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


※【答案讲评】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通顺、得 体。A.应为“不胜感激”或“感激之至”。B.“不慎 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不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习惯。D.“高抬贵手”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用在本句中不当,应删掉。)
例 2(2012 年湖南卷第 4 题)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 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语言表达“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 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 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方面完全 符合表达的目的。 语言表达“鲜明”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 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 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 地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生动”指描绘或表达具体、 形象可感, 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既是对语言表达的要求, 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连同“简明、连贯、得体”有 力地说明了本考点考查的综合性。
例 3(2013 年湖南卷第 4 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 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 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 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 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只见天空 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 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 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 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 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一、要明确语言表达“简明”的具体要求 1.做到语言简洁。大体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 什么是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请看以下例句: “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在这句话中 “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光这一生理现象,这 里再加上“头上”一词,就不够简洁了,不用它,语 言就简洁了。 二是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比如:“这 是一件新的毛衣”,这里的“的”字应当省去。又比 如:“我因为心里有点烦,所以出来走一走。”这里 的“因为”“所以”用得就多余。
有时,我们只看韵脚还不能确定,就可以再从对 仗上加以判别。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 2 :①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 ③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丞相祠堂何处寻 ⑤隔叶黄鹂 空好音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 ⑦锦官城外柏森森 ⑧ 映阶碧草自春色 A.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B.④⑦⑥①②③⑧⑤ C.④⑦⑧⑤⑥①②③ D.⑧⑤⑥①④⑦②③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 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 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在后;“与 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 对 关 系 , 中 间 不 可 插 入 别 的 词 语 ; “ 首 先 ”“ 其 次”“再次”,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 不可倒置; “先 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 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 表示要提出结论; “诸如此类”, 表示综合; “所谓” 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②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 每两句成为一联, 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 句。 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 也就是说, 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 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 不用对仗。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 构完全相同。 有时只要求字面相对, 也就是词类相同, 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 平”,“山石细”对“海波平”,只是字面相对,句 法结构不相同。 “细”是“山石”的定语, “海波平” 是主谓结构,但我们也认为这两句是对仗的,这是对 仗里的宽对。(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这是杜甫的《蜀相》一诗。从押韵的角度看,偶 句都是押韵的,无法正确排序,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 况, 我们就可以发现,④⑦句和⑥①句都不是对仗的, 因此, 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 由此, 可以断定,答案只能是 A 项。 ③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 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 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 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 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 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第五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例 1(2012 年湖南卷第 3 题)下列选项是四则“遗 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 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 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 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 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考纲在线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2.表达应用 E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 动 简要解读 湖南高考题的语言表达应用题设置为客观题。综 观前几年的试卷,以考查连贯为主,对联、诗歌、应 用文以及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表达是湖南卷考查的热 点。 因此, 为有效应对 2015 年高考, 我们有必要对“语 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 考点进行专题复习。
对于书面语,要注意以下两大方面:一是要防止 晦涩难懂, 二是要避免歧义。 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有: (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 不同,会产生歧义。 (2) 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重音不同会造成歧 义。 (3)变换词语法。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 15 日前去汇报。 (“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 前”“前往”) (4)语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关系会造成歧义句。 (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如“劳 动”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 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 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 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 2.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 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 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 序, 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找到“句 链”。
※【答案讲评】C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 表达的连贯。解答本题可以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 然后从简单处入手。“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写 时间的变化,只有第③句“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 柳梢”能与之相承接。仔细阅读文段可以发现,文段 前半部分写两种闲情:一种是独处的闲情,一种是与 朋友共处的闲情。“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是写独 处的闲情,紧承第④句;“去水边品茗”是写与知己 相处的闲情,紧承第 ① 句。第 ② 句句中 “ 不见一个 人”“意境”等词语紧承“人散去”“那幅画”等语 句,因此应排在文段最后。)
例 1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 ②凤去台空江自流 ③吴宫花草埋幽径 ④三山半落青天外 ⑤晋代衣冠 成古丘 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⑦凤凰台上凤凰游 ⑧ 一水中分白鹭洲 A.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从所给诗句中, 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 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 ①③④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 三项都是错误 的,只有 B 项是正确的。
三是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 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比如:“中国 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 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 讨。”在这个复句中,后一分句中的“对超对称性和 超引力问题”, 完全可以用“对上述问题”来替代它。 2.做到语意明白、确定。这可以从口语、书面语 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对于口语,一是要注意重音恰当。在口语中由于 重音不同, 同样的话却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 “王 刚来了 ”,如果说成“王刚 来了”和说成“王刚来 .. . 了 ”,表意重点就不一样,前者侧重表示来的人是王 . 刚,而不是其他人,后者侧重强调王刚已经来到了, 没有缺席。
语言表达“简明”的“简”就是简简单单,不啰 唆重复,它是指量上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 号传递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 “明”就是表述要清晰, 明白易懂,它是指质上的要求,是表达的效果最佳, 是表达的明晰度最高。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 唆、无条理。 语言表达“连贯”是语言表达中间排列组合的规 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 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 接与呼应。 语言表达“得体”指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 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 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
※【答案讲评】B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这首诗 的前两联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 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 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 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 “ 小院地偏人不 到”与“满庭鸟迹印苍苔”衔接最自然、 紧密。 A.“林 间”与“西斋”不合; C.“过客稀”不及“人不到”; D.“寒气”与全诗意境不合。)
(1)律诗顺序的排列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 称七律。 ①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 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 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 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 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 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 八句。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