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二、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大国责任意识 三、从和平共处到构建和谐世界 思考题: 1.应该如何理解大国责任意识? 2. 如何理解和谐世界理念的基本含义?
一、从一个分裂的世界到一个多 样性的世界
1。分裂的世界 a.两个世界 b.三个世界 c.东西南北 2 。多样性的世界 a. 背景: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发展 b. 含义:一个多样性世界
依据本国自身的利益,并对有利于地区和世界 和平、发展、稳定和繁荣的事业作出积极的贡 献; 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机制并认 真履行与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 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提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公共 产品,维护并改进当前的国际体系。 大国责任意识是传统的国际主义在全球化时代 的演变和发展,其核心是顺应历史潮流,维护 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c)国际主义援助
3.国际主义的转向
a)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 命”
b) 外交实践:停止援助东南亚革命
革命决不能输出 十二大报告 (1982)
3. 负责任的大国理念
a)
新国际主义或大国责任意识?
b) 萌芽:对外开放 (主动参与国际事务) 标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内涵: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转换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 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 义结合起来”,“只 有民族得到解放,才 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 人民获得解放的可 能。”
—— 毛泽东
a)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2. 国际主义理念在新中国对外政 策中的体现
b) 国际主义进入党的代表 大会政治报告(1956) 九、十、十一、十二大 政治报告和党的章程中 都保留“国际主义”提 法
2.多样性的世界
a. 背景: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发展 b.含义:一个多样性世界含义
a.背景: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发展
历史的终结?
文明的冲突?
b. 含义:一个多样性的世界
“世界是多样性的。在我们 这个星球上, 由上千个民族 所组成的近200个国家, 不 仅存在着自然环境的差异, 而且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 发展过程, 这就形成了各种 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1992年4月7日
b.含义:一个多样性的世界
基本含义 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特征,世界 的本质属性是无限多样的,不可能也不应 该只有一种模式。 世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条件和动 力,不应该成为国际交往的障碍和阻力。 倡导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多样 性,努力构建和谐共存的世界。
C) 具体阐述:
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 大的贡献,中国与美 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 益,肩负着共同的责 任。
江泽民(1997)
中国在国际上树立 的和平、友好、合 作、负责任的大国 形象已经得到国际 社会的公认。
——唐家璇 (1999年两会)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 负责任的大国了 ——温家宝 (2006)
含义:
1. 分裂的世界
a.两个世界 b.三个世界
c.东西南北
a. 两个世界
a)
政治上形成两个阵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世界政治地图
a.两个世界
b) 经济上两个世界市场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 义经济问题》提出两 个世界市场的理论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 立)
a. 两个世界
c) 军事上对抗:军备竞 赛,边缘地区战争
c. 和平共处的紧张内涵与现实矛盾 a)和平共处本身意味着一种紧张关系
b) 现实矛盾:中国的国际环境恶劣
与美国、苏联、东南亚国家关系紧张
2. 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a.
理论背景 a) 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改善了 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 b) 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 “新安全观” c) 世界多样性理念
三、从和平共处到构建和谐世界
1。和平共处理念 a.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 马克思:世界革命同时胜利 列 宁:一国胜利论 实质: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 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3年总理和印度总统普拉 沙德、总理尼赫鲁等在一起
→ 1954年总理和缅甸总统 巴宇等在一起
1954年4月,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在国际会议文 件中最早写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大国 责任意识
1。无产阶级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
第一国际(1864年) 第二国际(1889年)
真正的国际主义只有一种, 就是进行忘我的工作来发 展本国的革命运动和革命 斗争,支持(用宣传、声 援和物质来支持)无一例 外的所有国家的同样的斗 争、同样的路线,而且只 支持这种斗争、这种路线。 ——列宁
2.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b. 现实背景: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引起世界的瞩目
2.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c. 提出: 2005年4月,雅加达
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 期间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 进行了全面阐述
志愿军跨国鸭绿江
b.三个世界
a)
中苏分裂
b.三个世界
b)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b. 三个世界
c) 发展中国家崛起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 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1974)
C. 东西南北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 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 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 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 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 东西南北四个字。 a) 世界仍然是分裂 b) 出现了把分裂的世界联系 起来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建国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主讲人:王明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2010年9月29日
引言
1.理念:是一种指导思想。 2.外交理念 是用以指导一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价值 观,其核心是有关处理国家间利益和权力 关系的准则,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 外交实践的指南。
一、从一个分裂的世界到一个多样性的世界

d.负责任大国与“中国责任论”
a)
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国向何处去:从会 员到责任 》 ——2005年佐利克在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 上的演讲
大国责任意识并不是对世界范围内出现
的“中国责任论”的被动反应。 大国责任意识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 传统国际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提出 要早于“中国责任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