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文件京环发〔2011〕54号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现将《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1年工作要点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以更高的标准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全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继续着力改善空气质量,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认真开展环境监管,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环境保护在服务和优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为“十二五”首都环境保护创造良好开局。
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到7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以上,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2%以上;主要地表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达标,地表水质有所改善,国家考核的本市境内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环境噪声扰民问题进一步缓解;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1 -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一、着力推进“十二五”环保规划落实,为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打好基础(一)做好“十二五”环保规划开局相关工作。
在全面总结分析“十一五”环境保护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抓好“十二五”环保规划第一年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认真梳理本市“十一五”时期各项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以迎接国家考核评估为重点,总结经验、分析差距,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抓紧做好“十二五”规划文本的修改完善工作,报批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和20个专项规划,积极开展宣传,拟定年度实施计划,组织贯彻落实。
认真做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本市任务的落实工作,《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发布后,做好本市的协调督办与贯彻落实工作。
二、着力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认真抓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报批发布和2011年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确保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到75%目标的实现(二)以强化执法力度、提高科技支撑为重点,突出抓好扬尘污染控制工作。
在全市建筑行业开展“滚轴转轮式洗轮机”技- 2 -术示范,促进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进步。
研究制定建设施工扬尘排放标准和建设工地扬尘排污费征收办法,规范建筑行业扬尘污染控制。
创新扬尘污染联合监管机制,增强扬尘污染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控制施工扬尘和道路遗撒、开展裸地治理、加强道路清扫保洁为重点,在核心区组织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示范活动。
协调推进工地出口处安装洗轮机等高效冲洗设备、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精细化管理。
(三)以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为重点,推进燃煤污染控制。
继续实施单台容量20蒸吨以上及部分分散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确保完成全市800蒸吨改造任务。
督促加快东南热电中心建设,促进国华燃煤电厂调整工作。
结合城市化改造,在城乡结合部地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量。
推进远郊区县城关镇7座集中供热中心建设,及时拆除集中供热锅炉覆盖区域内的分散燃煤锅炉。
启动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
鼓励引导农村地区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小煤炉燃煤使用量,逐步禁止原煤散烧。
加强对餐饮业油烟的监测和治理。
(四)以淘汰老旧机动车为重点,推进机动车污染治理。
基本完成实施机动车国V排放标准及配套燃油标准的准备工作。
继续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力争淘汰老旧机动车5万辆,淘汰更- 3 -新老旧公交车470辆。
加强在用车排放达标管理,加大入户抽查、进京路口检查、路检路查力度,强化对机动车检测场的日常监管和违规行为的处罚,促进在用车达标排放。
加强对施工机械、农用机械等非道路动力机械排放的监管,促进在用非道路动力机械排放达标。
加大对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污染的日常检查力度,促进成品油储运系统排放达标。
(五)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深化工业污染治理。
发布本市高污染行业调整退出目录,明确应予以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和行业企业;完善鼓励“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退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工业企业深化治理的经济政策。
推动完成北新建材调整搬迁、燕化公司2号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除尘脱硫项目,启动水泥窑窑尾烟气脱硝示范工程。
推动东方化工厂等企业启动调整搬迁工作,利用环保核查和清洁生产审核手段,推动企业深化污染治理,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
在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试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六)以应急联动为重点,切实抓好空气质量监管。
加强对空气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研判,进一步完善市、区县两级空气质量联合监管机制,结合空气质量变化情况,适时组织空气质量临界状态应急工作。
以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等地区为重点,强化对周边污染源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对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监测质量的- 4 -管理,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研究制定区县空气质量考核“以奖代补”奖励办法。
三、着力抓好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的实现(七)严格考核“十一五”污染减排完成情况。
组织核定各区县政府、市各有关部门2010年度及“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和有关工作完成情况。
考核结果向各区县政府通报,并交由组织部门作为对各区县政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对本市“十一五”污染减排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按有关奖励办法发放减排奖励资金。
(八)分解落实“十二五”及各年度减排控制指标和任务。
根据国家新调整的考核指标要求,抓紧确定本市减排任务,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及各有关企业。
(九)构建“十二五”污染减排“三大体系”。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推进本市“十二五”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研究制订本市“十二五”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个办法”,进一步强化保障和促进污染减排的工作机制。
(十)进一步推进年度减排任务的完成。
在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严格控制新建燃煤设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 5 -量。
保证现有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
强化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加大高排放车辆淘汰力度。
在水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进一步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完成北小河一期升级改造工程。
协调推动郑王坟、回龙观等大型污水处理厂规划立项,加快推进清河三期、通州台湖、昌平沙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
促进高碑店、通州碧水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量。
推动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完成汇源九龙公司等工业污水治理工程。
强化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
(十一)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新增污染。
研究制定区域或行业限批管理规则,深化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起草本市规划环评实施意见,报市政府发布,推动重点领域、区域、产业依法开展规划环评。
努力探索适合本市建设项目全程监管的责权分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继续深入做好纳入市政府绿色审批通道建设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参与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工作,确保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入区项目落实环保措施。
(十二)认真做好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
按照环境保护部的部署,组织各区县开展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更新工作,夯实本市“十二五”污染- 6 -减排基数。
四、着力加强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辐射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十三)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今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以污水资源化、城乡统筹和按流域治理为原则,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污水深度处理后的再生利用;加大农业及农村水污染防治力度,重点提高畜禽养殖业综合治理率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率;实施北运河、永定河、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是认真做好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本市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明确属地管理职责,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断面水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考核范围。
三是加大对各类排污企业和环境隐患单位的排查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本市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中下游河流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十四)加大固体废物和噪声监管力度。
初步建立全市固体废物、噪声统一监管机制,完善市、区县两级监管联动体系,切实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积极推动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正常运转,提高环境污染防范能力,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处置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危险废物环境- 7 -安全。
开展机动车维修等产生社会源危险废物行业的摸底调查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力争突破社会源危险废物监管瓶颈。
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应急机制,研究医疗废物处置价格调整方式,进一步理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机制。
建立噪声污染源台账,完善噪声污染监督检查协调联动机制,开展交通噪声缓解工程,努力缓解噪声污染状况。
定期核查电子废物处理单位,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污染场地等的环境监管工作。
(十五)强化辐射安全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加强对涉源单位的监管。
结合首批到期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延续,重点推进涉源单位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的落实。
细化涉源运输安全管控措施,加强对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的监管。
加强对各区县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做好辐射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和属地监管工作。
二是抓好辐射应急与反恐保障工作。
组织完成区县辐射应急预案修订、备案工作。
组织市、区县两级辐射应急培训、综合演练和桌面推演,加强辐射应急准备和值班备勤工作,有力保障全国“两会”、“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辐射安全。
三是加强依法行政。
研究加强对原子能院等涉核单位的联系管理,将首都机场危险品库等特殊单位纳入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
四是推进辐射环境信息公开。
协调、指导完成望京变电站电磁环境监测- 8 -与信息发布示范项目建设。
五是创新辐射工作机制。
完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探索“技术审查,专家把关”审评机制,建立与卫生部门辐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试点“查处分离”监察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辐射安全审批质量和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