • • • • • ★定义 ★病理生理变化 ★分型与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病因 预防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 双胎分娩第一胎儿娩出过快
• 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 子宫内压力骤降,子宫突然收缩引 起胎盘早剥。
四、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妊娠晚期长时间仰卧位时,发生仰卧位低 血压综合症。
是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 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瘀血,静脉压 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致胎盘早剥。
• 重型:胎盘剥离面>1/3,同时有较大的 胎盘后血肿,以内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 主。 • 主要症状:突然发生持续性腹痛或腰酸, 腰背痛,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 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等休克症状。 • 腹部检查见子宫硬如板状,于宫缩 间歇时不能松弛,子宫比妊娠周数大, 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
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 apoplexy):
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子宫 壁之间,压力逐渐增大而使之侵入子宫肌层, 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血液侵润深达 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出现紫色瘀斑,尤其 在胎盘附着处特别显著,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uteroplacental apoplexy) 。又称库弗 莱尔子宫(couvelaire uterus)
护理措施
• • • • • 纠正休克,改善患者一般情况。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 一旦确诊,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 预防产后出血。 产褥期护理。(饮食、休息、卫生)
[预防] Prevention
一 、 加 强 产 前 检 查 , 积 极 预 防 与 治 疗妊娠期高血压病及妊娠合并症。 二、妊娠期避免腹部外伤,行外倒转时动作要轻 柔,羊膜腔穿刺应在B超引导下进行。 三、正确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避免宫内压 力突然骤降。 四、鼓励孕妇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仰卧。
2、预防肾功能衰竭 少尿:<30ml/h-补充血容量。 无尿:<17ml/h-用甘露醇250ml快 速静滴或速尿40mg静推。 肾功能衰竭:如短期内尿量不增而BUN Cr,K进行性升高,CO2-CP下降,提示肾功 衰竭。出现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抢救孕妇 生命。
3、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1)抗凝治疗:主张早期高凝期应用肝素。 2)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与冰冻血浆,输纤维蛋白 3~6g,每4g可提高纤维蛋白原1g/L,有条件输血小 板悬液,与其他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疗效仅次于新鲜血,1L中含纤维蛋白原 3g。 3) 抗纤溶剂:DIC处于纤溶亢进阶段,出血不止时则 可用6-氨基已酸4~6g,止血环酸0.25~0.5g或对羟基 苄胺0.1~0.2g溶于5%葡萄糖100ml内静滴。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国外多采用Sher(1985)分类法,将胎盘早 剥分为I、Ⅱ、Ⅲ度,而我国2004年以前 将胎盘早剥分为轻、重两型。轻型相当 于Ⅰ度,重型包括Ⅱ、Ⅲ度。目前我国 也已经采用Sher分类法。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轻型: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 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以外出血为主。 • 主要症状:患者常无腹痛或轻微腹痛,可 有阴道流血,量多暗红,贫血体征不明显, 贫血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 • 腹部检查:子宫软,大小与妊娠周数相 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检查见 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可能的护理诊断
• • • • • 知识缺乏:缺乏妊高征的相关知识 有受伤的危险:与发生抽搐有关 潜在并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潜在并发症:DIC、羊水栓塞
想一想,还有那些?
[对母儿影响]
• 母亲:剖宫产率,贫血,产后出血率, DIC发生率高 • 胎儿:急性缺氧,新生儿窒息率,早产 率,围生儿死亡率高
• 入院后急行剖宫产术,术中所见:子宫下 段形成欠佳,呈紫黑色,面积约占子宫 的2/3。取子宫下段做一横切口,头位娩 一女婴,重1500g,窒息,经抢救无效死 亡。产后子宫收缩差,出血较多,经按 摩子宫,催产素 入液,温盐水纱布热敷 子宫后子宫收缩好转,术后抗生素预防 感染,痊愈出院。
谢谢
• • • • 一 血管病变 二 机械性因素 三 宫腔内压力骤降 四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一、血管病变
重度子痫前期 慢性高血压 慢性肾脏疾病
引起全身血管病变
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 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 在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 剥离。
二、机械性因素
1、外伤: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腹部直接 触地等。 2、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 3、脐带过短(<30cm)或脐带绕颈、绕体等 相对过短,在分娩过程胎先露部下降,促 使胎盘早剥。 4、羊膜穿刺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 裂出血。
• 若胎盘边缘附着于子宫壁上 • 或胎膜与子宫壁未分离或胎
• 头固定于骨盆入口,血液积聚
• 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
• 称为隐性剥离或内出血
• (concealed abruption)
当血液达到一定程度仍可冲开 胎盘边缘与胎膜而外流,偶有 出血穿破胎膜溢入羊水成为血 性羊水,称为混合性出血
(mixed blee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