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步骤

开展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步骤

开展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步骤
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一样,以学生完成任务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必须制订周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方案。

教师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过程到成果展示都要有具体的规划。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二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是“我的青春朗诵和演讲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个班分5-6个小组,每组6-8人,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青春的格言警句、诗歌散文,或写一篇500字左右演讲稿,每组派一个代表参与全班的比赛,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安排一节课时间进行比赛。

从该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课中的“主题探究”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主题。

对于教材中每个单元提供的“主题探究”,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主题探究”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也可以将一个大的主题分解为几个子课题,如在上述案例中,有的学生可以选择朗诵,有的学生可以选择演讲。

2、分组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自主制订活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找等途径来收集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归类、分析等任务。

3、展示成果。

在课堂上,各小组选派代表介绍本组的探究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

发布信息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既可以是各组推选的代表陈述观点,也可以是小组内各成员分别作介绍。

4、评价探究。

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各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及效果的评价。

只有把这些评价综合考查,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开展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课中的几点思考
1、主题探究活动课教师如何组织和管理?主题探究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发展、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并不等于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管理和指导。

相反的,老师的过程管理不但要准确更要到位。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不是活动的控制者,而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是同学们的合作者。

在组织上,教师不必拘泥于学科课堂教学程序和规则的限制,而是营造教学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才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条件帮助学生制定完善活动方案,调整方法措施,合理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实现主题探究教学目标。

总之,从活动目的的明确、主题的确定及开发、学生活动形式的选择、学生的分工合作、学生疑难问题的处理、成果展示形式、活动评价反思及其他活动过程中突发性情形的处理等各个环节,教师事先在自己心中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出现活动目标空、内容
散、形式乱、评价虚等现象。

2、学生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应如何着手?资料在主题探究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资料是科学知识最有力的论据之一。

在主题探究教学过程中,资料就是论据,我们要科学收集整理。

因此,准确把握资料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

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从资料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动手,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

在主题探究教学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获得的信息尽管很丰富,但并不都是精华,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重要,有的次要;有的有用,有的无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这些信息,以达到为我所用,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单元主题探究活动课与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主题探究”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关键,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将“主题探究”教学与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在结合的具体途径上,一方面发挥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对“主题探究”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究,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主题探究”对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让学生通过探究,将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加以内化、吸收,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人教版教材设计的一大亮点,它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因此,我们应真正转变观念,不断丰富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充分发挥主题探究教学的功能价值,从而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