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写作-公文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公文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2.公文中叙述的基本要求
(1)必须是实叙 (2)讲究顺叙
(3)讲究概述
3.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使读 者获得概括的印象。 (动态) 描写着重形象的描摹、刻画,把真实的情 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静态或动态) 但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 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 (《骆驼祥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 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 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 走……(《背影》)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 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回忆我的母亲》)
(1)开头惯用语:根据、为(为了)、按照(依照、 遵照)、兹因(兹有、兹定于)、欣值、顷接、 现将、鉴于等。 (2)称谓惯用语:第一人称用本、我;第二人称用 你、贵;第三人称用该、他等。 (3)结尾惯用语:此(复、令、布)、特此(通知、 通告、公告、函复、函达)、为(要、盼、感、 荷)、希(研究执行、贯彻执行、遵照办理、参 照执行)、“以上报告,请审查”、“以上意见 当否,请批复”、“敬请函复”、“此致敬礼” 等。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 搬迁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2013年第11号
三、本公告自2012年10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 务总局2012年第40号公告第二十六条同时废止。


练习:运用公文专用词语填空
1.__________悉__________公司成立,谨表贺忱。 2. __________贯彻落实《××省教委……意见》(× 教发﹝2011﹞65号)文件精神,经我委研究决定,…… 3.为了吸取教训,××省人民政府决定将这起特大交通 事故向全省__________。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 __________,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__________, 省人民政府提出__________要求:…… 4.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使命,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 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 5.国务院________国家旅游局《关于……管理意见》, 现转发给予__________,请__________。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如:连续和继续、发现和发明 词义的含量不同: 如:词和词汇、书和书籍 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损坏和毁坏、不准和严禁

“会议认为,由于机械故障而发生的这起空难事故,是一起重 大责任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民航局长 某某同志有失职守,对这起空难负有领导责任。” (有失职守/玩忽职守;负有领导责任/负有直接责任)
第四讲 公文的语言 与表达方式
一、公文的语言
(一)公文语言的风格

1、 庄重 2、准确 3、平实 4、简练 5、规范
词义准确 词序准确 句子正确


(二)公文常用词句 1、数字
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注意年 份不可简写); ( 2 )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如民国 38 年 (1949)、昭和16年(1941); (3)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 分比、约数等) ; (4)代号、代码和序号等; (5)引文标注中的版次、页码等。
2. 可直接表达主旨:
海关总署关于对海关系统荣获第四届“中国 杰出(优秀)青年卫士”称号的人员 进行奖励的决定
„„总署决定对获得第四届“中国杰出(优秀) 青年卫士”称号的洪峰等9名同志颁发奖金各5000 元。奖励所需经费从受奖人员所在单位缉私办案 费中列支,并相应增加特殊贡献奖限额。
3、可用于文尾交待说明与文件内容有关的事 项或表达发文者的希望。
例证法 (2)引证法 (3)对比法 (4)类比法 (5)因果分析法
4.议论的基本要求
论点要正确、鲜明、深刻和具有针对性 论据要充实、可靠、典型 论证要逻辑严密

(三)说明
对事物的状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 结构等进行介绍、解释。
说明具有客观性、知识性。
说明与叙述、议论的区别:
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1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 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如:一律,“十二五”计划、 白发三千丈; (2)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整数一至十,如一个人,三本书; (3)星期、带有“几”字表约数的数字; (4)干支纪年、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 丙寅年十月五日正月初五,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 年); (5)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必须使用汉字, 同时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

3.说明在公文中的作用
(1)介绍背景或发文的缘由: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
国发〔2013〕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 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 过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 位设置方案,现将国务院机构设置通知如下:



下列语句不符合公文的语言要求,请评改。
1.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我们公司的机器人的产量和数量也有 了很大提高。 2.工商管理部门对小商小贩要指定经营地点,严禁随地摆摊、 到处叫卖,不准向外宾私自出售文物。 3.以上说的这些意见,如果不妥,就请转发给和这项工作有关 系的单位贯彻执行。 4.公司总裁、各分公司经理、来宾的随行人员先后走进会场。 5.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各委、办、厅、局的负责人,各单位的领 导干部、教授、副教授、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 教师、工人代表和青年。 6.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和调资政策,市政府决定将该公司多发工 资部分退回,建工局有关人士对此进行认真的检查。
2、文言用词
文言 届期 经办 届满 不贷 此布 付诸 径与 白 话 到预定的日期 经手办理
限定的日期或规定的担任职务的任期已满
不宽恕 就这些内容予以公布 “把它用在……”或“用它来……” 直接和
均经 明令 顷接
都已经过
明白而公开的命令
最近收到,刚才收到 按照预定的日期
如期
兹就
现在针对
3、惯用语
希、范围的:广大、广泛、有关、有些、所有、 有的、以内、以外、以上、以下等。 (2)表示时间的:近来、最近、当前、过去、原先、 不久、将来、临时、长期、偶尔、及时、有时、 一贯、一度、许久、良久等。 (3)表示数量的:多数、少数、一些、许多、不少、 不乏、一伙、多次、屡次、再三、一再等。
(4)正文惯用语 A 强调惯用语: 严加、严防、严守、严禁、禁止、 不得、不宜、须、均应、切记,切勿、特、特此、 特予、务求、务必、必须、必要等。 B 时限惯用语: 及时、届时、届期、届满、立即、 希即、望即、当即、迅即、即日、 日内、 日前、 定期、按时、按期、定于、限于等等。 C 判断惯用语:为宜、为妥、为好、不当、不宜、 不妥、不力,不法、不端、不轨,不实、不符、 均系、确系、纯系、确实、确切、确当、确凿等。
二、公文的表达方式
(一)叙述
交代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 公文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是第一、第三 人称。
1.文学叙事与公文叙事
(1)表现主旨的方法不同 (2)叙事诸要素的表达不同(包括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 (3)叙述方式不同(顺序、倒叙、插叙、 分叙) (4)对叙述波澜的追求不同
(4)表示方位的:这里、那里、本地、外地、上边、 下边、前边、后边、里边、外边、前方、后方、 远方、附近等。 (5)表示程度的:十分、万分、丝毫、极端、充分、 足够、普遍、大概、显著、一定、特大、重大、 巨大、很、极、较、尚、最、稍、略等等。

农业部等五部门给国务院的报告: 检查中,省、地、县、乡共组织干部培 训班67822期,培训各级干部625万人次, 召开各种座谈会43.7万次,走访了692万农 户。各地普遍反映,这次大检查是近几年减 轻农民负担工作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 一次活动。
(二)议论
通过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来表明 态度、作出判断。
1.议论的要素
(1)
论点 (2)论据 (3)论证
2.议论的类型

立论:运用论据从正面证明自己的见解 和主张,重在“立”。

驳论:反驳对方观点,从而确立自己观 点正确,重在“破”。
公文主要采用立论。
3.议论的方法
(1)
叙述表达的主要是感性认识,重在让人 有所“感”。
议论表达的主要是理性认识,重在让人 有所“服”。
说明表达的主要是知性认识,重在让人 有所“知”。
1.说明的类型

事物的说明,如山岳、器械、湖泊、花、 草、虫、鱼等;
事理的说明,如:立场、观点、名词概 念、学术流派等。

2.说明的方法
(1) 定义说明 (2)引用说明 (3)举例说明 (4)分类说明 (5)比较说明 (6)数据说明 (7)图表说明

下面两段话是一篇请示的开头部分,请分析其在材料的选 择和剪裁、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什么问题,并改写。 目前我县团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极不 适应。据查,全县专职团干部中36岁以上的40名,其中41 岁以上的28名,大大超过了有关规定。从学历层次来看, 大专学历的仅占6%。而且近年来,团干部更新较快,每年 平均30%左右。在新老交替过程中,青黄不接的现象也较 为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曾办过两期团干部培训班, 很受欢迎。现在根据我们的师资能力,打算于今年10月~ 11月再办一期团干部培训班。目的就是为了适应飞速发展 的新形势之需要,加强团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 ,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团干部队伍。办这个班就是这 个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