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2014.2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推断题是考查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推断题的 答题技巧。
策略一: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此类推断题给出了物质结构、性质或数量关系等。
且已知条件充分, 层次清楚,所求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可依次根据相关的已知条件直接 得出各个问题的结论。
例 1(2013•朝阳)如右图所示,A、B、C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 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良好。
(1)若 A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 为空气,将金属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 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
则 A 是 (填化学式) ,金属固 体C是 (填化学式) 。
(2)若 B 为空气,将黑色固体 C 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 A 是 (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若 A 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 C 倒入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 B 是 (填化学式) ,固体 C 是 (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解析: (1)已知 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即 A 显酸性。
而 C 为金属固体,且现象为冒气 泡,所以 A 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而 C 为常见的活泼金属例如 Fe、Zn、Al、Mg 等均可。
(2)已知 C 为黑色固体,A 为液体,两者反应现象为冒气泡,联想到固液产生气体的反应 原理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与 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但 C 为黑色固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即 A 为 H2O2,B 为 MnO2. (3)由于气球被吸入试管中,则意味着管内压强减小,而 A 为水,则气体 B 必然被吸收。
虽然水也能与 CO2 反应,但倒入固体 C 之后,气球是很快被吸入,所以联想到碱的固体溶 解于水,形成溶液,能够吸收气体 B。
答案:没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需要熟练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借助反应现 象、物质颜色等关键点解题。
另外,还需对常见吸收气体的反应有所了解。
练习:( 2013•沈 阳 ) 体 会 内 在 联 系 , 填 写 下 表 内 容 :物质名称 组成元素 ( 1) C 石墨 C微观结构模型物 质颜色 硬度无色 ( 2)黑色 小性 质导电性不导电导电用途制作钻石、切割玻璃等( 3)(写出一种)答 案 为 ( 1) 金 刚 石 ; ( 2) 大 ; ( 3) 做 电 极 . 解析: ( 1 )根 据 金 刚 石 和 石 墨 的 结 构 分 析 ,金 刚 石 是 最 为 坚 固 的 一 种 碳 结 构 ,其 中 的 碳 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列;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 ( 2) 根 据 金 刚 石 和 石 墨 的 硬 度 分 析 , 金 刚 石 是 自 然 界 最 坚 硬 的 物 质 , 石 墨 是 最 柔 软 的 物质之一; ( 3) 根 据 石 墨 的 用 途 分 析 , 石 墨 能 导 电 , 可 做 电 极 . 故 答 案 为 ( 1) 金 刚 石 ; ( 2) 大 ; ( 3) 做 电 极 . 点评:本题考查几种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策略二:例 2(2013•北京)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如图所示) .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选用下列药品继续试验: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请依据试验回答问题: (1)B 中溶液是 . (2)取 A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3)取 C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 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 . (4)取 D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红色变为无色, 同时产生气泡.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写出所有可能) . 策略三: 例 3 ( 2013•天 津 ) A ~ H 是 初 中 常 见 的 物 质 , 如 图 所 示 为 这 些 物 质 的 相 互 转 化 关 系 图 ,其 中 E 为 黑 色 固 体 , H 为 蓝 色 沉 淀 且 易 受 热 分 解( 其 中 部 分 生 成 物 和 反 应 条件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 1) E 为 ; ;( 2 ) D→ F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3)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 它由硫酸铜、 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 配 制 过 程 如 下 :步 骤 Ⅰ ,向 生 石 灰 中 加 水 制 成 石 灰 乳 ,将 其 温 度 降 至 室 温 ;步 骤 Ⅱ , 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入边用木棒搅拌,即配成波尔多液. ①写出上述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步骤Ⅰ和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 Ⅱ .②若步骤Ⅰ中石灰乳温度未降至室温,会造成波尔多液变质,其原因是 。
解 析 :以 蓝 色 沉 淀 H 为 氢 氧 化 铜 作 为 题 目 的“ 题 眼 ” ,从 后 往 前 逆 向 推 理 。
可 猜 测 物 质 G 为硫酸铜、物质 F 为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完成所涉及物质及反应的 判 断 ;根 据 判 断 结 果 ,完 成 相 关 问 题 的 解 答 ;根 据 氧 化 钙 能 与 水 化 合 生 成 氢 氧 化 钙 ,氢 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用于配制波尔多液进行分析. ( 1) 若 物 质 G 为 能 与 氢 氧 化 钠 反 应 生 成 蓝 色 氢 氧 化 铜 沉 淀 的 硫 酸 铜 , 而 物 质 E 既 可 与 硫 酸 反 应 生 成 硫 酸 铜 又 能 与 一 氧 化 碳 反 应 ,可 判 断 E 物 质 为 黑 色 的 氧 化 铜 ,而 C 是 二 氧 化碳; ( 2 )若 F 物 质 为 能 与 硫 酸 铜 反 应 生 成 蓝 色 氢 氧 化 铜 沉 淀 的 氢 氧 化 钠 ,根 据 转 化 关 系 图 , D 与 碳 酸 钠 生 成 F 物 质 氢 氧 化 钠 ,则 物 质 D 应 为 氢 氧 化 钙 ;D → F 即 氢 氧 化 钙 与 碳 酸 钠 反 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同时可得 B 为氧化钙,也就推出 A 的主要成分为碳酸 钙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Ca ( OH ) 2+Na2CO3=CaCO3 ↓ +2NaOH ; ( 3) ① 根 据 信 息 向 生 石 灰 中 加 水 制 成 石 灰 乳 , 是 氧 化 钙 和 水 反 应 生 成 氢 氧 化 钙 , 步 骤 Ⅱ中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 沉淀; ② 因 为 氧 化 钙 和 水 反 应 会 放 出 大 量 的 热 ,而 氢 氧 化 铜 易 受 热 分 解 ,所 以 若 步 骤 Ⅰ 中 石 灰 乳温度未降至室温,会造成波尔多液变质; 答案: ( 1 ) CuO ; ( 2 ) Ca( OH ) 2+Na2CO3 ═ CaCO3 ↓ +2NaOH ; ( 3 )① CaO+H2O ═ Ca( OH ) 2 , Ca ( OH ) 2+CuSO4 ═ CaSO4+Cu ( OH ) 2 ↓ ; ② 氢 氧 化 铜 受 热 易 分 解 . 点 评 :此 类 推 断 题 目 的 关 键 是 要 找 准 突 破 口 ,然 后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及 题 给 条 件 顺 藤 摸 瓜 通 过正推、 逆推等逐一得出结论即可, 其中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作为推断类问题的突破口,是 解 决 转 化 关 系 推 断 问 题 的 一 种 常 用 方 法 ,因 此 对 于 常 见 物 质 颜 色 、化 学 方 程 式 的 正 确 书写等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则是很重要的.例 4(2013•广东)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如图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1)白色沉淀 B 是 (填化学式) ; (2)写出滤液 A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 (3)若固体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填化学式)。
解析:根据框图信息进行分析,将无色滤液 A 和白色沉淀 B 作为本推断题的“题眼” ,从中 间进行正向,逆向推理解题。
因无色滤液 A 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则 A 是氢氧化钠;白色沉淀 B 加入盐酸能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则 B 是碳酸钙;固 体混合物加水后能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则 A 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和氢氧 化钙,一种是盐、一种是碱,据此解答即可. 答案: (1)CaCO3(2)2NaOH+CuSO4═Cu(OH)2↓+Na2SO4(3)①Na2CO3 和 Ca(OH) 2;②CaCO3 和 NaOH.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 主要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完成此题, 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 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题干叙述结合框图,推断得出其他 物质的化学式.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掌握酸碱盐的性质。
练习 ( 2013•南 京 ) 下 图 中 的 A ~ I 表 示 几 种 初 中 化 学 常 见 的 物 质 , 其 中 A 、 D 、 I 是 氧 化 物 , I 中 两 种 元 素 质 量 之 比 为 3: 4; B 元 素 在 地 壳 中 的 含 量 位 居 第 三 ; C 由 三 种 元 素 组 成 ; G 为 紫 红 色 . 图 中 “ -” 表 示 两 端 的 物 质 间 能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 → ” 表 示 物 质 间 存 在 转 化 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 出 G 的 化 学 式;E 的化学式; ;( 2 ) 写 出 B→ A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 3) 反 应 ① 、 ② 和 ③ 的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相 同 , 该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是 ( 4) 写 出 H 与 D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
答案: ( 1 )Cu ; CuSO4 ( 2 )4Al+3O2 点 燃 2Al2O3 ( 3 )置 换 反 应( 4 )2CuO+C 高 温 2Cu+CO2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 B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因此是铝,而 B 能够转化成 A 氧化物,因此 A 是氧化铝;铝还能和 C 和 F 反应,因此 C 和 F 是酸和盐,C 由三种元素 组成且能够和 D 氧化物反应,因此确定 C 是硫酸,E 是盐溶液;F 是盐且是排在铝后面 的金属形成的盐溶液;G 是紫红色的铜,所以 E 硫酸铜,则 D 为氧化铜;H 能够和氧化 铜 反 应 , 说 明 H 具 有 还 原 性 , 而 I 是 氧 化 物 , I 中 两 种 元 素 质 量 之 比 为 3: 4, 且 I 是 H 反应产生的,所以 I 为一氧化碳,然后带入验证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B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因此是铝,而 B 能够转化成 A 氧化物,因此 A 是氧化铝;铝还能和 C 和 F 反应,因此 C 和 F 是酸和盐,C 由三种元素组成且能够和 D 氧化物反应,因此确定 C 是硫酸,E 是硫酸盐,F 是盐且是排在铝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 溶液,如硫酸亚铁;G 是紫红色的铜,所以 E 硫酸铜,则 D 为氧化铜;H 能够和氧化铜 反 应 ,说 明 H 具 有 还 原 性 , 而 I 是 氧 化 物 , I 中 两 种 元 素 质 量 之 比 为 3 : 4 , 且 I 是 H 反 应产生的,所以 I 为一氧化碳,H 是碳. ( 1 ) G 为 紫 红 色 的 铜 , E 为 硫 酸 铜 ; 故 答 案 为 : Cu ; CuSO4 ; ( 2 ) B 是 铝 , A 是 氧 化 铝 , 因 此 B → A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4Al+3O2 点 燃 2Al2O3 故 答 案 为 : 4Al+3O2 点 燃 2Al2O3 ; 反 应 ① 是 硫 酸 和 铝 的 反 应 、② 是 铝 和 硫 酸 盐 的 反 应 ;③ 是 碳 和 氧 化 铜 的 反 应 ,三 个 反 应 都是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 4) H 是碳与 D 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C 高 温 2Cu+CO2 ↑ ; 故答案为: 2CuO+C 高 温 2Cu+CO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