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网-------/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八月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目录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市情概况(一)自然概况 (2)(二)社会经济概况 (3)二、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 (4)(二)土地利用特点 (4)(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6)(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7)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规划依据 (8)(二)土地利用的方针原则 (9)(三)土地利用目标 (10)(四)土地利用结构 (13)(五)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案 (14)(六)县区土地利用 (15)(七)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及布局 (16)四、土地利用分区(一)农业用地区 (16)(二)园艺业用地区 (17)(三)林业用地区 (18)(四)城镇用地区 (18)(五)村镇用地区 (19)(六)独立丁矿用地区 (20)(七)自然人文景观用地区 (20)(八)其它用地区 (21)五、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整理(一)耕地保护 (21)(二)上地开发整理 (22)六、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七、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一)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执法监察 (24)(二)强化规划行政管理 (25)(三)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规划管理 (26)(四)运用现代技术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27)《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一、编制规划的简要经过 (43)二、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46)三、编制规划过程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47)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了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宏观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和川委发(1 997)25号文件决定精神,以及有关土地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四川省地、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要点》的要求,修编了《四川省遂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1997—2010年为规划期,2011—2030年为展望期。
一、市情概况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长江二级支流----涪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03′26″至105°59′49″,北纬30°10′50″至31°10′50″之间。
幅员面积5323.85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1%。
辖市中区和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
东邻南充,南接重庆、资阳,西界德阳,北毗绵阳,距成都、重庆各2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一)自然概况遂宁市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的川中褶铍带,地质构造比较单一。
境内没有大的断裂,褶皱宽阔平缓,且多表现为彼此排列有序的背斜和向斜:出露地层以侏罗系(J)为主,占幅员面积的93.3%;其次为第四系(Q)。
占幅员面积的6.6%;再次为白垩系(K),仅占幅员面积的0.1%。
市域内地貌类型亦较为单一,以丘陵为主.兼有部分平坝、河谷阶地和低山。
丘陵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44%;河谷阶地占14.34%:.冲积平坝占11.3%;低山占4.92%。
遂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尢霜期长,雨热同季,降水较丰沛。
境内受盆周高山,特别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北部的秦岭、大巴山的屏障保护作用,更具冬暖夏热的特征。
全市水系较发达,以涪江水系为主。
流域面积为5138.05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6.51%。
全市年平均径流深216毫米,自产水量11.39亿立方米,人均拥有量312.08立方米;全市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总量为22954万立方米,其中可采量为13307万立方米,占总量的58%。
由于境内水、土、气资源组合较好,长期以来繁育了大量的动植物。
全市有栽培农作物90类,371个品种;有树木60科、1 37属、248种;园林植物71科、140属、1 89种。
全市饲养畜禽品种35个;哺乳纲野生兽5个目、8个科、17种:野生鸟类有12个目、27个科、74种;鱼类16科89境内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卤、砂金、页石、沙石等矿藏。
其中盐卤和天然气已大规模开发利用。
(二)社会经济概况1996年,全市总人口364.97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94.96亿元(现价),每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7837.25元,为全省平均水平615o.78元/公顷的2.9倍。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39.61亿元,占41.7%.第二产业产值为26.22亿元,占27.61%,第三产业产值为29.14亿元,占30.69%。
财政收人达3.684元,初步形成了纺织、食品两大支柱工业;机械、化工业正发展壮大,可望成为新的支柱工业。
交通运输条件大大改善,途经遂宁的达成(达县——成都)铁路已投人运营,射(洪)遂(宁)高等级公路建成,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公路总里程2278.92公里。
粮食总产量达160.69万吨,比1 9:55年增长21%。
主要农产品产量为:水稻58.78万吨,小麦35.68万吨,玉米29.38万吨。
红苕31.39万吨,油菜籽6.61万吨,棉花2.36万吨;生猪出栏245.86万头。
遂宁市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1.oo平方公里,聚居人口增加到31.16万人;城镇居民年纯收入3114元,农村居民年均纯收人为1392元。
二、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1996年,遂宁市土地总面积532384.84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为286697.5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3.85%;园地为15513.13公顷.占2.91%;林地为94394.40公顷,占17.73%居民点及T矿用地40489.45公顷,占7.61%;交通用地7906.76公顷,占1.48%;水域28677.38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39%;未利用地58706.1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1.03%。
详见表一。
(二)土地利用特点1、垦殖指数高,开发利用较充分。
1996年,全市土地利用率为88.97%;垦殖指数达0.5385,大大高于全省0.1360的水平;全市复种指数达226.54,高于全省206.93的水平。
另一方面,尽管未利用地比重达11.03%,但田坎占了90 09%,其中62%进行了开发利用。
2、土地利用结构中,以农用地为主。
1996年.农用地占了总上地面积的70%以上,而农用地中耕地又占了70%以上。
从产值上看,第一产业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1.7%分别高于二、三产业10个以上的百分点。
而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种植业就占了66.83%。
3、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1996年全市总人口达36497万人口密度达686人/平方公里,为全省的4倍。
另一方面,全市人均耕地仅1.18亩,低于全省1.2亩的水平,更低于全国154亩的水平,土地负荷很重,人地矛盾尖锐。
4、上地生产率较高。
1996年,已利用土地的生产率为每公顷土地国内生产总值20047.2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89.36%。
农业用地中,粮食单产为5430.3公斤/公顷,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28%。
农作物主要品种中只有玉米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o.5个百分点为4377公斤/公顷,其余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水稻单产为9453公斤/公顷,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93%;小麦单产为3848公斤/公顷,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3%;红苕单产为5394公斤/公顷。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7.81%;棉花单产为820公斤/公顷,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1、农用地开发利用潜力(1)广度开发潜力1996年,全市有60611.74公顷可开发的待开发土地资源,其中常年洪水位以上的荒芜河滩5276.7公顷。
田坎(田埂、土坎)52759公顷,零星荒地680.75公顷,荒芜水面1895.29公顷.其中可开发为耕地3166.02公顷,园地16355.37公顷。
生态防护林用地6595.08公顷,水产用地1895.29公顷。
(2)深度开发潜力1996年,全市共有低产田(土)21.27万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的74.19%;共有低产园地2202.98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57.73%;低产林地34580公顷,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4.18;低产水面3489.64公顷,占已养水面总面积的6.91%。
将这些上地资源充分地开发利用,以达到全市高产标准计年可新增粮食44.352万吨,新增水果6608.94吨,新增木林蓄积量84.76万立方米,新增鲜鱼1045.95吨。
2、非农用地开发利用潜力(1)农地整理潜力1996年,全市共有21.27万公顷耕地需要综合整治,占耕地总面积的74.69%,根据全市各种类型农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典型调查概算,全市可新增耕地0.125万公顷。
(2)村庄整理潜力1996年,全市有92万农户,319.19万农业人口,村庄面积达35864.17公顷,户均用地面积达389.83平方米,人均用地112.36平方米。
按人均村庄用地面积75平方米计,可整理出农用土地11600公顷,其中耕地6806公顷。
(3)城镇及工矿用地潜力我市独立工矿用地相对较少,工业绝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城镇。
全市非农业人口人均占有城镇土地面积74.11平方米,已在国家控制指标内,但土地产出率较低,通过结构布局调整,集约利用土地,土地生产率将得到较大提高。
(4)交通用地潜力市内交通用地潜力主要在铁路、公路的两旁护路地。
目前全市铁路、公路两旁护路地有近五分之一约450公顷未利用。
(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市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是:1、耕地逐年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伞市人均耕地已由1949年的2.29亩降至1996年的1.18亩,年均递减1.42%。
各业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2、垦殖过度,保护整治不力,土地环境质量较差。
1996年,全市垦殖率达53.85%,大大高于全省水平,林木覆盖率仅14.62%。
同时水土流失严重,据省水土保持办公室近期的遥感资料,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3665.0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8.84%;年均流失土壤3122.75万吨,年均侵蚀模数达8520.28万吨/平方公里,属极强度侵蚀区。
伞市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碳、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废气以及工业、生活废水、废渣、农药、化肥等。
这些污染物将引起土壤PH值变化、胶体解体、土壤板结等,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3、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农用地中中低产田上占耕地的比重达75%以上,生产率低。
二是农村居民点占整个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88%,布局分散,利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