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

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5、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知识整合]
一、古代与东亚的关系:
1、与日本的关系
2、与朝鲜的关系
3、中华文化圈
二、古代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
1、与东南亚的关系
2、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3、华侨开发南洋
三、古代与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关系: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3、郑和下西洋
4、与欧洲的关系
5、与中亚、西亚的关系
[重点突破]
一、时代特征:
时期秦汉隋唐明清



征方向单向性为主(输出多) 双向性双向性
内容应用性技术为主除技术外、有制度、文化有反侵略(新)
交通陆路为主水陆并重海路为主
地位“东亚文化圈” “中华文化圈” 逐渐衰落
范围广(远及欧洲) 更广(远及非洲) 逐渐变小
形式多样(使节、经文交流) 更多(还有留学生) 更多(多“反侵略”)
政策开放开放开放→闭关
二、中国古代外交途径有哪些?外交频繁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1、外交途径:
(1)政治:政府间往来
(2)经济:经贸交流
(3)文化:技术交流
(4)军事:战争
2、外交频繁的共同原因:
(1)政治环境:稳定
(2)经济:领先
(3)交通:发达
(4)航海技术:进步
(5)政策:开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