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也就成为
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课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本人的理解可概括为以下六个字:新、实、活、情、特、效。
①新:教学理念新、课堂设计新、评价标准新。
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
③活:问题设置活,能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参与活,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学组织活,能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
④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用真情感染自己的学生;教材感情,教师
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师生情感,教师要有亲合力,努力培养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信任、合作等情感。
⑤特:教学组织和方式特色要鲜明。
⑥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
根据教改和新课程的实施,结合高中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练习巩固、学习反馈”的教学思路,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一、课前预习,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自学时阅读教材,学生要明确勾画出不懂或者难懂的内容,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有目的学习,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这堂课“学什么”。
这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课前督察,防止学生敷衍偷懒,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堂抽查(时间5分钟左右),抽查形式要多样,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为第二步教学奠定基础,提供信息。
二、释疑解难:教师引导(时间15分钟)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扮演“助手”的角色。
释疑解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抽查反馈信息,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经归纳整理后当堂分析解释,此教学过程需分两步完成。
一.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
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二.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或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学生展示,选题演练.巩固知识(时间2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展示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体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
为了达到此步骤的目的,首先,南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精选出三至五道题。
所选题目要求典型,具有代表性,既能检测知识点和面,又能体现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知识
应用能力。
其次,南教师在此阶段给出题目,要求学生当堂限时演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达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最后,借助黑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让部分学生分析解答所做题目。
如果该学生不能分析解答,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
当学生演练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的结论。
在“学生展示”步骤中,常采用一种开放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它有利于教学相长,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人;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使
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这种方法信息交换频繁,有助于学生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有效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
但在此教法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维持好上课的秩序。
四、教学总结和反馈,知识整合,拓展应用(时间5分钟)
每节课的结尾很重要,常常被很多教师忽视,它是课堂知识的结晶,是学生能力的拓展。
是教学承上启下的中心。
所以教师在教学结尾时,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并补充完善,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
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
布置作业练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数量和难度要适中,
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
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
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整合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心理发展。
最后,除课堂教学外,在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期间,教师应注意加强辅导工作,及时解答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注意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