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14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14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与角相关的概念(定义、角的度量换算、角平分线、角的分类、余角、补角、对顶角);
2、能运用直线、线段、角、垂线与平行线相关基本事实和定理进行推理计算。

【学习重点】建立直线、线段、角、垂线与平行线知识构架
【学习难点】运用直线、线段、角、垂线与平行线相关基本事实和定理进行推理计算
【学习过程】
活动一、知识梳理:
活动二、基础检测
1.如图,直线AD,BE被直线BF和AC所截,则∠1的同位角和∠5的内错角分别是()A.∠4,∠2 B.∠2,∠6 C.∠5,∠4 D.∠2,∠4
2.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在两个木桩之间拉一条线,建筑工人沿着拉紧的这条直线砌墙,这样砌的砖整齐,这个事实说明的原理是.3.如图,小明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减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4.如图,长度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cm.
5.如图,OB平分∠AOD,OC平分∠BOD,∠AOC=45°,则∠BOC=()A.5°B.10°C.15°D.20°
6.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1=∠3 B.∠1=180°﹣∠3 C.∠1=90°+∠3 D.以上都不对
7.23.8°=(化成度、分、秒的形式)
8.已知:如图,AD∥BE,∠1=∠2,求证:∠A=∠E.
第1题第4题第5题
第3题
活动三、综合检测
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 cm.
2.如图,在△ABC中,AB=AC, ∠A =30°,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
则∠CBD的度数为.
3.35 º 19′的余角是,补角是.
4.4点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为°.
5.如图所示,AB∥CD,O为∠BAC、∠ACD的平分线交点,OE⊥AC于E,若OE=2,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
6.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AOC=30°时,∠BOD的度数是()
A.60 ºB.120 ºC.60 º或90 ºD.60 º或120 º
7.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①∠1=∠3;②如果∠2=30°则有AC∥DE;③如果∠2=30°,则有BC∥AD;④如果∠2=30°,必有∠4=∠C,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8.如图,AB∥CD∥PN,∠ABC=50°,∠CPN=150°.求∠BCP的度数.
9.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
(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
的结论.
活动四、拓展提升
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D.
(1)探究猜想:①∠A=30°,∠D=40°,则∠AED=°;
②若∠A=20°,∠D=60°,则∠AED=°;
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拓展应用,如图2,线段FE与长方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 交于点F.图2中
①②分别是被线段FE隔开的2个区域(不含边界),P是位于以上两个区域内的一点,猜想∠PEB,
∠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