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和解决策略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形式与政策》学院名称: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班级:广告学1502学号: 201524910105学生姓名:宋雨强浅谈南海问题的前世今生和解决策略摘要: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

南海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难题,争端原因也多种多样,但终其原因,国家利益的角逐。

它的前世——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被外强侵凌,主权一度丧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照成了它的近状——环南海各国家与我们争夺甚至霸占南海诸小岛,令人烦厌。

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南大门,要解决南海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南海问题历史由来目前现状解决策略第一章:南海问题的前世——历史由来第一节·南海诸岛在中国版图的历史变迁中国南海,国际上习惯称之为南中国海,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

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海诸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那时中国人开始在南海航行,发现一群珊瑚岛礁,那时候被称为涨海、沸海,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称为崎头,也就是今天的南沙群岛。

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于海南设珠崖(今海南三亚市)及儋耳(今海南儋州市)两郡。

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有关于南沙群岛地貌特征的记述。

唐代以后逐渐改称为南海,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到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从此,中国历代政府也随之对南沙群岛进行了管辖。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明朝的郑和7次下西洋对南海诸岛进行命名,定位。

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也没有任何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提出过异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将其作为海军基地,二战结束后日本彻底退出南海。

中国政府不但完全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而且还在各主要岛屿上重新树立主权标志,宣示主权。

这也是为何说:“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南海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航行安全、南沙油气资源前景看好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等原因使得南沙的控制权变得极其重要,南海问题愈演愈烈。

第二节:南海问题的历史原因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

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换取一时的苟安于世,主权破碎,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顺利接收了南海所有的主要岛屿,永兴岛,太平岛等都是以当时接收军舰名字重新命名的。

可是内战很快爆发,蒋介石集团只顾忙于,直至战败退守台湾,也无暇顾及南海诸岛,而中共是靠着勇猛的陆军横扫天下,可是海空军很差,尤其海军,基本为零。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改革开放后,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

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

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总的来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而环南海的一些国家在一些域外大国的支持下,抢占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

如今,我国崛起必然要收回本属于我们的岛屿,宣誓主权。

而环南海一些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和域外一些大国的暗地支持下,拒不归还,甚至还要变本加厉。

第三节:南海争端由来的原因第一,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

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被称作“第二个波斯湾”。

南海作为资源富集区,可支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而,南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争议海域内与经济资源有关的开发活动,关系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持久发展,亦成为引发和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第二, 南海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利益。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

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

第三:区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区域内外国家也相时推动南沙争端国际化,“南海仲裁案”就是内外势力勾结炮制的。

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西太平洋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争议,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第四,国际海洋法的影响。

1973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历时九年,于1982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

但公约的产生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来,各沿海国的海洋权利普遍得到扩大,不仅一些国家的3海里领海扩大到12海里,它们还得到了与大陆架相关的排他性海洋经济权利,如“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

这促进对获取扩大海洋主权以争取海洋资源的意识大幅提高,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都以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对部分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

这些单方面的主张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享有的历史性权利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导致了南沙争议目前格局的形成。

第五,怀柔的海洋外交政策,”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让环南海一些国家错认为我们软弱好欺负,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我国底线。

第六,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而不和的状态,在对南海问题上不能形成强而有力的发声和制定统一的行动,使得南海问题长期悬而不决,愈演愈烈。

第二章:南海问题的今生——目前现状第一节,目前南海存在的主要争端中越争端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

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

4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中马争端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2008年8月赴南沙群岛燕子岛,宣示主权。

台“外交部”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并重提“南沙倡议”,主张以环境保护取代主权争议,吁南海周边各国优先考虑划设海洋生态保育区,“中华民国”愿透过协商对话,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中菲黄岩岛之争对于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菲方过去从未表示过异议,但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来,菲方突然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借口,先是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公开叫嚷对黄岩岛拥有主权。

据统计,从1997年以来,菲在黄岩岛抓捕和骚扰我渔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

每次事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抗议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闻,侵犯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

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甚至整个南沙群岛列入了菲国版图,将地图送往了4万所公立学校图书馆。

更为严重的是,菲政府竟然企图把南沙群岛是菲律宾领土列为修宪的内容,妄图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

第二节.南海问题的现状名存实亡的“九段线”,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

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依次为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

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

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

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

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

自上个世纪南沙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域管辖和资源开发的争议,虽然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争议的主要表现形式仍是主张争议,主要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声索主权。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周边国家实施海洋战略,海洋立法推进、海上执法力量加强,海洋管辖力度逐年加大,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

此外,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域外大国的介入以及南海地区的军备竞赛加剧,使得南沙争议进一步升温并一度成为国际热点问题。

第三章:南海问题的解决策略第一:改变怀柔的外交政策。

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

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

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

“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

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实际上,正式因为我们纵容了越南这样的小国,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背后支持的方式,对我主权进行干涉。

打掉这些爪牙,美国就没有干涉的抓手了。

当然,我们制定政策,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

第二:继续向国际社会呼吁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强烈谴责一些域外大国干预南海局势,使局势更加复杂化,争取绝大部分国家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阐述我国在南海主权的法理依据,赢得舆论上风。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涉及中国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以及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关系,通过和平方式和双边谈判途径解决南海问题符合有关各方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