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以下是我在期末驾临之际为大家整理有关中学二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题和答案分析,欢送大家参阅!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诘(jié)难玷(diàn)辱祈(qí)求长吁(xū)短叹B.憎(zēng)恶穴(xuè)位坍(tān)缩三闾(lǘ)大夫C.诏(zhào)书晕(yūn)厥潜(qiǎn)能春色撩(liáo)人D.框(kuàng)架挫(cuō)折平仄(zè) 涸(hé)辙之鲋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逾期揄扬情分安份守己B.梗概开掘崛起如哽在喉C.猖獗昏厥大放厥词一蹶不振D.侧隐怂恿逸兴遄飞自命非凡3、以下各句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自行车,快开心活地玩一阵好了。

”B. 一般的状况,或许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奇妙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下面是中心电视台“面对面”访谈节目的片断,受访者张积慧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典型性肺炎”病区护士长。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二战期间的日本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二战完毕后,中国及亚洲其它各国人民以德报怨,对日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厚与善意。

B.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委员指出,科研评价、工程评审等活动本应当由专业的学术团体来担当,但目前政府部门那么往往越俎代庖。

C.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宏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他又以高山景行的人品,为这个世界树立了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

D.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评比结果,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产仁不让地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

5.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韩非子认为,前期法家的商鞅只讲“法”而不讲“术”,慎到只讲“术”而不擅长“法”,申不害主要是强调“势”,三者“皆未尽善也”;只有把“法”“术”“势”有机结合起来,才算是尽善尽美。

B.墨子的根本思想主见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其核心是兼爱。

C.荀子,先秦时期最终一位儒学大师,曾任齐国的稷下学宫的祭酒。

他在《天论》一文中提出了“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D.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假如将这种思想放在漫长的古代历史进程中及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去谛视,我们会发觉这一思想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振聋发聩,意义非凡。

二、(21分,每题3分)阅读文言文《庄子?德充符》(节选)与《仲尼弟子列传》(节选),完成6 —12题。

(一)庄子?德充符(节选)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

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符合前。

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闷然而后应,泛然而假设辞。

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假设有亡也,假设无与乐是国也。

是何人者也?”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假设,皆弃之而走。

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

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

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生怕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故缺乏以滑和,不行入于灵府。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是之谓才全。

”“何为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

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德者,成和之脩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

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6.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B.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D.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7.以下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选项是( )A.是/必有/异乎人者也B.假设/无与乐/是国也。

C.丘/也尝/使于楚矣。

D.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8.对句中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焉:句尾语气助词。

B.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丑:惭愧。

C.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是:这。

D.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恶:丑。

9.翻译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句是( )A.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

不曾听到他倡议过什么,只见他对人表现得很谦和罢了。

B.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

此时此刻哀骀它没有说什么就取得人们的信任,没有什么功业就赢得他人的亲敬,能使别人把国家政事托付给他。

C.故缺乏以滑和,不行入于灵府。

所以缺乏以让这些变更扰乱内心的平和,不能把这些变更挂在心中。

D.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生怕我没有实绩,(只是)轻用我的躯体,以致使我的国家陷于危亡。

(二)仲尼弟子列传(节选)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那么乱,小人好勇而无义那么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生怕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假设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愿,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 (选自《史记》,岳麓书社,11018年10月第一版。

)【注】①豭豚:豭,公豬;豚,小豬。

文中指以豭豚皮装饰的剑。

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子路后儒服委质。

质,通“贽”,礼物。

B.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狱:监狱。

C.宽以正,可以比众。

比:可使亲近、和顺。

D.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往,到……去。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 )A.①君子好勇而无义那么乱。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①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②风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翼也无力。

C.①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 ②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D.①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 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1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子路原本是一位好勇尚力的粗野之人,曾凌辱孔子。

孔子却以礼教化子路,最终使子路也成为他的弟子。

B.卫国政权更迭出现动乱,缘由是多方面的,其中卫灵公的宠妃与太子蒉聩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卫国动乱并引发一系列政治事务的起因。

C.孔子在与季氏的对话中,充分表露了对子路才能的确定,孔子称子路具备了一个宰臣应有的全部品质。

D.孔子对子路之死,有先见之明。

子路死后,孔子也特别伤感,他感慨正是因为有了子路的“护驾”之后,他才没有遭到他人言语的羞辱。

其次卷(114分)三、翻译与探究(13-16题)(共15分)1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3分)答:14.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3分)答:15.“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4分)答:16.当代学人鲍鹏山这样评价子路:“《论语》中假设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

”请依据上面的选文从特性化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以200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鲍鹏山这句话的理解。

(5分)答:四.阅读下面的唐诗,答复17-18题。

(7分)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7.“鲈鱼正美不归去”是用典,含蓄地表达了哪两重情感?辛弃疾在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诗也用了这一典故,请补写完整辛诗中的这一名句。

(3分)答:(1)情感:; 。

(2)辛弃疾的名句:,尽西风,季鹰归未?18.诗人杜牧对赵嘏这首诗的颔联赞扬不已,并因此戏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4分)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