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试题要求:书写干净,工整.用蓝色或黑色笔书写.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四季景色千zī百态,美不胜收。

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óng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千zī百态玉树qióng 枝(2)给加点字注音。

绽.放(3)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

改为2、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气势磅礴;或像,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A、名山大川雕虫小技古园深院B、名山大川古园深院雕虫小技C、雕虫小技名山大川古园深院D、古园深院雕虫小技名山大川3、古诗文默写(8分)。

(1)、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2)、,长夜沾湿何由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潭中,”写出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趣和潭水的清澈。

(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诗言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满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虽年老却甘愿为国出力的奉献精神。

4、名著与名篇(4分)。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段文字出自(作家名)的《》这部小说。

(2分)②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二回这样写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

鲁达为什么要“痛打这厮”?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5、读下面的句子:(3分)如果我们(A)能够移居火星,那么地球可能(B)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这样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从而自觉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由于编者的疏忽,在上面句子的A或B处漏掉了一个“不”字。

根据你的理解,“不”字应放在何处?为什么?答:“不”字应放在处,因为。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材料一:在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一件大事,无疑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

今年,中国举行了盛大阅兵式。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

国庆阅兵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展示军队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a今年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

据悉,中央曾要求此次阅兵要“厉行节约”,b既要隆重热烈、鼓舞人心,而且要注意节俭、务求实效。

因为今年中央政府将把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灾后重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其实也是献给国庆的最好礼物。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共有的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不超过15个字)(3分)(2)、材料一中画线的a、b两句有语病,请修改。

(4分)ab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16分)三号床的那个男人(1)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三号床那个男人。

(2)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

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3)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象是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

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人不让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4)与三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

儿子上小学,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过活。

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侯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5)一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个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街上卖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的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6)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婵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三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三号床的男人,象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一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元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7)一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一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三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一号床的男人不肯收,三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

一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

男孩很勤奋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上二三十个,三号床的男人总是照单全收。

有了这项收录,一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几个应季的水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8)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一天,男孩悄悄的告诉我,三号床的男人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每个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卖给男人。

(9)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一号床,女人不肯收,我慌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接受了。

从医院出来,刚走几步,远远看到三号床的男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及至走近,我才发现,他倒掉的竟是蝉蛹!男人抬头,见是我,尴尬的笑了笑:“买的太多。

”(10)“那你还买?”我疑惑地瞅着男人。

“嘿嘿”,男人挠了挠了头,露出一脸和他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11)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接济一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个男人粗糙容颜的背后,竟有一颗如此细腻而温软的心。

7、从前三段看,“我”讨厌三号床那个男人的原因有哪些?写这些有什么作用?(4分)8、最后一段说“原来他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接济一号床的病友”,“这样的方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三号床那个男人这样做的用意有哪些?(4分)9、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号床那个男人的心是“细腻而温软”的?(4分)10、除了三号床那个男人,文中还写到了一号床一家人和“我”人性的美好。

请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4分)(二)阅读《纪念白求恩》的三段文字,完成11-14题。

(12分)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般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1、第一段文字议论的中心主要是赞扬白求恩同志,第三段文字将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概括为;。

毛泽东同志认为学习白求恩,就是要做一个。

(3分)12.、第一段文字中,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事迹的语句是第句。

(只填写序号即可)第一段和第二段都使用了对比的写法,这种对比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13、第一段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了三种称呼?请分别简要回答。

(3分)⑴白求恩:⑵白求恩医生:⑶白求恩同志:14、像白求恩这样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个典型例子,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分)事实论据:三、文言文阅读(14分)(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18题。

(10分)【甲】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1)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

两岸悉皆怪石,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2)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3)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帮帮你】(1)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

(2)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3)置州:设置州郡。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宜: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7、(1)【甲】文第一段是如何突出水“清澈”这一特点的?(2分)(2)【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分)18、(2分)同样是面对山水美景:(1)柳宗元产生了怎样的感触?(2)【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