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题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干瘪( biǎn ) 纤绳( qin ) 慰藉( ji ) 青荇( xng )B 召唤( zho) 佝偻( gōu ) 啼啭( zun ) 浣女( hun )C 刈麦( y ) 罗绮( y ) 鸷鸟( zh ) 迷惘( wng )D 贾人( g ) 鹧鸪( zh ) 渌水( l ) 针砭( biān )2. 下列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犹郁枯槁呕哑嘲哳漪轮B 怅廖廓暄响溅车帷裳伶俜C 侘傺斑澜百舸争流漫朔D 殷岩泉窠臼否及泰来踯躅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A 相去复几许(距离) 扬声沙漠垂(流传) 性命安可怀(怎么) 说怿女美(好看)B 徒留无所施(用处) 屈心而抑志(委屈) 宁溘死以流亡(突然) 两朝开济(扶助)C 少无适俗韵(品性) 视死忽如归(飘忽) 便言多令言(你的) 对酒当歌(高唱)D 怨灵修之浩荡(宽广) 惟觉时之枕席(醒时) 纤纤擢素手(伸出)客京华(作客)4. 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犹如朝露一样短暂,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B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成布,眼泪如同雨水一般地流。
C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世上的香花总是离不开雨露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D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绿油油的草照映着石阶,空自形成一派春天的景象,藏在树叶里的黄鹂白白地唱得好听。
5.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 华兹华斯,法国“湖畔派”代表诗人。
这些诗人在湖畔聚居,其诗作又多描写湖区,因而得此称号。
D 闻一多与徐志摩都是新月派诗人,前者有诗集《猛虎集》,后者有诗集《红烛》。
《死水》。
6.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A 高余冠之岌岌兮B 伏清白以死直兮C 栗深林兮惊层巅D 足以荣汝身7. 对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 念 / 去去 / 千里 / 烟波 / 暮霭 / 沉沉 / 楚天 / 阔。
B 少无 / 适 / 俗韵,性本 / 爱 / 丘山。
C 少小 / 去 / 乡邑,扬声 / 沙漠 / 垂。
D 红藕 / 香残 / 玉簟 / 秋。
轻解 / 罗裳,独上 / 兰舟。
8. 对下列诗句(或加线文字)所用修辞手法归类正确得一项:①樯橹灰飞烟灭。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⑧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望归客不发⑨古来万事东流水⑩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 ①④⑥ / ②⑤⑦ / ③⑨ / ⑧⑩B ①④ / ②⑤ / ③⑥⑨ / ⑦⑧⑩C ①④⑤ / ②⑥⑦ / ③⑨ / ⑧⑩D ①⑥ / ②⑦⑧ / ③④⑨ / ⑤⑩9. 从语序角度考虑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D 渌水荡漾清猿啼10. 对课文中诗词的诗句的解读理解错误的一项A 杜甫的《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副秋天肃杀的图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鸣”,目睹“鸟回飞”,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 柳永的《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的意思是: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走,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了辽阔无垠的楚地。
C 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
这里诗人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
然而,可贵的是,词人并未由此而消极、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缅怀和景仰之情。
D 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中,短短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无人欣赏,受到冷落的情态,而且诗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地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11. 对课文中的诗词鉴赏理解有误的一项:A 在陆游的《书愤》中尾联写到诸葛亮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以此自勉,表示致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心愿;而在杜甫的《蜀相》里尾联写到诸葛亮,表达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表现出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
B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了诗人自己郁积胸中的块垒。
C 在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词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明确告诉人们七夕的季节特征:秋,在五行中属金,因而多说“金秋”;露珠叶多出现在秋季,“玉露”即借指初秋。
D 柳永在《雨霖铃》中,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
——全词正是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12. 下列各句引用名句有错误的一句:A 唐诗中那些用明白如话、淡得出奇的白描句子来起头的好诗,后面往往“铁骑突出刀枪鸣”地出现警句。
B考上音乐学院不久,小李认识了高教授,受到这位饮誉海外的声学专家的赏识,小李心中充满“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受。
C 在苏州评弹会演中,流派纷呈,有圆润流畅的蒋调,有质朴豪爽的沈调,有苍劲明朗的强调,有回环委婉的俞调,还有丽调、侯调、相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胜。
D近几年来,这家企业的干部和财务人员大肆挥霍,侵吞“小金库”的资金,当上级派人来清查时,主要领导人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玩弄言词,制造假象,企图蒙混过关。
13. 从下列诗句中挑出几句,并将这几句排列组成一首写春日村景的绝句,正确的一项是:(1)草长莺飞二月天 (2)月中霜里斗婵娟 (3) 萧萧远树疏林外 (4)拂地杨柳醉春烟(5)儿童放学归来早 (6)暮雨秋风满汉南(7)只恐夜深花落去(8)忙趁东风放纸鸢A (1)(2)(4)(6)B (3)(1)(6)(4)C (3)(2)(4)(8)D (1)(4)(7)(2)E (1)(4)(5)(8)F (1)(5)(4)(8)14. 下列哲理与古诗相对应的一项是:哲理: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旧事物、旧势力的腐败,没落和死亡,新事物正以浩大的气势生长壮大,取得了压倒的优势。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15. 下面的对联所写对象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 千古诗才,蓬莱*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2)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3)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千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4)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5)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A 杜甫李白白居易陈子昂诸葛亮B 李白屈原白居易杜甫诸葛亮C 李白屈原白居易陈子昂杜甫D 杜甫李白白居易杜甫陆游二、默写题空:(每格1分,共20分))1 《诗经氓》的第二节女主人公盼望心上人来到的心情是:______,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______。
既见复关 ____________。
2. 屈原说“退将复修吾初服”,写出《离骚》中描写“吾初服”的诗句:(1)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
(2)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
(3)_______,芳菲菲其弥章。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仙人盛会盛大、热烈、异彩纷呈的场面的诗句: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
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4..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 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
(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
(3)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
(4)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5)明月松间照,_______。
(6)山不厌高,_____。
______,天下归心。
(7)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
(8)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三、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
(4分)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
故乡的歌是,。
四、阅读理解下面诗词:阅读下面李煜的《虞美人》完成后面的1-3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这首词开头和结尾采用_____式,以____起,以____结。
写出了作者由一国之主沦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从而表现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况味。
(2分)2 、“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形成_____,表现了作着遥望南国,生发的______的无限惆怅之情。
(2分)3 、你认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人们称道的原因是什么?(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4—6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4、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2分)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6、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2分)将臧克家的《老马》(甲)与宋朝李纲的《病牛》对照着读,完成7——9题。
(甲)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乙)耕犁千亩实千箱,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力尽筋疲谁复伤?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但得众生皆得饱,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7 、(甲)诗用词准确逼真,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彩传神。
一个“扣”和一个“飘”字,生动有力地表现出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8 、“老马”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病牛”象征了___________的人.(2分)9 、(甲)诗作者说,可以用(乙)诗《病牛》来“理解我的《老马》”。
两诗的形象中蕴含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其写作中表情达意的共同艺术手法是_______.(1分)五、作文(30分)阅读下面一首新诗,按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