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控制事故,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2. 事故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3. 安全文化(基本定义):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或减轻)生产、生活风险,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企业持续发展,所创造的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
两种定义方式:狭义说: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
广义说: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以及人文文化和硬件文化等领域
4.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5.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
事故预防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的小。
事故控制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害尽可能减小。
6.灾害性事件:是个人或集体在时间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种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并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伤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Q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与事故的定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灾难性事件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巨大的社会效应。
7.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该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与灾难性事件: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伴随着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灾难性事件。
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
8. 什么是六西格玛?六西格玛即6σ,Sigma(σ)是统计学误差分析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标示质量水平。
6σ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其狭义定义是一百万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几率,即质量的合格率是99.99966%。
9. 5S管理,又称5S运动,它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令所使用的人、财、物等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
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5S管理原本的目的是让工作场所的工具摆放有序、提升工作安全及效率,降低产品不良率。
10.激励(Motivation )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行动起来,去实现特定的目标。
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持续激发员工的自动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朝向组织的目标做出持久的努力。
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其动机的推动力,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以改进其在安全方面的作用,达到改善安全状况的目的。
1.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有效地配置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保证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生产。
2.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
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等
事故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
安全文化
安全法规
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5责任原理
1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弹性原则(4)反馈原则(5)封闭原则2人本原理(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
3预防原理(1)偶然损失(2)因果关系(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
4强制原理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5责任原理
4.安全生产的“三双手”:1.安全机器装备等2.安全法规制度等3.安全文化习俗等安全生产的“五要素”?
一是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二是安全法治,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
三是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
四是安全科技,即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
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是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
5.为什么要制定安全管理计划?
1.安全生产活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需要在安全工作开始前就确定安全工作的目标;
2 安全活动要求在进行活动前对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消耗方式做出相应的安排;
3 企业安全活动是一种协作活动,必须事先按需要安排好人力资源,并把实现安全目标的行动相互协调起来
4 没有明确的安全管理计划,各种安全活动的进行就会出现混乱,活动结果的优劣也没有评价的标准。
6.安全管理计划要素(核心内容):目标,措施,步骤。
7.安全决策的分类
1.按安全决策问题的性质来划分:①战略性安全决策②策略性安全决策
2.按安全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来划分:①程序化安全决策②非程序化安全决策
3.按安全决策问题的性质和条件不同划分:①确定型安全决策②风险性安全决策③非
确定型安全决策
4.按安全决策要求获得答案数目的多少或相互关系的情况来划分:①静态安全决策
②动态安全决策
5.按安全决策主体在系统中的地位进行分类:①高层安全决策②中层安全决策③基层
安全决策
8.安全决策的核心是选优。
9.安全管理组织的构成:(1)安全工作指挥系统(2)安全检查系统(3)安全监督系统
10.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类型:
(一) 直线制结构1.含义直线制是指组织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实行直线垂直领导。
2.优点沟通迅速;指挥统一;责任明确。
3.缺点管理者负担过重;难以胜任复杂职能。
(二) 职能制结构1.含义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即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
2.优点有利专业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3.缺点破坏了统一指挥原则
(三)直线职能型结构1.含义直线职能制是指在组织内部,既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体建立的两维的管理组织。
2.优点既保证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
3.缺点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关系难协调。
(四)矩阵制结构1、含义:矩阵制是由按职能划分的纵向指挥系统与按项目组成的横向系统结合而成的组织。
(五)网络型
11.安全激励的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归因理论公平理论
3行为改造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
12.安全激励方法的分类:按激励形式划分:①经济物质激励②刑律激励③精神心理激励
④环境激励⑤自我激励
按安全行为的激励原理划分:①外部激励②内部激励
13.系统安全优先次序:1最小风险设计2应用安全装置3提供报警装置4制定专用规
程并进行培训
1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由5个一级要素组成,即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策划、实施与运
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下分17个二级要素。
P164
15.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原则:任务: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
性质等具体情况,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安全信息系统。
核心工作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可能不考)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系统的可扩展性与易维护性原则;工程化、标准化的系统开发管理原则。
16.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生命周期法 2 原型法3面向对象法
17.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1.能量控制方法2内在安全设计3隔离方法4闭锁锁定连锁
5故障-安全设计 6.故障最小化设计7.告警装置
18.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1)实物隔离(2)人员防护装备(3)能量缓
冲设置(4)薄弱环节(5)逃逸和营救
19.安全教育的内容:1安全思想教育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3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
4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20.安全教育的类型:1.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安
全教育管理企业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2生产岗位的职工安全教育
21.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
安全检查的形式:1.经常性安全检查 2.安全生产大检查 3.专业性检查 4.季节性检查 5.特种检查 6.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
22.安全审查的内容:1可行性研究审查 2初步设计审查 3竣工验收审查
23. 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
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