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破常规,巧妙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打破常规,巧妙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打破常规,巧妙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猜想、认识事物的习惯与思维方式。

本文概述了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建立物理实验模型的培养,然而要让物理的演示实验真正活起来,必须打破常规,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具,并介绍了教学中如何方便有效地利用生活中闲置的甚至是废旧物品,直接利用或者组合、改进,就能做成有益于学生观察声、光、电、力、热学等实验现象的物理实验器材,填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空白!
【关键词】物理实验可操作性实验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1-0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质的大世界浓缩于物理的小课堂,物理的小课堂研究的就是物质的大世界,因此实验既是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对落实物理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标要求明显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并将大量的小实验或实验探究引进课堂,把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形式。

本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或创新,因为受到实验室器材的限制,或是受到自然条件(阳光、湿度、温度、风向、环境等)影响,很多实验都做不成功或者干脆不做并直接让学生看图匆匆了事,这样是对”寓学于动”的极大讽刺,所以要让物理的实验真正活起来,必须打破常规,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具,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制物理实验教具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1、自制物理实验教具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在制作教具之前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安全系数,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之下方可动手制作教具,例如高温实验教具、高电压方面的实验教具、易碎易爆危险品教具以及有毒的实验教具一般不宜制作和推广,因为这些实验性教具,实验成功或失败很难说清楚,万一实验失败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2、自制物理实验教具要讲求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喜欢上物理实验课就是因为感觉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质存在的奥秘感觉新奇有趣,因此教师在制作物理实验教具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验教具的趣味性,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进取精神。

3、自制物理实验教具实验现象要明显: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是以物质研究为对象的,物质本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需要我们在物理课中得到现象原因的解释和
现象原因的实验论证,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验现象的明显性,能让学生对实验现象一目了然,从现象中得出实验结论。

同时自制实验教具的改进是让现象更明显更有说服力,但不能改变物理的本质。

4、自制教具应易于仿制,具有可推广性:自制教具的目的是原材料选择方便且廉价,制作也程序也比较简单,相比较实验室现成教具也很有创意,实验效果比较明显,能运用到课堂当中去,因此自制教具应易于仿制,具有可推广性,原理不宜太复杂。

二、如何巧妙制作教具
(一)光学
实验1:会自燃的火柴
实验器材:a4白纸一张,火柴一根(可多根),透明胶,投影仪一台
教具制作:将火柴用透明胶黏在a4白纸后面的正中央(如图1所示)
实验方法:将投影仪打开,把平面镜拿开,再用黏好火柴的白纸平放在投影仪的正上方,上下移动白纸的位置,使得投影仪发出的光在黏有火柴的白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2所示),不到20秒,不用火点燃的火柴能将这张白纸点燃(如图3所示)。

实验原理: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的作用
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很好的阐述了什么是焦点,怎样测焦距的方法。

神奇的火柴不用火也能将纸点燃,这个实验可当成引入实验,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透镜的兴趣,也为后面讲解焦点的概念以及测量焦距的方法奠定了基础,而教材上是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可是万一当时上课过程中教室里没有太阳光射进,极大的限制了实验的有效性。

(二)力学
实验,2:细针转硬币
实验器材:一元硬币(1995年版)一枚,针一根,泡沫一小块,笔壳一个
教具制作:将针插在泡沫的上面固定
实验方法:将硬币的印有国徽的那一面顶在针的上面,针眼正好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三个小门上,再拿笔壳在硬币上平衡(如图4所示),顺势给硬币一个转动的力,使得硬币转动起来,要使硬币转得时间长一些,还可在硬币边缘顺势吹气。

实验原理:重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说明:学生很喜欢转书,转笔,转球,特别是转书,这些小动作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容易分神,所以在讲重心的实验时我不赞同也不鼓励学生去找书的重心,这样会让他们信手捏来地养成转书的坏习惯,于是我就做了”针能转起硬币”这个实验,用手指转书不算本事,但能让一根针转起一枚硬币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样不仅能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还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之情。

实验3:与人作对的保鲜膜
实验器材:保鲜膜一卷
教具制作:将保鲜膜拉开,做成一张a4纸大小的长方形,然后反复折叠,折5层左右,做相同的两份
实验方法:让一位大力士男生和一位柔弱的女生来参与实验,规定男生是用脸去撞破保鲜膜,而女生用手指去戳破保鲜膜。

实验原理:压强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实验说明:男生用脸去撞破保鲜膜,无形之中会出现一些搞怪的鬼脸表情,大力士男生还不能战胜柔弱的女生,一张小小的保鲜膜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虽然不能保持保鲜膜受力一定,但也能明显的说明”压力越大,压强一定大”这种错误的观点。

(三)电学
实验4:”闹别扭”的吸管
实验器材:珍珠奶茶吸管两根,大头针一根,餐巾纸一张
教具制作:将针戳破一根珍珠奶茶吸管a的中央的一侧,另一侧不要戳破,且能让针恰好能顶在吸管a的中央,让吸管a能自由转动,但不会掉下
实验方法:让餐巾纸去摩擦吸管a后,将吸管a放回针上,然后快速地再拿餐巾纸去摩擦另一根吸管b,拿吸管b去靠近吸管a(如图5所示)。

实验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实验说明:教材上给出的演示实验是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带电,然后靠近带同种电荷的另一根玻璃棒,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行性较低,因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很少,将玻璃棒放在绝缘钩上,此时再去摩擦另一根玻璃棒,实验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借助吸管这个实验,可以很轻松的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

(四)热学
实验5:自制温度计
实验器材:试管(200ml)一个,胶塞一个,细直管一个,记号笔一支,红墨水一瓶,胶头滴管一个,水180ml,打孔器一个,呈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各一个
教具制作:将打孔器在胶塞上打孔,使得细直管恰好插进胶塞中,然后将水放入试管中,滴上红墨水,将胶塞插进试管中,扭紧胶塞口(如图6所示)。

实验方法:用记号笔记下此时红墨水柱在细直管的位置,将试管底部浸入热水中,记下此时红墨水柱所在位置;然后将试管底部浸入冷水中,记下此时红墨水柱所在位置
实验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对教材上的自制温度计的实验有所改进,教材上是在一个小瓶里装入一些带颜色的水,而笔者认为,敞口小瓶的容积过大,热胀冷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瓶口的容积也过大,并
且没有那么大号的胶塞,实验操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把小瓶换成试管,就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参与度高,很快就能很好的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实验6:会”喊”的塑料瓶
实验器材:塑料瓶一个,酒精15毫升
教具制作:将酒精放入塑料瓶中,用盖子盖好。

实验方法:将装有酒精的塑料瓶从中间使劲的用手扭动,扭到不能再扭的时候,冲着空旷的地方,快速地松开瓶盖,听到一声巨响,观察到瓶口有白雾逸出
实验原理:物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很多男生都玩过,但大都不懂是什么原因,在内能这一节课中,以这个小实验为引入实验,既能让学生回忆起童年时的玩物,引起求知的共鸣,并且这个”喊”得巨响,有提神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讲授此课时正值冬季,因为太冷了,瓶内与瓶外温差不大,白雾不明显,所以最好事先将塑料瓶用温水预热十分钟,并用酒精代替水,这样实验现象更明显。

这几个自制教具的改进实验共同特征就是:选材容易,制作简单,演示操作容易,现象直观明显。

通过对这几个实验器材和方法上的改进与创新,我们认识到只有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不要一味的依赖教材,才能让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因此,在完成物理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同时,要挖掘物理实验的内涵,尽量让学生能从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重视物理实验在
教学各环节中的教育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