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期八年级期考试题语文说明:1.本试卷共10页(试题6页,答题卡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3.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基础(24分)1. 按要求默写古诗词。
(每空1分,共10分)(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孟子》二章)(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4)《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杜甫的《春望》补充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4分)(1)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màn yán()()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jǐng kuàng()()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 mào wú yín()()()()的宇宙。
(4)街上,行人mó jiān jiē zhǒng()()()(),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把“一个人”后面的“能”改为“能否”)B.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
(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C. 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
(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D.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把“不管”改成“尽管”)5. “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一定让你收获颇多,请你仿照划线语句,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并使之构成排比。
(4分)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46分)(一)愚公移山(10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杂然相许.()(2)吾与汝毕力平险.()(3)惧其不已.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 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说明愚公目光长远,对山能被移走坚信不疑。
D. 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二)(9分)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
③谑弄:开玩笑,嘲弄。
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正色.责之/征于色.,发于声B.每来见过案.上纸/拍案.而起C.虽.谑弄皆有义味/虽.我之死D.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困于心,衡.于虑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
11. 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青春别被“颜值”裹挟(10分)①时下,似乎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②在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俨然成为排在权力、财富、社会地位之后的“第四指标”,并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似乎是,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如果“颜值”低,其他什么优点都是浮云。
③正因如此,年轻人不惜重金购买高档化妆品、漂亮的服饰,甚至在媒体披露的毁容案例不在少数、整容黑幕曝光时常见诸报端的情况下,依然不惜在自己的脸蛋、身体上刀斧相加来追求美貌。
④美貌,果真决定一切吗?美,当然是好的,拥有美丽的外貌,既能给自己增加自信,也能让旁人赏心悦目。
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和社交场合中,注重仪表、服饰考究,以及对面容进行适当的装扮,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颜值”高的人容易从人堆里脱颖而出,但并不直接等同于“颜值”高的人就一定更具吸引力的特质。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如果放眼望去尽是帅哥美女时,漂亮就会失去了强大竞争力,这时候我们都需要思考,到底还有什么能让你出类拔萃。
⑤人要想成为一个仪态万方的“万人迷”,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内在修养,让自己充满活力,让自己生动起来。
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北总布胡同有个“太太的客厅”,是“京派”文学和贵族文化的殿堂,这也是林徽因的家。
当时林徽因虽然已经身染重病,但她仍保持着开朗和明丽。
费正清的夫人曾经回忆说:“梁太太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
当她侃侃而谈时,她的那些爱慕者们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
⑥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尔基也曾说过,“学问改变气质“.青春的美丽,不是街头的名牌时装;青春的潇洒,不是臂臂摇摆的忸怩作态。
如果一天到晚只是忙于外在的装扮,你是永远不可能做到气质高雅、充满魅力的。
换言之,青春在哪里?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精神,一种修为,它就在我们的心里。
心灵充沛,青春长驻;精神丰富,永葆青春。
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地抛弃外在的虚伪,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动、智慧和气质。
⑦实际上,芸芸众生之中,容貌出众者有之,资质平平者也有,并且后者恐怕占据绝对多数。
我们不应该因为“颜值”而自卑,反而应该因为我们的修为而自信。
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镇守本心,修身韫德,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性的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
⑧在这方面,美国女孩丽兹也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丽兹因为患有罕见病而外表怪异,被媒体粗暴地评为“世界最丑的女人”。
她在经历了噩梦般的精神崩溃之后,最终战胜自我,勇敢地站了出来,举办演讲、建立个人网站和摄制纪录片,以此来与偏见斗争,对舆论的霸凌说不。
她找到了勇气和自信,也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⑨面对“颜值“的裹挟,很多人可能都无力抵抗。
但是,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伴随着年华的逝去,再怎么精心装扮的容颜都会老去,时间唯一带不走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是你多少年来的修为,这才是让青春永驻、人生精彩的根本。
12.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认为,受“只要‘颜值’高,其他什么缺点都是浮云”的标准影响,不少人花费巨资去改变自己的容颜,追求美貌。
B. 文中,林徽因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凭着开朗和明丽、充满灵感的谈吐为众人所倾倒,这是其内在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
C. 全文首先点明中心论点,阐明追求外在美的不足,然后围绕“美和气质”的关系展开论述,最后号召读者做出类拔萃的人。
D. 作者选择关于“颜值”的话题,运用典型的事例材料和名人名言进行说理,立场鲜明,为青年读者提供明确的人生指引。
13. 下列不能作为证明“学问改变气质”的一项是()。
(3分)A. 希腊人德莫森,因为口吃而生性羞怯,故苦练学说技艺改变自己而得到世人的尊重。
B. 鲁迅用脊梁顶着自己的头颅为后人照路,在漫漫长夜孤身绝响,彰显着孤独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