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解析版)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解析版)

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B项正确。

2.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英美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这次会议在图中何处召开()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图中①位置是苏联的雅尔塔,图中②位置是埃及的开罗,图中③位置是伊朗的德黑兰,图中④位置是德国的波茨坦。

据所学可知,1943年开罗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故C项正确。

3.以下二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基础篇【答案】D【解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是美、苏、英、中等26国;《开罗宣言》是美、英、中三国;《雅尔塔协定》是美、英、苏三国;《波茨坦公告》是美、英、中三国。

故选D项。

4.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这一现象说明()A.苏联的实力最为强大B.罗斯福称霸野心最大C.三国的争霸意图显现D.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美、英、苏三国在“世界主宰”和“宇宙主宰”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

C项正确。

5.加速下图所反映事件到来的因素有()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雅尔塔会议的召开④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了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未涉及日本问题,③错误;①②④均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故选C项。

6.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④诺曼底登陆成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7.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发生在1943年7月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解析】结合材料中的“英吉利海峡”可判断为诺曼底登陆,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答案】D8.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发生在1943年7月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英吉利海峡”可判断为诺曼底登陆,它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9.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答案】B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杜鲁门指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抓住题目中的“炒冷饭”“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这一特征,即可明确杜鲁门所指的会议一定是最后召开的会议。

故正确选项为D。

1.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②声明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③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④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①③④正确,故D正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是《波茨坦公告》,②错误,故A、B、C错误。

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通过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役完成的。

依此观点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具有与瓜岛海战相似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柏林战役【解析】瓜岛海战进攻行动的开始导致日本最终投降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属于防御战,与瓜岛之战意义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转折点战役,但德军仍拥有主动权,故B项错误;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和瓜岛之战意义相同,故C项正确;柏林战役属于德国投降的战役,故D项错误。

【答案】C3.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答案】C【解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在此之后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属于盟国之间的联合行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都发生于1942年,故B项错误;从“1944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诺曼底登陆,其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故C项正确;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的事件是1943年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故D项错误。

4.二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军事行动加速了二战的顺利结束。

以下属于英美盟军配合的军事行动的有()①西西里岛登陆②易北河会师③诺曼底登陆④冲绳岛战役A.①③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西西里岛登陆是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导致墨索里尼政府倒台,故①正确;1945年易北河会师是美英盟军和苏联军队会师,故②错误;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使盟军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的败亡,故③正确;冲绳岛战役主要是美军对日作战,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5.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此处的“三大盟国”是()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可知此应为1943年开罗会议结束后颁布的《开罗宣言》。

参加开罗会议的三大盟国为美国、中国和英国,故A 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A6.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A.1处错误 B.2处错误C.3处错误D.4处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1942年7月,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

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概括该声明发表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声明的历史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从“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北非,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等信息推断出答案;第二小问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以及盟国合作角度分析作答。

(2)依据材料从“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等信息从打败日军、日本占领领土的处理以及战后国际秩序建立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开罗宣言》。

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盟国之间合作日益密切。

(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决心;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奠定了二战后整个亚太地区的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建立的基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下列各点,贯彻《适应局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规定的关于南方的措施。

帝国为了完成自存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拟于10月下旬完成战争准备。

与此同时,帝国对英美尽量采取各种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的要求。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求》1940年9月6日材料二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希求帝国自卫与东亚安全出击,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