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
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 发生变异,或者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甲型流感病 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基因重组,出现新亚型,由 于人群对变异病毒株缺少免疫力而容易引起流感 的大流行。
Antigenic drift and antigenic shift
复习
• 病毒的大小、形态与结构。
Q:什么是H7N9?
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
概
述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正粘 病毒科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 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 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 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 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H1N1 haemagglutinin "H"
neuraminidase "N"
H1N1
drift
low affinity = partial immunity
shift
high affinity = immunity
H5N1
no recognition
= no immunity
(三)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 殖。增殖的病毒游离于羊水或尿囊液中, 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
5.变异性
• 形态结构变异:
–结核杆菌的L型:颗粒状、丝状
• 毒力变异:
–卡介苗(BCG):1908年,Calmette和Guerin 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在含甘油、胆汁、马 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 毒活疫苗株,用于预防结核病。
• 耐药性变异:
–耐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结核菌株日益增 多
表面 抗原
甲型流感病毒再区分为若干亚型
Q: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有哪些形式?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即一个亚型范围内的变
异。一般认为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
择所造成,引起局部中、小流行。
(二)致病过程
致病性
病毒
飞沫
(二)致病过程
病毒 飞沫
致病性
(二)致病过程
柱状上皮 飞沫 病毒
致病性
内毒素样 物质
血
全身症状
(二)致病过程
飞沫
致病性
内毒素样 物质
病毒
细胞变性、 坏死、脱落
血
全身症状
(三)常见症状
致病性
•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 (重) • 上炎:鼻塞、咽痛、咳嗽(轻)
(四)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 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 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 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 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 学药物也很敏感。
二、致病性
(一)传染源、传播方式、潜伏期
• 传染源Source 急性感染者 • 传播方式Spread 飞沫或污染物 • 潜伏期Incubation 1-3 days.
抗酸性是分枝杆菌属的重要染色特征,是鉴别细菌的 重要指标
2.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 • 生长缓慢 • 营养要求高 罗氏培养基:乳白色或米黄色,干燥、 表面粗糙呈颗粒样或菜花状菌落。
3.生化反应
• 不发酵糖类 • 耐热触酶试验: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4.抵抗力
四怕: • 怕湿热 • 怕紫外线 • 怕乙醇 • 怕抗痨药物 四不怕: 不怕干燥 不怕酸碱 不怕碱性染料 不怕青霉素
(四)并发症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 心肺功能异常者
• 1. 肺炎(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2.其他病毒的双重感染, eg. (腺病毒)
(五)免疫性:感染后获得对同型V免 疫力
三、防治原则
1、建立流感检测站,及时发现与隔离病人 2、预防接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亚单位疫苗,70% protection. 3、治疗:金刚烷胺 对预防病毒的穿入和脱壳有一定帮助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 脂质: 磷脂 索状因子 硫酸脑苷脂 蜡质 D 2. 蛋白质 3. 多糖:荚膜
1. 脂质:
• 磷脂:能促进单核细胞增生,增强菌体蛋白质的 致敏作用,抑制蛋白酶对病灶组织的溶解,形成 干酪样坏死;使炎症中的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 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结节。 • 索状因子: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 蜡质D:具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 超敏反应。
神经氨酸酶(NA)
糖蛋白,四聚体,蘑菇状。
参与病毒释放
促进病毒扩散
表面抗原:易变异,划分亚型的依据。
Q:流感病毒根据什么划分型和亚型?
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H1-H16、N1-N9)
(二)分型与变异
内部 抗原 核蛋白(NP) 基质蛋白(MP) HA NA
型特异性,将流感病毒分 为甲、乙、丙三型。
板 蓝 根 大 青 叶
思 考 题:
• 哪些方法可以灭活流感病毒? • 目前甲型H7N9型流感的进展情况,我们能采取
什么有效措施应对?
结核分枝杆菌
(M. tuberculosis)
• 分枝杆菌属的主要特点:
–直或微弯曲,分枝状生长
–G+,但不易着色: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又称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i)
• 硫酸脑苷脂:使细菌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20世纪5次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易发 1900、1918、1957、1968、1977
生变异造成世界 性大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二)分型与变异
(三)培养特性
(四)抵抗力
(一)形态与结构
1、形 态
2、结 构
核衣壳、包膜
血凝素(HA)
糖蛋白,三聚体,柱状。
凝集红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 表面抗原:易变异,划分亚型的依据。
常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 分枝杆菌属细菌种类繁多,可分为:
–结核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 细长,稍有弯曲
• 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
• 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
齐-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 • 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 • 再用3%盐酸酒精脱色 • 然后用美蓝复染 结果:分枝杆菌呈红色 其他细菌和背景物质为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