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第六章预测与决策
第一节前提条件和预测
识记: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它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等内部因素。

2.预测
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

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测未知。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部署,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环节。


领会:
1.计划工作的内外部前提条件
计划工作的内外部前提条件是按范围来划分的。

外部前提包括:一般前提,包括经济、技术、政治、社会和伦理条件;产品市场,包括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情况有影响作用的条件;要素市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供应。

内部前提包括:生产能力,即组织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设备;组织所要实行的政策、规定。

2.预测的作用
(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肯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低到最低限度;
(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3.预测的步骤
(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
(5)评定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第二节决策的含义
识记:决策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换言之,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

领会:
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管理就是决策)
2.正确决策的特征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5)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应用:分析组织决策的过程
第三节决策的类型
识记:
1.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他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过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

领会:
1.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1)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处理例行问题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不是要每次都做决策,而是要建立某些制度、规则或政策,使得当问题重复发生时,不必再做决策,而只需根据已有的制度和规则,按例行程序处理即可。

(2)只有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才属于例外问题。

处理这类问题,往往缺乏信息资料,无先例可循,无固定模式,最终解决问题就需要创新。

2.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和合理决策
按对决策评价的准则分类,将决策分为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和合理标准。

(1)最优决策的观点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并为运筹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们一贯坚持。

决策要取得最优解需要具备5个条件:问题清楚明确、目标单一明确、所有方案已知、偏好清楚一致稳定、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2)是决策的第二种代表性观点,是西蒙提出来的。

以满意标准衡量决策有效性又被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

(3)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了合理性决策标准。

合理决策标准的实质,是强调决策过程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了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不仅仅在于进行方案抉择时采用最优还是满意的标准。

3.肯定决策、非肯定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按决策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有肯定决策、非肯定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4.最优决策的条件
第四节预测与决策的方法
识记:
1.计量决策方法
计量决策方法亦指决策的“硬技术”,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2.主观决策方法
主观决策方法指的是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
方法,并作出评价和选择。

领会:
1.预测方法的种类P140 表6-2
(1)外推法
(2)因果法
(3)直观法(如德尔菲法)
2.德尔菲法
在我国习惯称之为专家预测法。

德尔菲法的要点包括:
(1)记名投寄征询意见;
(2)统计归纳;
(3)沟通反馈意见;
(4)多次反复。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单选:
6. 计划前提条件按范围可划分为()
A.外部前提和内部前提B.不可控的和可控的C.近期的和远期的D.定量和定性
6.企业以过去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推算未来市场需求,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的工作是()
A.计划
B.策划
C.预算
D.预测
6.决策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 )
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C.肯定决策和非肯定决策 D.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6.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最不适于采取程序化决策?()
A.车间作业安排B.常规物资的订购C.财务报表的分析D.组织结构的改变
7.传统的程序化决策制定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
A.管理信息系统
B.组织结构
C.结构分析
D.惯例
7.以满意标准衡量决策有效性的决策称为()
A.有限理性决策B.最优决策C.非理性决策D.经验决策
5. 假定未来的状况与较近时期有关,而与更早的时期关系不大时,应采用的预测方法是()
A.指数平滑法B.移动算术平均法C.因果关系分析法 D.直观法
6.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 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
6.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是()
A.指数滑动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先行指标法D.周期变动分析法
7.下列选项中属于计量模型预测法的是( )
A.德尔菲法 B.先行指标法C.回归分析法D.关连树法
8.下列不属于计量模型预测法的是()
A.回归分析法B.单一方程模型法C.联立方程模型法D.周期变动分析法
6.决策者对一个方案可能出现的正反两种结果,分别估计其得失数值,以其可能实现的概率加权,求得两项乘积的正或负的差额并进行比较而做出决定,这种决策方法是( )
A.边际分析法B.费用效果分析法C.概率方法D.期望值方法
多选:
22.按决策评价的准则,可把决策分为()
A.程序化决策B.满意决策C.合理决策D.最优决策E.非程序化决策
23.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倾向于()
A.经验决策
B.战略决策
C.战术决策
D.肯定型决策
E.程序化决策
22.一般来说,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非程序化B.战略化C.科学化D.非肯定化E.短期性
23.最优决策的条件包括( )
A.问题清楚明确 B.目标单一明确C.所有方案已知D.偏好清楚、一致、稳定E.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22.下列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有()
A.移动平均法
B.指数滑动平均法
C.关连树法
D.单纯外推法
E.先行指标法
22. 主观决策方法包括多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A.方法灵便 B.通用性大C.易被管理者接受D.适合于非常规决策E.具备严格论证的特点
名词:
28.决策
27.例外问题
26.程序化决策
27.计量决策方法
简答:32.简要说明例行问题及处理例行问题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