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关键控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病防治一直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职业病发病情况及防治现状,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关键控制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防治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程度的加深,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职业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控制,但整体上形势依然严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加复杂,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1.职业病发病情况及防治现状
1.1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
根据2007年-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相关文件,从整体上看,目前主要的职业病仍然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肿瘤为主,且发病人数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其中尘肺在职业病中占比最大,2007-2012年,发病人数占总人数得84.70%,超过11万人次新发尘肺病,例如矽肺、煤工尘肺,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其次,职业中毒发病率从整体上,比较稳定,主要以一氧化碳、铅苯以及化合物为主。
此外,还有白血病、肺癌、膀胱癌、皮肤癌等职业性肿瘤,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职业病防止工作艰巨。
近年来,随着对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职业病的发病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接触人数众多,患者总量较大,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为主,其次为医药、汽车制造、生物工程在,各行各业均面临职业病的危害。
第二,职业病危害因素仍以尘毒为主,但新兴职业病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包括纳米科技、电子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等。
第三,群发性职业病事件发生率较高,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治投入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群体性职业健康损害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恶劣。
1.2江西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
江西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主要以原材料工业、传统产业
为主,同时,对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高科技产业,例如微电子、基因工程等,也导致了一些新的职业病,使广大职工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有机溶剂以及生物危害。
调查显示,江西地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次为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
从职业病危害人群上看,主要以工人和农民工为主,其中女工受到的职业危害更大。
从危害类型上看,包括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各种危害因素。
此外,还有职业性噪声危害,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2007-2011年,江西地区部分企业的职业噪声危害比较严重,通过实际监测422家工厂和企业,结果显示,噪声平均强度为(83.09±8.49)〔d B( A)〕,超标率达到40.64%。
在对2008-2012年,江西市工作场所铅危害因素检测中,不合格率超过20%,其中,中小型企业超标情况比较严重,大型企业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表现良好。
在超标的工厂和企业中,其中电池制造厂、塑料制造厂、汽车修理厂超标率最高。
从企业性质上看,外资企业超标最为严重,其次为内资企业、港澳台企业。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
2.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HACCP)食品安全的控制理论,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满足消费者的安全和卫生需求而提出的,即确定危害点并采取控制手段的一种具有较高系统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安全预防体系。
随着该体系的不断完善,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学、质量控制、危险因素评价等领域,在职业病防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 HACCP理论的具体实践
采用HACCP理论进行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控制,首先应成立HACCP工作小组,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HACCP计划,明确实施步骤以及验证程序。
进行危害分析,根据现场实际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危害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判断可能引发职业病的具体内容和条件,分析职工面临的潜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并对其严重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确定关键的控制点,根据判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消除危害或控制危害程度的关键节点,将危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较低水平,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关键步骤。
在确定控制的关键点后,应设置控制限制值,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标准,确定危害因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明确监控办法,为保证危害因素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应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建立预警
机制,一旦噪声超标、浓度超标,应立刻通知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应制定统一操作标准,在发生超标事件时,按照标准化操作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为确定HACCP 机制的正常运行,应对其进行验证,包括关键点验证以及体系有效性验证。
2.3常见的关键点控制手段
以煤矿行业为例,其主要面临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粉尘主要是在挖掘、开采、装卸、运输、凿岩等环节出现,因此,应加强综采工作面防尘,例如设置自动喷雾,实现降尘目的;在挖掘点、凿岩点、装卸点、破碎机点进行洒水降尘、空气喷射器除尘;加强通风和个体防护,要求职工使用防尘帽和口罩;定期安排员工体检等。
对于噪声危害,主要由于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例如绞车、通风机、输送机、破碎机等,应采取低噪声的设备,加强隔音、减振,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加强个体防护,例如耳塞、耳罩等。
2.4职业病防治的思考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职业病危险因素、职业心理健康等问题,已经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主要的矛盾。
推进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加强吸收和转化,坚持科技技术为第一生产力,采取新技术、新方法、新策略,利用科技攻关,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与生产实践。
同时,在进行职业病防治时,应突出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职业病危险因素的监控,重点整治传统粉毒等危害因素,同时对新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持关注。
借鉴国内外成果的职业病防治经验,及早规划,加快部署,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结束语:
目前,我国职业病发展情况严峻,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且发病人数总量巨大,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使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加复杂,为积极应对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挑战,应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为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害因素的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限制和控制策略,对危害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戴霞云,陈振龙,李济超,王冬明,易桂林,潘志伟. 江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38家汽车制造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06)
[2] 李乐,李松汉,李济超,易桂林,陈振龙,毛革诗. 江西地区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06)
[3] 马效东,杨子娟,侯丽明,霍俊锋,杨艳. 职业病危害因素联合作用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13(08)
[4] 倪蕾,梁娇君,李翠玲,刘安生,毛革诗,陈振龙,李济超,易桂林. 江西地区部分企业2007-2011年的职业性噪声危害[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05) [5] 倪蕾,梁娇君,李翠玲,刘安生,毛革诗,陈振龙,李济超,易桂林. 江西市2008-2012年工作场所铅危害因素检测[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