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通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1、请按顺序写出我们经常说的五种社会形态,其中中国古代史包括哪几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采集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耕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会主义社会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我们教材所说的中国早期国家包括哪几个?其中在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有哪些特征或史实?(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经济包括经济形态、劳动工具改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包括:夏、商、周政治: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政治实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甲骨文祭祀蚕神;妇工;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思想: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甲古文、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表现: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和民族逐渐融合;奴隶社会瓦解,奴隶制日益崩溃,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韩非子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选官制度:世官制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1)思想百家争鸣,出现儒、道、墨、法等学派;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

科技:天文《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与屈原;绘画:壁画,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4、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请按顺序写出封建社会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王朝?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宋元)——明清5、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表现:政治:政治措施: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对南越地区管理:设三郡;西汉:中外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东汉:尚书台、州郡县制;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农业:重农抑商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牛耕逐渐普及全国;汉代田庄;行“泰半之赋”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发明犁壁、耧车、耦犁等先进农具和代田法、垄作法;水利:东汉王景治黄河;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手工业:统一货币、度量衡;工官制度,盐铁官营制度;长沙马王堆素纱蝉衣,丝绸之路,成熟青瓷,煤炭作燃料;水排;商业:商运活跃,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外贸发展;思想:(1)思想专制,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罢黜百家…,仁政和纲常),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科技、文化、教育、绘画得到很大发展,奠定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形成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形成和扩展:造纸术的发明,汉《神农本草经》,东汉张衡地动仪,秦小篆,汉隶、楷书;汉赋;壁画、帛画;太学出现、察举制;秦汉乐府机构、乐舞百戏;6、魏晋南北朝作为上承秦汉下连隋唐这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具体表现:政治: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农业:《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灌溉工具),均田制、屯田制推行;手工业:发明灌钢法,钢质、量大为提高,成熟白瓷;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三教合一”;士人群体的形成(2)科技: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兰亭序》;绘画理论精辟,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7、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政治: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a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b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中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起义打击唐统治瓦解。

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道州县,科举制,主要问题: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经济:农业: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

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水利——大运河。

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

丝织业技术精湛、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

商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商船规模大、利润可观,海上丝绸之路。

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思想:儒学发展更为辉煌,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复兴;科技: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文艺:唐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光耀千古,名家辈出,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传奇小说表现爱情主题者成就最高。

书法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注重规范法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

绘画产生许多杰出画家和优秀作品(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山水画展现盛唐景象;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

教育:科举制度推行;音乐舞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称燕乐,反映民族融合;宫廷舞规模宏大,吸收各族风格;8、经历了隋唐时期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特别是宋元)成为封建社会第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为第一、二时期),请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或史实?总特征: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中心南移,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政治: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政治制度及措施:中央: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宋代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监察:设通判监察地方官。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

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西南土司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