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栖霞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6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神圣使命与时具进兑现承诺隔离考场B . 倍受压迫提醒注意蜿蜒曲折义愤填赝C . 痛苦煎熬倚老卖老销声匿迹携手并进D . 雕粱画栋凭心而论不言而喻沙漠绿洲2. (6分) (2019高三下·韩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____________ ,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____________而欺诈行骗,到头来____________,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____________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狼狈不堪蝇头小利众叛亲离立足之地B . 体无完肤蝇头小利分崩离析弹丸之地C . 狼狈不堪蜗角虚名分崩离析立足之地D . 体无完肤蜗角虚名众叛亲离弹丸之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B .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于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或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C .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D . 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装着自己而只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是()A .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B .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割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C .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D .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有心中装着他人,才可以无怨无悔了。
3. (2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①是人之过也②臣请入,与之同命B . ①以乱易整,不武②而乃以手共搏之C . 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②子亦有不利焉D .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4. (2分)在古汉语中存在着异读现象,其中有“通假异读”;“破音异读”,也就是词类活用形成的异读;“古音异读”,也就是保留在一些人名、地名中的古音。
下面几组句子中的划线字,异读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 . 晋侯饮(yìn)赵盾酒赢粮而景(yǐnɡ)从B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滑(ɡǔ)稽列传C . 马之千里者,一食(sì)或尽粟一石富贵不还乡,如衣(yì)锦夜行D . 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ē)拒关,勿内(nà)诸侯5. (2分)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 .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C .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D .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6. (2分) (2020高一上·凤阳期末)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三副对联,下联已经给出。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桃李满园寸草春晖芝兰绕街庭萱晚景翠柳迎春座凝香万福情春锦绣千里绿千古韵新春:上联:________,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节:上联:________,下联:芝兰绕街座凝香母亲节:上联:________,下联:庭萱晚景万福情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7. (6分)(2017·赣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和简牍,远在商代已然如此。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在甲骨文中“册”字作,是像若干支简编联成册之形。
当时称呼史官就叫“作册”。
依质地分,简牍有竹、木两类。
与竹简的宽度相仿的木条则名札。
竹简和木札在用途上并无区别,所以木札也可以称为简。
不过竹简修治好了以后,还要烤干主材中所含汁液,以防蠹并防止变形,叫“汗青”或“杀青”。
文字则写在篾黄的一面,是为简的正面。
篾青是简的背面,篇题有写在这一面的;因为卷起来之后,它反而露在外面。
木简则无须杀青,它的材质有松木,有柳木,其中用毛白杨木的也不少。
以多支竹木简写长文时,须先编联成册。
编绳多数为麻绳,它的专门名称叫“书绳”,讲究的简册用丝绳编联。
根据书写的内容不同,简的长度亦有别。
最长的三尺简是“书法律”用的,故汉人有“三尺律令”“三尺法”的说法。
书写儒家经典要用汉尺二尺四寸的简。
皇帝的策书长二尺。
策书以下的制书、诏书、诫敕等用的简短些,为汉尺一尺一寸,称“尺一诏”,或简称“尺一”。
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竹木可就地取材,供应充足,自有其方便之处,缺点是太笨重。
古人虽然也有用帛代替简牍的,但丝织物价昂。
东汉时当过济北相的崔瑗有一部书要送人,犹自称“贫不及素”,即用不起帛来抄写。
这些情况促使我国发明了纸。
我国西汉就有了纸。
它们以破旧的麻絮、麻布、绳头等为原料,已经过简单的切、舂、打浆和抄造,然而纤维交织状态差,纸面粗糙不平,大约只用作包装材料。
到了东汉前期,在蔡伦的主持下,造纸技术出现了一次飞跃。
这是在原料中增加了树皮和鱼网。
用树皮造纸是一项新技术,它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
可是要把树皮制成纸浆,仅用类似沤麻的石灰发酵是不够的,还必须反复舂捣、脱胶,并以强碱液蒸煮。
鱼网的网结硬,也必须施以强化的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而这一套新技术推广到麻纸生产上,又必然使后者的质量得到改进。
1974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的东汉晚期字纸,是一种单面涂布加工纸,厚约0.07毫米,涂层均匀,纸面平整。
它的纤维帚化度高,交结紧密,是已经发现的东汉最精工的纸张。
到了晋代,造纸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开始在纸外涂一层矿物质白粉,继而采用植物淀粉糊作涂层。
之后,又将淀粉糊直接掺到纸浆中,成为悬浮剂,可使纸浆中的纤维均匀分散,便于抄造。
采用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堵塞纸面上纤维间细微的孔隙,使运笔时不致滃晕走墨。
此外,还先后采用施胶、染潢、加蜡、砑光等法对纸张进行加工。
其中染潢是以黄檗液染纸。
黄檗是芸香科的树木,其韧皮中含有小檗碱。
用黄檗液染过的纸呈淡黄色,防蛀。
由于纸是黄色,书帙(书套)随之也用黄色。
潢纸还可以用雌黄涂改误笔,雌黄与潢纸的颜色相近,误写处“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梦溪笔谈》)。
后来衍生出“信口雌黄”的成语,指任意窜改和胡编乱造。
染潢后加蜡砑光的纸叫硬黄纸。
经过后来技术的不断改进,到了唐代,这种纸坚硬光滑,书写流利,抗蛀防水,是当时最高级的纸张品种。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古人在商代就采用竹木和简牍作为书写材料,与竹简宽度相仿的木札之所以也可称为简,是因为它在用途上和竹简并无区别。
B . 为了防止蠹虫蛀蚀和材料变形,竹简在修治好后还须烤干主材中的水分,这叫“汗青”或“杀青”,木简则无须进行这样的工序。
C . 如果书写长文,则须先把多支竹木简编联成册,甲骨文中的“册”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一般的编绳为麻绳,更讲究的简册则用丝绳。
D . 简的长短决定了书写内容的不同,最长的用来“书法律”,其次用于儒家经典,再次用于皇帝的策书,策书以下则用最短的材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因丝织物价格昂贵,如果用它作为抄写材料,即使像当过济北相的崔瑗这样的人也难以承受,这样自然就促成了我国纸张的发明。
B . 东汉前期,人们在造纸原料中增加了树皮和鱼网;用树皮造纸开辟了木浆纸的先河,而对鱼网处理的新技术又使麻纸的质量得到改进。
C . 晋代的造纸技术主要体现在使用矿物质白粉,使淀粉糊成为悬浮剂,以及对纸张采用施胶、染潢、加蜡、砑光等方面。
D . 因为黄檗中含有小檗碱,人们采用黄檗液染纸,这种染过的纸叫做潢纸;潢纸除了可以防蛀,还便于用雌黄涂改笔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国西汉的纸因纤维交织状态差,纸面粗糙不平,只适合用作包装;而东汉因新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质量更高、更适合书写的纸张。
B . 作者引用《尚书·多士》和《梦溪笔谈》中的言论,主要是为了分别说明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出现时间和雌黄涂改笔误的作用。
C . 文中“汗青”指的是对竹简的一种加工方法,而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是指代史册,两者意思不同。
D . 我国古代书写材料不断得到发展,商代主要是竹简和木牍,西汉开始出现纸,东汉、晋代纸张不断获得改进,唐代则出现了高质量的纸张。
8. (9分)(2018·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
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