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吕梁市农业自然资源调查

吕梁市农业自然资源调查

吕梁市农业自然资源调查论文摘要:利用假期对吕梁市土地资源、农业水资源、气候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简要阐述各农业自然资源分布、利用现状,以及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利于合理利保护用农业自然资源、综合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促进吕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关键字: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可持续发展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

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2000米。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43'—38°43'和东经110°22'—112°19'之间。

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

总人口35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4%。

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吕梁市是一个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如:土地资源、农业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资源。

利用假期,通过对有关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的采访和向当地政府的询问核实,我对吕梁市的农业自然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就调查结果简单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土地资源(一)利用现状全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113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

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

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园地22.53万亩,;林地1193.09万亩,;牧草地97.76万亩,其他农用地191.33万亩。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1.山地丘陵为本市土地的主体。

全市平川区、丘陵区和山区的面积之比大体为1∶58∶57,面积分别为169051公顷、974020公顷和970200公顷。

大面积的山地丘陵加之植被覆盖率低,土地生态条件脆弱,宜大力发展林牧业。

2.优质耕地资源紧缺。

全市耕地中水浇地仅占15%,菜地比例更少,有几个县没有菜地。

坡耕地面积占80%以上,耕地肥力水平低,而且分布不平衡,全市89%的水浇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川区的文水、汾阳、孝义、交城等4县(市)。

3.水土流失严重。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469100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5%,约占山地丘陵区面积的3/4。

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1~1.8万吨/km2 年,在黄土丘陵区平均高达3万吨/km2 年,水土流失使全市每年损失土壤氮素6.2万吨。

全市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45%、全氮含量仅0.04%、速效磷含量5ppm以下。

土地瘠薄不仅难以有效接纳天然降水,而且还加大了蒸发量,使土壤自我调节功能十分微弱。

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态条件,导致了农业气候条件的严重恶化,也制约了农、林、牧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1.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制约经济健康发展2.建设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威胁粮食安全3.土地退化严重,生态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吕梁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45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8.9%,全境年平均输沙总量1.68亿吨,占全省输沙量的36.6%,占黄河上中游输沙量的1/10。

4.土地退化严重,生态安全面临严峻形势5.土地资源污染严重(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1.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吕梁地区部分县由于移民、自然条件恶劣出现大量撂荒地、低产田,因此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对这部分田地合理的改造成宜耕地、草地或其他用地。

2.综合开发山地资源吕梁市地处吕梁山脉,海拔较高,大部分是山地。

根据特定的气候资源综合利用这部分土地,因地制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农业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02亿立米,人均占有量381立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4.1%,单位面积耕地的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0%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米。

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基流量4.069亿立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米,共计5.51亿立米。

吕梁市境内大于100升/秒的泉水,共有七处,总年径流量为1.53亿立方米。

包括柳林泉、神头泉、峡口泉、西冶泉、水神头泉、枣林泉和吴城泉。

地下水:吕梁市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7.9074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为7.0304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8.91%,其中河川基流量4.957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总量的70%以上;平原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264亿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1.1494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特点1.非常贫乏。

按1999年全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米。

按1999年全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米。

2.分布极不均匀。

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

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

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米,占平川区的72%。

3.日趋衰减。

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三)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7年,全市城乡生活用水2900万m3增加到7400万m3,工业用水由2500万m3增加到11906万m3。

近10年内吕梁区内持续干旱,供水量受限,导致农业、生态、工业和城市用水严重不足。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如按目前用水水平计算,2010年全区将缺水1亿m3,2020年缺水更为严重。

2.传统用水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化需要吕梁市以农业用水为主,2007年总取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68﹪,工业用水占25﹪,城市生活用水6﹪,农村生活用水占9﹪。

由于农业用水所占比例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缺少相应的水资源支撑,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吕梁市农业灌溉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渗漏严重。

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工业耗水量较高。

城市生活用水节水型产品普及率仅为30﹪,供水管网损失率达15﹪。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吕梁市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截止2006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4515km2,占总面积的68.7﹪5.水质较差吕梁市2006年水质监测资料显示,全市近17﹪的河流段受到比较重的污染,不符合国家地表水标准,符合饮用水质的河长只占总评价河长的6.2﹪,大部分为不合格饮用水,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对策1.水旱并举,提高降水利用率吕梁市是一个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因此应加速现代旱作农业。

旱地农业建设应以降水高效利用为中心采用等高种植、农田集水、覆盖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

2.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政府应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建立配套设施;鼓励和引导农民认识到节水农业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节水农业积极性。

3.推广生物技术和抗旱品种4.合理提高水价,限制用水浪费现象合理提高水价起到经济激励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三、农业气候资源(一)气候资源分布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

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最少,只有3%左右,且年际变化很大。

降水量多年份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

降水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平均而言,山区降水多于平川,南部山区多于北部山区。

年平均气温8.9℃左右,全年>10℃的有效积温2534.7——3870.0℃。

一月份气温最低,全区平均气温为—7.2℃,极端最低气温为—30.5℃,出现在北部的岚县。

七月份气温最高,全区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为39.9℃,出现在平川的汾阳市。

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和风灾。

(二)气候资源的利用1.发展特农产品吕梁地区全年≥10℃的有效积温2534.7——3870.0℃,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

是某些特种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气候条件。

例如红枣,沙棘和土豆等。

2.发展畜牧业3.草原森林的开发利用(三)气候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1.降水分布不均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最少,只有3%左右,且年际变化很大。

降水量多年份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

降水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平均而言,山区降水多于平川,南部山区多于北部山区2.短缺气候要素制约着优势要素的发挥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成为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3.气候波动剧烈,灾害频繁如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和风灾,尤其近几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气候灾害愈加频繁。

4.人类活动对气候资源的不利影响城市郊区工业发展严重污染大气,加剧温室效应,最终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气候的恶化更加严重。

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一)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根据资料记载和1988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吕梁市野生动物分属4纲24目213种,资源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交城、交口、兴县、方山、岚县等地。

.其中鸟类有14目16科160,兽类有6目16科36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黑鹳、金钱豹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苍鹰、大鸢、雀鹰、乌雕、草原雕、白尾鹞、猎隼、红脚隼、红隼、鸳鸯、原麝、獐、黄羊等20种。

褐马鸡是我国的国宝,我省的省鸟,也是世界稀有珍禽。

1.根据1996年吕梁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和掌握的资料记载,吕梁市野生植物资源分属129科945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科115属294种,草本植物72科651种。

(二)利用现状吕梁沙棘吕梁是我省天然野生沙棘的中心分布区,素有沙棘宝库之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