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专题ppt课件
△H =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
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
的是(
)
4
二.常见图像分类
1.反应速率————时间图像
时
间 为
2.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
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 轴 3.百分含量(转化率)——温度(压
像 分
温
强)——时间图像
类
度 或
压 强
4.百分含量——压强——温度图像
13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
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α(A)
α(B)
T1
P1
T2
P2
A% •正反应吸热 t C% •m+n<p+q t
T1
T2
t •正反应放热
P1
P2
t •m+n=p+q 14
百分含量(转化率)——温度(压强)——时间图像
温度的变化是
升高 (升高或降低),平
衡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吸 热反
应。
v
v正
v
v逆
v逆
v正
t1
t2 t
t1
t2 t
•若对一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平衡后降低
温度,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的 v - t 图。
7
二、速率-时间图:
•对于mA(g)+nB(g) pC(g)+qD(g),改变压强时有如 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增大 (增大或
3.今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经t1s后达平衡, 在t2s时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s时又达平衡, 如右图所示,(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X、2)Y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X__+_Y_____ Z (3)分析从t2到t3时曲线改变的原因是( D ) A、增大了X或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 D、升高了反应温度
减小),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 m+n < (>、<、=)p+q。
v
v逆
v
v正
t1
t2 t
v逆
v正
t1
t2 t
•若对以上反应已知m+n>p+q,平衡后降低
压强时,画出相关的 v – t 图。
8
二、速率-时间图:
•对于反应A(g)+3B(g) 2C(g)+D(g)(正反应 放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引起平衡移 动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图象中线 的斜率。
⑤先拐先平,数值大。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 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高、浓 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 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例如做等温线、等压线。
3
1.已知:4NH3(g) + 5O2(g) 4NO(g) + 6H2O(g)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2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 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平衡移 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还是放热,体 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 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g) + Y(g) 2Z(g) + W(s) ;
△H >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 的措施是( A D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15
5. 在同一温度时,压强分别为P1、P2的条件下, A(g)+2B(g) nC(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与时
t1
t 强。平衡没有移动。
10
三、浓度 - 时间图:
c
2.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0.4
5A 3B+2C
0.3 0.2
B A
A的转化率=62.5%
0.1
C(t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11
浓度-----时间图像的关键: 1.何为反应物、生成物 2.反应物、生成物计量数关系 3.是否为可逆反应
12
为
横
轴
5
一、速率-时间图:
1)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逆
t1
t2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v逆
t1
t2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t
6
二、速率-时间图: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则
间t,压强P1、P2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C )
A. P1>P2,n<3 C. P1<P2,n>3
B. P1< P2,n= 3 D. P1>P2,n>3
C%
a
P1
b
P2
时间 16
6.已知: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 =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
v
v逆
v正
t1
t2 t 因素是升高温度。
9
二、速率-时间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有如
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因素可
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v
v正 v逆
•由于v正、v逆相同程 度的增大,t1时的改变因
素可能是 a.加入(正)催化
剂 b.当m+n=p+q时增大压
(2011·江苏高考·15)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CO2+H2(g)
反应时间
/min
n(CO)/mol n(H2O)/ 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 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 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
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 确的是( C )
17
百分含量(转化率)——温度(压强)——时间图像
•对于反应mA(g)+nB(g)
B%
pC(g)+qD(g)
T2P2
T1P2 T1P1
t •m+n<p+q •正反应吸热
18
变一变
7.对于反应mA(g)+nB(g)
所示关系,则: p1与p2的关系 __p_1_<__p_2____;m+n与q的关 系__m__+__n_>__q___;T1与T2的 关系__T_1_>__T_2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