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及注意事项(二)
本段讨论真邪已合的诊查方法及不明正确
13
原文- 《素问· 宝命全形论》
故针有悬布天下①者五,黔首共余食②,莫
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 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 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 虚者实之,满者泻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 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③。
2017/8/19 7
按语
本段论述泻邪的具体方法,针对的应是邪
气未与真合的情形,承上文泻邪时机而来。
至于为何采用去盛血的办法,主要是因为
前文明确指出“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
脉之中”。如此,若前文之补泻是针对真
邪已合时,而此针对真邪未合时,则真邪
离合的治疗方法全矣。
2017/8/19 8
以上三段主要探讨真邪离合与针刺补泻等问
2017/8/19 2
提要
真邪未相合时针刺泻邪的时机及机理。
2017/8/19
3
注释
寒温未相得:邪气寒,正气温,故寒温未相
得指出真邪未相合。
无逢其冲而泻之:指不要在邪气最盛时针刺
泻邪。
2017/8/19
4
按语
本段讨论泻邪的时机及机理。
正因为邪气入经未与真合,其变化十分迅速,
注释
①悬布天下:《补注素问· 宝命全形论》:言针 之道,有若高悬示人。《素问集注· 宝命全形 论》:悬布天下者,先立针经以示人。
②黔首共余食: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统称。余 食,种田。《说文解字》:秦谓民黔首。 《素问集注· 宝命全形论》:百姓止可力田以 供租税,有余粟以供养,其于治针之道,莫 知之也。
题。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阐述,为临床研究 针刺手法提供可贵的资料,尤其是对治现所 提出的要掌握病机,“无逢其冲而泻之”, 要“知其可取如发机”,对临床有极重要的 现实意义。文中所指出的“疾出以去盛血, 而复其真气”,即邪去则正复,祛邪即可扶 正的理论,对后世张子和创立“汗吐下”三 法,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成为“攻 下派”,有一定的影响。 2017/8/19
原文- 《素问· 离合真邪论》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
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
有定处①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
之,温血②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2017/8/19
6
注释
①溶溶未有定处:《类经· 针刺类》:溶溶, 流动貌。邪之新克于人者,其浅在络,未有 定处。 ②温血:《太素· 真邪补泻》:温,热也,邪 之新入,未有定处,有热血,刺去病愈。
9
原文- 《素问· 离合真邪论》
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
奈何?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侯之盛虚而 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 病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 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 调之中府① ,以定三部② 。故曰刺不知 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 能禁也③ 。
2017/8/19 14
篇解
《素问· 宝命全形论》
宝,珍惜之意。全,保全之意。宝命全形,
即珍惜生命、保全形体。本篇通过“人以 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论述,说明 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也受着自然界规律 的制约,要尽终其天年,健康长寿,必须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能存八动之 变”,遵循养生防病治病的基本法则,方 能保全形体,健康长寿,故以“宝命全形” 2017/8/19 15 名篇。
2017/8/19 10
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
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 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 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 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 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 人长命。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 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2017/8/19 11
注释
调之中府,以定三部:中府:两种解释:一
指五脏。如太素:中府,五脏也。二指胃府。 如吴昆注:中府,胃也,土主中宫,故曰中 府。调之中府者,方言三部九候,皆以冲和 胃气调息之。今从吴注。
2017/8/19
12
按语
诊法误针出现的情况。 要明确真邪已合与未合,必须运用三部九 候诊法,然后根据病邪所在的脏腑及虚实 情况进行治疗。否则,用实为虚,以邪为 真,只会夺人正气。本篇论述辨明真邪已 合与未合,关键是为了强调针刺必须明确 诊断的重要性,强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 其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根据疾 病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直是 《内经》中所强调的。 2017/8/19
2017/8/19 16
Hale Waihona Puke ③道无鬼神,独来独往:《类经· 针刺类》:
“所谓神者,神在吾道,无谓鬼神,既无鬼
神,则其来其往,独唯我耳。”针灸之道理
客观存在,如能掌握针术规律,就可达到得
心应手,运用自如。
2017/8/19
17
按语
本段提出针刺治病的五项要领:如治神、
养生、用药、针具的功用以及对脏腑气血 的诊法等,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 正确施以补泻手法,才能获取应有的疗效。
2017/8/19
18
原文- 《素问· 宝命全形论》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
因此,针刺治疗时要求掌握时机。其时机,既 非邪盛时,也非邪气已去时,而是在邪气初来 时,即前文“卒然逢之”之时。否则,错失泻 邪时机,只会徒伤正气。为什么如此强调泻邪 的时机,关键在于邪气入经,未与真合,其变 化非常迅速,行无常处,如不及时泻邪,则邪 气又会传至其他地方。实际上,这还是古人既 2017/8/19 5 病防变思想的体现。
针刺补泻及注意事项
原文- 《素问· 离合真邪论》
帝曰:候气奈何? 岐伯曰:邪去络入于经也,舍
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 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 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 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曰候 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 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 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 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 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 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