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复习 晨读材料(十六)学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复习 晨读材料(十六)学案

备考2020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晨读材料(十六)【美文赏读】专题阅读:哲理的闪光文四:爱是伟大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时间使爱永恒,爱就像美酒,时间越久就越甘醇。

这一哲理并不深奥。

但怎样把它说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呢?请读一读——时间和爱的故事□佚名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

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想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

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

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他是时间。

”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解读]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小岛快要下沉了,爱向各种人求救。

富裕表现出的是贪婪自私,虚荣表现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现出的是消极萎靡,快乐表现出的是忘乎所以。

只有时间,宽厚,仁慈,博大,乐于助人,解人危困。

在这里,时间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

时间永恒,爱心伟大,时间使爱美丽,爱使时间增辉,时间和爱谱写了一曲美的旋律文五:一尊原价是5000元的佛像,最终仅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且卖主还“高兴得不得了”。

这种情况竟发生在卖主未陷于贫病交迫而难以度日之时,实在令人深思——反弹原理□许海维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

佛说:“500元足矣。

”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

”佛笑答。

众僧更不解了。

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让弟子们乔装打扮了一下。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侃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

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

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又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

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解读]这个原本让人难以置信的结局,在作者的巧妙构思下,被演绎得合情合理。

作品虽只六七百字,内涵却很丰富。

佛(智慧者的象征)的成功,正是由于他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弱点:自信心被毁,人就变得软弱可欺,不堪一击。

而人的自信心大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佛依次派弟子下山与老板侃价,其目的正是为了摧毁老板的自信心。

“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好利”的老板怎能不忧心忡忡呢?古语云:“无欲则刚。

”欲望太强的人,必然患得患失,必然瞻前顾后,必然胆小易败。

内心软弱,被人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与其说是佛战胜了老板,倒不如说是老板自己打败了自己!当然,故事还告诉我们,世上的财物在智慧面前都是卑贱的。

智慧是无价的,它既能点石成金,也能将黄金化为粪土。

【常用熟语精编】42.过电影。

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他所说的‘过电影’,主要是指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

”(穆青等《县委书记的榜样》)“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2020/12/1)43.过干瘾。

形容个人的欲望表面上接触了,实际上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想过干瘾的,未必是坏人。

与明星无缘的青年人,也有自费出个挂历什么的,过把明星瘾的。

”(《北京青年报》2000/5/27)“过了一会儿,三人中的杨某终于‘鼓起’勇气,提议道:与其在这里看电影过干瘾,不如照着片子中的情节,自己也来干一次吧。

”(《上海法治报》2020/6/10)44.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当初进公司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下都看好,但为什么时间一长,态度皆变,到后来要么是苦苦支撑,要么走人,有两次居然是老板不留情面炒走的,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心理辅导》2020/6)“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保住生命。

”(《羊城晚报》2020/12/2)45.好了伤疤忘了痛。

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中国有句俗话,谓之‘好了伤疤忘了痛’。

但是,我们中的有些人不仅健忘,而且麻木,竟至伤疤还未好就已经忘了痛。

”(《合肥晚报》2020/5/28)“吴仪:中国走出非典阴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中新网2020/6/25)46.海水不可斗量。

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

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

“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

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光明日报》2001/4/11)“上小学时,每次考数学总能获得好成绩,老师不止一次地表扬我。

那时,我总是暗暗高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嘛!”(《江淮晨报》2020/1/13)47.恨铁不成钢。

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

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

“相识相交十多年,《新剧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我对她的爱慕之情长存心中,她对我的粗浅之作以诚相待,亦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

”(《新剧本》2002/2)“事后,政委又深入到基层连队了解情况,发现在训练、管理中冷嘲热讽甚至辱骂战士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一些带兵骨干却认为,自己并没有体罚战士,只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才骂几句,没有什么大不了。

”(《解放军报》 2002/5/19)4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

“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人民日报》2020/7/10)“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

”(《北京晨报》2020/12/26)4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就中国民航业的现状来说,往往是‘坏’孩子有奶吃。

当破坏规则得到的糖果远远大于民航总局的板子时,没有人愿意当乖孩子。

”(《航空周刊》2020/9/23)“记者最近在一些县市农村发现,少数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危房改造中,有‘等、靠、要’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

有的地方怨天尤人,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倾斜,而不是自力更生、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资金困难。

”(新华网2020/12/22)50.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TCL集团总结了自身在通信设备市场的得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捡了通信终端产品这个芝麻,而丢掉了通信系统产品这个西瓜。

”(天极网2002/9/10)“双语教学须因地制宜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中国青年报》2020/10/8)【诗歌鉴赏】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文学艺术要不断求新,因陈袭旧是无出息的。

即使形容取喻,也贵独到。

从这个角度看看杜牧《赠别》,也不能不承认他做诗的“天才”。

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

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

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

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

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

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哩!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

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

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

“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

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

“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

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但读者已完全能意会了。

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

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

《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