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手册目录第一章桥面验收及处理 (4)1、梁面平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4)2、修补区域有空鼓、脱落 (5)3、梁面存在空鼓 (6)4、侧向挡块处的梁面平整度 (7)5、使用的修补砂浆粒径不符合要求,层厚不均匀 (7)6、聚脲防水层喷涂厚度不均匀 (8)7、剪力齿槽和侧向挡块处齿槽深度不足 (8)8、梁面没有形成排水坡 (9)9、梁端高差不满足设计要求 (10)10、梁端1.45m的凹槽与加高平台边缘的立面没有达到设计垂直的要求,影响后期防水与挤塑板的施工 (10)11、剪力齿槽有局部破损 (11)12、挤塑板区域平整度不够 (12)13、挤塑板区域打磨后露筋 (13)14、已修复完的梁面表层呈现粗糙状 (14)15、冬季施工防护措施不当 (15)16、使用不同的修补砂浆,边缘没有抹平,无法满足梁面平整度要求 (15)17、泄水孔孔径、形状不符合要求 (16)18、梁面修补,材料强度不足 (16)19、梁面被柴油污染 (17)20、桥面发现很多小洞和粗糙不平整的地方,最大处直径有3cm,深0.5 cm, . 17第二章防水层施工 (19)1、抛丸停止处出现凹痕 (19)2、抛丸后出现凹坑 (19)3、抛丸后出现漏抛 (19)4、底涂、防水层与基层(梁面)没有足够的粘合力 (20)5、底涂不彻底,局部露出基层(梁面) (21)6、底涂未能施工至加高平台的拐角处 (21)7、环氧类底涂材料未能按照厂家要求进行组分配比 (22)8、底涂层下存在砂粒等; (22)9、底涂、腻子空洞修补冬季施工措施不到位 (23)10、已施工底涂、防水层表面污染 (23)11、刮涂腻子出现白色污渍 (24)12、防水层喷到剪力齿槽内、伸缩缝上 (25)13、基层处理粗糙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25)14、防水层喷涂的边坡部位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5)15、喷涂聚脲后存在空鼓现象 (26)16、喷涂聚脲后表面有细小针孔 (27)17、底涂拉拔试验时强度虽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偏低 (28)18、底涂-喷涂聚脲时间间隔超标 (28)19、侧向挡块周围、挤塑板区域、伸缩缝处等边角部位防水层进行事后切割处理。
这部分防水涂层和底涂缺少必要的粘合力 (28)20、底座板施工完成后挤塑板区域或底座板下防水层起皮脱落 (29)21、防水层在梁端等边缘发生卷边现象 (30)22、混凝土加高台锋利的边角没有做防水层 (30)23、剪力齿槽内粘贴有防水材料 (31)24、冬季施工梁面防水层施工时梁面温度和棚内湿度都符合要求时,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继续出现空鼓现象 (31)25、冬季施工防水层有气泡 (32)26、冬季施工架造保温房时,已喷洒过聚脲的桥面受到了严重的污浊 (32)第三章滑动层及挤塑板铺设 (33)第一节挤塑板 (33)1、挤塑板粘合不严密,有空隙 (33)2、个别挤塑板外形尺寸不符合长度±7.5mm,厚度±3mm,对角线差7mm以内的验收要求 (33)3、胶粘剂涂刷不均 (33)4、挤塑板与混凝土增高台之间高差大于0~+2mm (34)5、挤塑板安装完毕后与加高台之间有缝隙 (37)6、挤塑板表面局部有刮痕、缺角的现象 (38)7、高强度挤塑板厚度误差 (38)8、巴斯夫公司(BASF)提供的粘结剂太稀,不能产生更强力的粘贴效果 (38)9、粘结材料没有搅拌均匀 (39)10、冬季施工保温棚内温度较低,粘结剂是否完全反应 (39)11、挤塑板出现翘曲、粘接后局部出现脱空现象。
(39)12、冬季施工粘结剂在保暖棚温度为-6℃的情况下进行搅拌混合 (40)第二节滑动层 (40)1、胶粘剂涂刷厚度不均匀或厚度超过0.5mm (40)2、上层土工布没有铺设到剪力齿槽边缘 (40)3、粘接剂流入剪力齿槽内 (41)4、铺设下层土工布时产生褶皱 (41)5、部分土工膜褶皱较大 (41)6、土工布铺设到剪力齿槽里 (42)7、摆放底座板底层钢筋保护层垫块时污染两布一膜表面 (43)8、底座板底层钢筋保护层垫块摆放在伸缩缝上方的不锈钢板处 (43)9、土工布局部破损如何处理 (44)10、两布一膜铺设起皱问题的解决办法 (44)11、两布一膜各层之间的搭接 (45)上层土工布进行搭接土工膜热熔对接下层土工布对接对接接头处横向涂刷聚氨酯粘接剂,宽度30cm12、土工布没有充分的粘结住 (46)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问题整改手册第一章桥面验收及处理1、梁面平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简支梁施工在收面时没有满足设计要求。
处理措施:梁场人员采用水磨机打磨、修补砂浆进行修补。
建议使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因为只有专门的修复砂浆才能满足增高混凝土强度和粘接度的要求。
预防措施:强化箱梁预制时顶面质量控制。
2、修补区域有空鼓、脱落原因分析:修补位置凿毛不完全;修补质量达不到要求;忽视了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涂抹量过厚;没有进行足够的养护处理;底层没有预湿处理。
处理措施:在修补位置进行凿毛,形成新砂浆接触面后再进行修补砂浆的施工;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施工--检查梁面上是否存在空鼓--对空鼓进行填平--按照使用说明书重新使用修补砂浆填平表层并进行必要的养护处理。
一个正确的修复砂浆工作的顺序如下:⑴凿掉有损坏的混凝土;⑵对要修复的部分进行准备,如:打磨,喷砂处理。
目的是去掉对于粘接有阻碍的东西,如:粉尘,油污,灰浆等;⑶对于混凝土表面进行预湿处理,但不能有积水;⑷涂抹界面剂,如果没有相应的界面剂,可采用水泥浆;⑸在新鲜的界面剂上涂抹,找平,压实修复砂浆;⑹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
预防措施:修补材料质量、性能应满足修补要求;修补区域边缘应切割处理,并有一定深度,使用合适的修补砂浆,涂抹时注意保持层厚均匀;接触面应清理洁净;不宜用聚合物砂浆进行毫米级的找平,应选用环氧材料。
3、梁面存在空鼓原因分析:简支梁在预制的过程中,表面混凝土没有振捣密室。
通过铁锤敲打和拉拽铁链的响声来判断。
处理措施:在修补位置进行凿毛,形成新砂浆接触面后再进行修补砂浆的施工;修补砂浆的使用要满足材料使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养护处理。
也可以通过注射环氧树脂的方法来修补梁面。
预防措施:简支梁在预制的过程中,梁面混凝土要振捣密室。
4、侧向挡块处的梁面平整度原因分析:简支梁施工时,侧向挡块在收面时没有满足设计要求。
处理措施:侧向档块区域存在平整度缺陷,在底座板纵向有位移的情况下,侧向挡块的平整度误差会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梁场人员采用水磨机打磨、修补砂浆进行修补。
预防措施:简支梁施工时,做好收面工作。
5、使用的修补砂浆粒径不符合要求,层厚不均匀原因分析:修补用砂粒径不符合要求或含有大颗粒。
处理措施:局部打磨或返工。
预防措施:使用合适的修补砂浆,涂抹时注意保持层厚均匀。
6、聚脲防水层喷涂厚度不均匀原因分析: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应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并尽可能采用机械喷涂;可能是由于机械故障引起,如喷枪堵孔造成喷涂不均,应加强机械整修。
处理措施:防水层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防水层厚度不均匀不能影响到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药重新喷涂。
预防措施: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并尽可能采用机械喷涂。
7、剪力齿槽和侧向挡块处齿槽深度不足原因分析:桥梁预制的时候,齿槽深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喷涂防水层时污染了齿槽。
处理措施:齿槽深度不低于35cm,如果到不到35cm,需要凿深处理。
螺纹套筒涂黄油,用盖子封口,如果连接钢筋拧入困难时,必须对螺纹套筒重新车丝。
齿槽处不应粘贴有防水层,喷涂防水层材料时,要注意防护。
预防措施:简支梁预制过程中保证齿槽的深度,喷涂防水层时,对剪力齿槽要做一定防护。
8、梁面没有形成排水坡原因分析:在简支梁施工时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形成梁面六面破的排水体系。
处理措施:在梁面汇水槽周边根据设计要求,凿出排水坡度再用修补砂浆进行修补。
预防措施:强化箱梁预制时顶面质量控制,满足简支梁六面坡排水体系的设计要求。
9、梁端高差不满足设计要求原因分析:架梁工程中存在的高程上的误差以及简支梁顶面高差的控制没有达到设计梁端高差±10mm的要求。
处理措施:高于设计要求的采用水磨机进行打磨、低于设计要求的凿毛处理后修补砂浆进行加高,但应注意挤塑板区域和加高台高度。
预防措施:制、架梁以及垫石施工时严格控制结构物外观尺寸和高程。
10、梁端1.45m的凹槽与加高平台边缘的立面没有达到设计垂直的要求,影响后期防水与挤塑板的施工原因分析:施工简支梁时梁端与加高平台的垂直度没有满足设计要求。
处理措施:采用角磨机对需满足垂直要求的位置进行打磨。
预防措施:施工简支梁时注意施工细节。
11、剪力齿槽有局部破损原因分析:运梁车通过时没有对剪力齿槽进行保护;箱梁预制过程中没有对剪力齿槽部位进行特殊保护和养护。
处理措施:封盖剪力齿槽处现有螺纹连接套筒;去除已受损的剪力齿槽处的所有松动和受损部分(已修补完毕的、与梁体混凝土连接牢固的剪力齿槽不用去除);凿毛受损齿槽的部位,直至显露梁体混凝土骨料;根据以下两种情况,小心凿深梁面齿槽的槽,直至齿槽深度低于相邻的挤塑板加高直至齿槽深度低于相邻的挤塑板加高至少35mm,梁体现有钢筋,特别是锚固区连接套筒不得受损,凿深处理后,去除松动碎料,清理整个区域。
情况一:第一个剪力齿槽受损破损的混凝土剪力齿采用混凝土或混凝土聚合物材料修补完毕后应对第一齿槽的槽进行凿深处理,达到低于相邻挤塑板混凝土加高台至少35mm。
因已修补完毕的剪力齿的抗剪能力是不够把力传递到梁体的。
情况二:破裂的剪力齿采用混凝土或混凝土聚合物材料修补完毕后,必须对所有齿槽进行凿深处理,达到低于相邻挤塑板混凝土加高台或既有齿槽混凝土至少35mm。
因为已经修补完的剪力齿的抗剪承载力不够承载梁面荷载传递。
1 2、挤塑板区域平整度不够原因分析:挤塑板区域平整度2mm的允许误差不仅包含平面范围,也包括有坡度的平面。
处理措施:根据高程测量记录确定设计高程--通过基面打磨/填补修复砂浆满足平整度要求。
13、挤塑板区域打磨后露筋原因分析:挤塑板区域打磨施工时,由于施工不当致使梁面钢筋暴露。
桥面在梁缝挤塑板下混凝土加高层处的区域需要进行打磨处理,从而保证纵坡排水顺畅,造成部分钢筋外露。
在挤塑板区域混凝土加高层施工所需的临时辅助钢筋在桥面混凝土表面伸出。
处理措施:底涂施工前,应对暴露钢筋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
如果构件的承载能力经评估符合要求,就必须对外露的钢筋进行防腐蚀处理,在混凝土保护层不够的区域可借组表面防护系统对混凝土表面涂刷或者进行密封休整。
由此对钢筋采取了防腐措施,减少阻滞混凝土表面的渗水性。
施工混凝土加高层采用的施工辅助钢筋,是非受力和非构造钢筋(征求设计方的确认),如此可以把钢筋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