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第四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
机械原理第四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
4.3
瞬心线和瞬心线机构(自学)
动画链接
定瞬心线: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机架上的轨迹
动瞬心线: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活动构件上的轨迹
由速度瞬心的概念可知:在机构的运动过程 中,动瞬心线上的每一点都有一个在定瞬心 线上相对应的点与之作无滑动的接触。
结论:动瞬心线沿定瞬心线作无滑动的滚动。
4.4 共轭曲线与共轭曲线机构(自学)
构件1、2之间的速度瞬心 在点P 瞬心线S1是速度瞬心P 相对 于构件1的轨迹线。 瞬心线S2是速度瞬心P 相对 于构件2的轨迹线。 构件1曲线K1和构件2曲线K2 在点Q高副接触。 曲线K2包络了曲线K1的各个位置, 称K2为包络曲线, K1为被包络曲线
v r 12 QP
共轭曲线:两高副元素互为包络的曲线
第四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
4.1
速度瞬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4.1.1 速度瞬心的概念
在作平面一般运动的两个构件上,总可以找到一点, 在该点两构件的相对速度为零、绝对速度相同。
速度瞬心——两构件作相对运
动时,其相对速度为零时的重合 点称为速度瞬心,简称瞬心。 A
vA1A2
12
B
vB1B2
2
1
也就是两构件在该瞬时具有
采用的共轭曲线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通常有两种: 利用已知的形成高副的一个构件的形状和相对
瞬心线,用包络的原理求出另一个构件的形状。 在齿轮齿廓的设计和制造中,通常采用的就是这 种方法;
利用已知的两个构件的运动规律和形成高副的
一个构件的形状,直接求出另一个构件的形状。 凸轮机构中凸轮轮廓曲线设计采用的就是这种方 法。
P12 n
情形2:两构件不直接连接(三心定理)
三心定理: 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的三个速度
瞬心必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P21
A2
VB2 B2 A’2 2
VA2
1
D3 作者:潘存云教授 VD3 P32 E’3 VE3 E3 3
P31
动画演示
三心定律的证明
由速度瞬心的定义可知以:
vP 23 vP 32(大小、方向相等)Vk 21
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高副机构与低副机 构之间可以通过瞬心线或共轭曲线建立联系, 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这样的转换往往不是 唯一的。
4.5 在机构运动和结构分析中的高副低代
平面机构中高副低代的目的:
为了使平面低副机构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的方法适 用于所有平面机构,需要进行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高副低代的含义:
高副两元素均为圆弧
高副低代的方法2
因其曲率半径为零,其中一 个转动副就在该点处。
因其曲率中心在无穷远处,则其 中的一个转动副变为移动副;
高副两元素之一为一点
高副两元素之一为直线
高副两元素之一为 直线
高副两元素之一为 一点
作业:2至6 第四章结束
vP 23 21 P21P23 vP 32 31 P31P32
∵ ∴ 2 A P21 1
Vk 31 K 21 31 3 P31P32
P21 、 P 31 、 P 32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确定瞬心小结
4.2
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凸轮机构,设已知各构件尺寸和凸 轮的角速度w2,求从动件3的速度v3。
求解过程: 3 ω2 n K 2 确定构件2和3的相对瞬心P23
V3=V P23=μ l(P12P23)· 2 ω
P12 P23 1
n
动画演示1、2
例题:如图所示的带有一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中,
已知原动件2以角速度w2等速度转动, 现需确定机构 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4的速度v4。 求解过程:确定机构瞬心如图所示
P12
Vp2=Vp1=0
情形1:两构件直接用运动副连接
A
1
2 A 12) (P 1 B
2 t 1
n M 2 t p12 M 1 2
P12 若两构件1、2以转动副相联接,则瞬心P12位于转动副的中 心; 若两构件1、2以移动副相联接,则瞬心P12位于垂直于导路 线方向的无穷远处; 若两构件1、2以高副相联接, 在接触点M处作纯滚动,则接触点M就是它们的瞬心, 在接触点M处有相对滑动,则瞬心位于过接触点M的公 法线上, 动画链接1 、2、3、4
根据一定条件对平面高副机构的中高副虚拟地用低 副来代替的方法。
高副低代的条件:
①代替前后机构的自由度不变;
②代替前后机构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不变。
高副低代的方法1
用一个含有两个低副的虚拟构件来代替高副,且两低 副位置分别在两高副两元素接触点处的曲率中心。 高副两元素均为圆弧 高副元素为非圆曲线
P34
P23 3 ω2 2 1 P12 4 ω4
P14
方向: ω4与ω2相同。 动画链接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的同一侧,两构件转向相同
高副机构
已知构件2的转速ω2 ,求构件3的角速度ω3 。 求解过程: 用三心定律求出P23 。 n 2 3 求瞬心P23的速度 : 2 ω3 P12 ω 2 P23 VP23=μ l(P23P12)· 2 ω P13 1 VP23=μ l(P23P13)· 3 ω n
P24 在P23、P34 连线和P12、P14 连线上。
P24 P23 2 P12 ω2 3
v4 vP 24 2 P P24 l 12
P14→∞ 4
v2
P34
情形2:求角速度
铰链机构
已知构件2的转速ω2 ,求构件4的角速度ω4 。 求解过程:①瞬心数为 6个 ②直接观察能求出 4个 余下的2个用三心定律求出。 ③求瞬心P24的速度 。 VP24=μ l(P24P12)· 2 ω VP24=μ l(P24P14)· 4 ω ω 4 =ω 2·(P24P12)/ P24P14 VP24 P24 P13
相同绝对速度的重合点.
P12
两构件在任一瞬时的相对运动都可
看成绕瞬心的相对运动。
VA21 21 P21 A
动画演示1、2
相对瞬心
速度瞬心
绝对瞬心
相对瞬心-重合点绝对速度不为零, A
两构件都运动的。
vA1A2
12
B
vB1B2
2 1
Vp2=Vp1≠0
绝对瞬心-重合点绝对速度为零,两
构件之一是静止构件。
∴ω 3=ω 2· 13P23/P12P23) (P
方向: ω 3与ω 2相反。
VP23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之间,两构件转向相反。
3.用瞬心法解题步骤:
①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②求瞬心的位置; ③求出相对瞬心的速度; ④求构件绝对速度V或角速度ω。
4.瞬心法的优缺点:
①适合于求简单机构的速度,机构复杂时因 瞬心数急剧增加而求解过程复杂。 ②有时瞬心点落在纸面外。 ③仅适于求速度V,使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情形1:求线速度
已知凸轮转速ω1,求推杆的速度。 求解过程: ①直接观察求瞬心P13、 P23 。 3 P23 n 2 ∞
②根据三心定律和公法线 n-n求瞬心的位置P12 。
③求瞬心P12的速度 。
ω1
P13
1
V2 P12 n
V2=V P12=μ l(P13P12)· 1 ω
长度P13P12直接从图上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