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定义★1.政府为协调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强化源头防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增长;预先对资源与环境保护进行合理的时空安排。
2为何预先进行合理时空安排?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2)环境容量的有限性3)生态平衡的脆弱性4)人类欲求的无限性3.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何在?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保障人体健康与社会福利,满足经济过程所需的首要物质基础。
二、环境规划的核心本质★1. 政府为限制经济逐利的盲目冲动和肆意妄为,加强工业化、城填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中的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基于相关规划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做出的综合决策。
2.基于哪些规划?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层级)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层级)3)国土空间规划(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3.受哪些条件约束?1)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约束2)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的约束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4)成本支出与技术能力的约束4.人民群众最起码的环境权益1)喝上干净水2)呼吸清洁空气3)吃上放心食物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一、环境规划的主要分类1、以规划期限分类1)短期 3~5年2)中期 5~10年3)长期 10~20年◆长期与短期规划有何区别?2、以规划内容分类1)综合:各行政层级的环境保护规划2)单项:专一性的污染防治规划、生态与资源保护规划★二、环境规划的技术流程1、环境形势的审慎判断2、规划目标的权衡决策3、实施方案的优化比选4、规划文本的斟酌措辞5、规划图表的精准绘制第三节指导思想一、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以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为核心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强化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2.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3.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4.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共治5.坚持履取尽责、社会共治第二章理论基础第一节环境容量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三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体☆考点多第一节环境容量一、环境容量的定义★作为反映环境自净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全面表征污染在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迁移、转化和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二、环境容量的估算★用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含量限值减去环境背景值之差,依据污染排放的特定输入、输出关系估算成最大允许污染排放量。
限值-背景思考题(估算河流水环境容量)河上游来水量为1m3/s,污染物本底值1mg/L,流经某城接纳污废水排放量31.536t/a ,水质标准限值为2mg/L,所有计算条件“均衡稳定”限值-背景:2mg/L-1mg/L=1mg/L全年水量:1m3/s=3600×24×365×1=31536000m3/a1mg/L×31536000m3/a=31.536t/a均衡稳定蕴合的简化假设1.忽略河水流量、污染背景浓度的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变化2.忽略污废水量及污染排放浓度3.忽略污染在水中的物化生衰减及三维扩散差异三、环境容量的应用★对给定的环境区域,根据其自我净化能力、环境敏感目标与污染排放源强的时空分布现状,理论上为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含量限值,应当执行的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上限。
思考题(环境容量的相对客观性)哪些因素直接影响环境容量估算数值的高低?实际应用中能人为调控环境容量吗?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义二、评估三、改善★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自然生态系统依靠物质流、能量流、负熵流,在一定限度内抵抗人类干扰、维持体系相对稳定,并且重新调整其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承载力高低不完全由自然生态或社会经济单方面状况决定,更取决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融洽程度,深受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匹配关系的影响。
决定人与自然融洽的关键1、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方式、结构与效率2、经济结构与布局、科技水平、生产与管理效率。
3、污染排放与生态干扰的时空分布、各生态限制因子的调控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改善1、专业技术领域2、资源利用领域3、自然生态领域4、污染控制领域1、★专业技术领域制定、调整产业、税收、贸易、信贷政策,加强源头管控,全面节约资源,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结构,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化解过剩产能,强化清洁生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持续更新的动态分级调控合理区分不同工艺、设备与产品:鼓励类(优先扶持与套优惠)允许类限制类(改造现有与置换新建)禁止类(淘汰现有与严禁新建)思考题(布局调整的成效)首都钢铁集团从北京整体搬迁到唐山从哪些方面改善了北京的资源承载力?高污染高能耗(水、大汽)2.资源利用领域1)严格保护耕地,集约使用没用地2)强化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优化能源结构3)在流域内综合平衡生态、生活、生产用水量,强化以水定规模,用水紧缺地区退耕还水、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
4)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整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加强海洋禁渔休渔、水域禁捕限捕,草原禁牧休牧。
城市用能的合理调配逐步提高城市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例,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民用燃烧设施和小型工业燃烧设施,重点城市还可依法划定禁止燃煤区域。
煤炭的清洁利用1)新建硫分>1.5%或现有硫分>2%的煤矿,必项配建煤炭洗选加工设施。
2)鼓励煤炭基地建设坑口电厂,变运煤为输电,变分散燃煤为集中燃煤。
思考题(规模控制的必要性)全国农业播种面积要力争稳定在16.5亿亩,为何仍要确保耕地不少于18亿亩。
3.自然生态领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填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推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对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稳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和退收还草,防止超载过牧。
4、污染控制领域(补救)1)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后果严惩重罚等制度。
2)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3)严禁通过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污第三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国土空间开发实质二、国土空间开发原则三、国土空间恰当定位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一、国土空间开发实质★就是以工业化、城填化推动经济发展,将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转化为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的过程(填空) 国土空间结构形成后很难改变1)对国土空间过度盲目、无序开发,简单追求占用土地的外延扩张,不会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2)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调整恢复成生态空间或农业空间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国土开发面临的两难挑战1)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而保护耕地2)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对水资源短缺★二、国土空间开发原则1.国土开发与承载能力相匹配2.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3.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相促进4.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相统一填空、问答、简述、阐述(考试题型吗?)理解的基础下有条理的记忆★三、国土空间恰当定位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生态产品维系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富饶的物产、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三产的划分: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粑粑注)★生态安全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服务功能1.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3.保持营养素、净化和固化污染4.提供农、林、牧、渔初级产品5.调蓄洪水、稳定海岸、调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国土空间开发定位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既是对农业空间开发定位的优化,更是纠正过去开发中主体功能的错位,把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恢复成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
★水源涵养功能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特有的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对降水进行截流、渗透、蓄积,并通过蒸散发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缓和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减缓河流流量的季节波动、筛洪补枯、保证水质等方面。
★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功能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水蚀或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主要与降雨、风速、温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坚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保证居住、公共设施等生活空间,适度压缩工矿建设空间。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分区保护第一节环境分区控制一、生态防护分区二、资源保护分区三、污染防控分区四、环境敏感分区一、生态防护分区1.建立自然保护区2.建立国家公园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4.划定生态脆弱区5.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划定基本草原1、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程区域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涵盖区域内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的总体。
三大基本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代表性、典型性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内部防护功能分区核心区: 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濒危物种、自然遗迹等主要保护对象集中分布,需要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区域。
缓冲区:为缓冲外来干扰对核心区的影响,在核心区外划定的,只能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在缓冲区外划定的,适度集中从事名种教学实习、参观考察、传统生产生活的区域。
思考题(生态保护分区)朱鹮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在其内部合理确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强调分区合理及面积适当核心区:春季营巢繁殖区缓冲区:越冬区实验区:夏秋两季游荡觅食及夜宿区核心区占 30.3%、缓冲区占26.5%、实验区占 43.2% 2、建立国家公园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为主要目的,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的边界清晰的特定区域。
★★3、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1)水源涵养型:指重要江河源头和重要水源补给区2)水土保持型:指土壤侵蚀性高、水土流失严重、需要保持水土的区域3)防风固沙型:指沙漠化敏感性高、土地沙化严重、沙尘暴频发并影响较大的区域4)生物多样性维护型:指濒危珍稀动物、植物分布较集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