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学复习

安全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安全的定义1、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2、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3、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安全的重要性1、经济损失大2、社会影响大3、影响周期长安全生产的的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安全性的定义指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安全工作者的最主要任务结合管理和技术等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系统安全的定义指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弹性原理系统原理的概念系统:指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系统原理: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系统分析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确定系统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分析对比提出可行建议,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1、整分合原则2、反馈原则3、封闭原则管理系统的特性1、目的性2、整体性3、层次性人本原理内容:1、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2、应该根据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安全管理的定义指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控制事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三种手段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保险补偿专业安全工作者的工作内容1、分析2、决策3、信息管理4、测定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预防危害、减少损失、保证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事故统计及分析事故的定义指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事故的特点1、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

2、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

3、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4、事故这种意外事件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顺利进行外,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后果。

未遂事故定义: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研究未遂事故的意义研究未遂事故有可能控制严重事故的发生,这也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事故的基本特性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突变性6、潜伏性7、危害性8、可预防性伤害分类1、暂时性失能伤害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3、永久性全能伤害4、死亡事故分类的四种方法1、按事故类别分分为20类三伤害,五爆炸(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2、按伤害程度分轻伤(损失低于105个工作日)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3、按事故严重程度分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4、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5、特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大于或等于10人)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详见书本P23)4、按事故经济损失程度分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和10万之间)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在10万和100万之间)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或等于100万)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的原因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失或有缺陷。

(无防护、防护不当)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力、)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光线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2)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的原因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事故的间接原因(七种)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七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1、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2、心里动力理论3、瑟利模型4、撒利模型5、能量转移论6、变化——失误理论7、轨迹交叉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内容和意义内容: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2、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4、事故(D)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5、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人身伤害意义:积极意义: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消极意义: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也过多考虑了人的因素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统计与分析的3个方面的目的一、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二、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三、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统计方法柱状图、ABC三级管理方法A(0%—80%)B(80%—90%)C(90%—100%)趋势图、折线图,最适合表现事故发生与时间的关系管理图、以月份为横标,事故次数为纵标,管理目标线为实线,管理上限和下限为虚线,注明数值和符号扇形图、用一个圆形中的各个扇形面积的大小不同来代谢、表各种事故因素、事故类别。

统计指标的所占比例。

玫瑰图、利用圆的角度表示事故发生的时序,用径向尺度表示事故发生的频数。

分布图事故统计指标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率/a.ANTa—伤亡事故频率A—伤亡事故发生次数T—统计期间N—参加生产的职工人数事故规律分析事故伤害统计分析1、伤害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延长观测期间2、扩大统计范围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所包括的项目)我国标准直接经济损失:1、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医疗费、丧葬及抚恤费、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及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失价值)间接经济损失: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费用第三章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调查与处理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是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2、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3、揭示新的或未被人注意的危险4、可以确认管理系统的缺陷5、是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现场处理所做的工作1、安全抵达现场2、现场危险分析3、现场营救4、防止进一步伤害5、保护现场典型事故的勘察(火灾、爆炸、建筑事故)事故现场勘察工作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4P技术){人、部件、位置、文件}火灾事故现场勘察的步骤和重点1、环境勘察、确定起火范围。

2、初步勘察、确定起火部位。

3、详细勘察、确定起火点。

4、专项勘察、确定起火原因。

爆炸事故的现场勘察爆炸事故包括(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粉尘爆炸)爆炸事故现场勘察重点1、判明爆炸性质。

2、炸点的勘察,包括炸点的炸坑形状大小、坑口直径、深度及炸点底的物质类型,炸坑的气味和烟痕等。

3、爆炸残留物的勘察(分析炸药种类和引爆装置的重要依据)4、抛出物的勘察(主要指抛射出来的炸点的物质,炸点周围的物质及炸药的包装物,捆绑物)非炸药化学爆炸事故1、找出起爆能源(可结合细致勘察和现场实验来两种手段进行)2、找出可爆物来源(气体找泄漏点,粉尘找粉尘存在的可能性及爆炸条件)建筑物倒塌事故的现场勘察5种类型1、砖柱倒塌事故(原因有断面过小,高度过大,计算错误或超载,组砖方法错误和施工马虎)2、砖墙倒塌事故(原因同上,失稳倒塌较多)3、楼板塌落事故(钢筋量少或板厚不够,混凝土标号不足,堆放物料过重)4、阳台和雨棚倒塌事故(荷载漏算或配筋不足造成强度不足,受力钢筋放反,施工马虎使主筋位置下移,丧失或降低承载能力,过早拆除支撑,设计的抗倾安全度不合规范)5、模板倒塌事故(使用的支柱非计算确定,间距不合理,使用直径过小的杆件,支柱间的斜拉杆不足或不设支撑体)管理疏忽与危险树(MORT)MORT运用的一些先进概念:变化分析、能量转移及屏障、安全系统和风险评价等安全系统的六个主要部分管理决策、危险分析、信息收集、参与和反馈、工作流程及性能检测MORT的应用目的和用途1、预防与管理上的疏忽、失误和管理系统的缺陷有关的事故,为消除潜在事故做指导。

2、评价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分析和确定事故因素,把剩余的危险安排在适当的管理阶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优化分配各有关因素,以有利于安全计划和危险管理。

4、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探求事故的发生过程,澄清事故发生原因,为进行事后处理、决策提供依据。

MORT使用类型1、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2、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找出有关缺陷,防止事故发生。

3、假定某些问题存在,通过MORT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S/M/RMORT图中主要有三个分支,左边为特殊管理因素分支,简称S分支。

中间为管理系统因素分支,简称M分支。

右边为假定危险分支,简称R分支。

三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周围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