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水分子结构 天然水基本特征(1)

3.1水分子结构 天然水基本特征(1)


2
OC
CO2·2O HCO3 H
-+H+
一级电离
K1
[H

][ HCO
2
3
]
[ CO
H 2O ]
2 3 3
=4.45×10-7molL-1
=4.68×10-11molL-1
HCO3- CO32-+H+ 二级电离
K
2

[H

][ CO
]
[ HCO
]
由于k2特别小,所以只考虑前面两个方程,可得: [H+]=[HCO3-] [H+]2/[CO2]= K1=4.45×10-7 [H+]=(1.028×10-5×4.45×10-7)1/2=2.14×10-6mol/L pH=5.67(酸雨判别标准的由来) 故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CO2]+[HCO3-]=1.24×10-5mol/L。
③水中溶解H2S 天然水中的硫化氢可以分子状态存在,也可以离子状态存在,能够来源 于无机物或有机物。缺氧条件下,硫酸盐能够被还原为硫化氢,含硫蛋
白质厌氧分解也能产生硫化氢。自然界最多的硫化氢来自火山喷发。 硫化氢不稳定,只有缺氧条件下才能存在,一旦受到扰动,就会发生氧 化或从水中溢出。所以天然水中的硫化氢一般出现在地下水中。
例子: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含盐量有 关。氧在1.0130×105Pa、25℃(标准状态)饱和水中的溶解度,可按 下面步骤计算。 水 在 25℃ 时 的 蒸 汽 压 为 0.03167×105Pa , 由 于 干 空 气 中 氧 的 含 量 为 20.95% , 所 以 氧 的 分 压 为 : =(1.0130-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保证了饮用、
水生生物的生存、生命的进化等。 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异常。水的体积改变不遵 循“热胀冷缩”的普遍规律。 “冰轻于水”(4摄氏度水密度最大)具有重
要的生态学意义。可以保护水下的生物,保证水 底部生物需要的溶解氧以及其他营养物的补充等。
热容量最大。在所有液体和固体中,水具有最大的热容量。
14.74mg/L降低到7.03mg/L,由此可见,与其他溶质相比,溶解氧的
水平是不高的,一旦发生氧的消耗反应,这溶解氧的水平可以很快的
降至零。 另外,常压下,饱和溶解氧是温度的函数: (t,摄氏温度)
Cs 468 31 . 6 t

CO2的溶解
25℃时水中[CO2]的值可以用亨利定律来计算。已知干空气中CO2
沸点高。能够有效地调节温度的剧烈变化。
溶解和反应能力强。常被称为通用溶剂。水具有极强的溶
解能力,能够不同程度地溶解大量物质,当然包括污染物。
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仅仅次于水银。
水提供了有机物和生命物质中H的来源。一些有机化合物都
是以碳、氢、氧、氮等元素为基础形成的。这些元素的主要
来源物质就是CO2和H2O。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第一节
水分子结构
天然水基本特征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一节
水分子结构
天然水基本特征
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三、水体污染和自净
四、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五、典型水污染的特征
第一节
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
天然水是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的一种天然
溶液。可溶性物质非常复杂,主要是岩石风化过程
中,经过水文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迁移、搬
运到水中的地壳矿物质。包括:悬浮物质、胶体物 质、溶解物质(气体、离子)、水生生物等。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最主要的八大离子
经常,近似地天然水中常见主要离子总量可以粗略地作为水
的总含盐量(TDS): TDS≈[ Ca2+ + Mg2+ + Na+ + K+ ]+[ HCO3- + SO42- + Cl- ]
(2)天然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
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Mn+,预示着是简单的水合
金属阳离子M(H2O)xn+。 它可通过化学反应达到最稳定的状态. 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还原等反应是他们在水中达到最 稳定状态的过程。
0.03167)×105×0.2095=0.2056×105Pa
代入亨利定律即可求出氧在水中的摩尔浓度为: [O2(aq)]= KH· =1.26×10-8×0.2056×105=2.6×10-4 mol/L
氧的分子量为32,因此其溶解度为8.32mg/L。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种影响可由Clausius-Clapeyron
(克拉帕龙)方程式显示出:
lg
c2 c1

H 2 . 303 R
(
1 T1

1 T2
)
• 式中: c 1 , c 2——用绝对温度 T 1和 T 2时气体在水中的浓度;
H
——溶解热,J/mol;
R——气体常数8.314J/(mol· K)。
因此,若温度从0℃上升到35℃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将从
5
4
30 . 8 Pa
所以:
30 . 8 1 . 028 10
mol/L
CO2在水中离解部分可产生等浓度的H+和HCO3-。H+及HCO3-的浓度可从 CO2的酸离解常数(K1)计算出:
P
2
] O2 H
OC [

H
K
CO2+H2O CO2·2O 亨利常数 H
=3.34×10-7molL-1Pa-1
水表面以CO2、N2、O2为特征,不流通的深海中CO2过饱和、有时还有 硫化氢。
气体溶解在水中,对于生物种类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鱼需要溶解氧,一般要求水体溶解氧浓度不能低于4mg/L,
鱼类呼吸作用的结果消耗溶解氧的同时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在污染 水体许多鱼的死亡,不是由于污染物的直接毒害致死,而是由于在污染 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它们无法生存。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间的平衡服从亨利定律, 即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 但必须注意,亨利定律并不能说明气体在溶液中进一步的化学反应, 如: CO2 + H2O=H+ + HCO3SO2 + H2O=H+ + HSO3-
正是氢键的存在使水分子和同族分子相比具有特异性
+ H
+ + H _ O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
(H2O)
(H2O)2
(H2O)3
2、水的特异性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很多方面不符合常有规律而显 示出特异性。 具有较高的溶点和沸点
423
373 323 273 223 173 0 2 4 6 趋势线 实际水
阴 离 子
除上述的八大离子之外,还有H+、OH-、NH4+ 、HS-、S2-、NO2-、
NO3-、HPO4-、PO43-、Fe2+、Fe3+等。
一般水体中的特征离子 海水中:一般Na+、Cl-占优势; 湖水中:Na+、Cl-、SO42-占优势; 地下水主要离子成分受地域变化影响很大,一般说地下水硬度 高,就是其中Ca2+、Mg2+含量高,对于一些苦水或咸水地区,地下 水中Na+、HCO3-含量较高; 河水中所含有的部分Na+和大部分的Ca2+主要分别来源于硅酸盐 和碳酸盐的风化、溶解;水中所含有的SO42-主要来自硫化物矿物 和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的溶解。
重水在自然界含量非常少,而且它是和反应堆的
中子慢化剂,在大功率的原子反应堆中需要它,同 时又是生产氢弹的原料,但是从普通水中提取重水
要耗费非常多的能量。估计13万kWh/kg重水。
超重水中的氚T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能够放射
出β射线。一般超重水用于医学、生物、物理、化
学上的示踪剂。
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373 323 273 223 173 0 2 4 6 趋势线 实际水
第VI主族元素氢化物熔点比较 (x轴主族周期数,
第VI主族元素氢化物沸点比较 y轴温度k)
如上图形显示,如果按照O在主族中的位臵推测,水呈 现液态的温度应是-100—-80摄氏度,换句话说,在目前 的地球温度下水应该呈现气态。而事实上水为液态,因此
3、水的同位素组成
水分子的结构式是H2O,实际上H有三种同位素1H(氕H)、2H (氘D)、3H(氚T)、氧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所以水实 际上是18种水分子的混合物C32C31=18。 当 然 H2O 是 最 普 通 的 水 分 子 ( 包 括 H216O ( 99.73% ) 、 H217O (0.18%)、H218O(0.037%)、),总量占99.937%。其余的水 是重水(包括D216O、D217O、D218O)和超重水(包括T216O、T217O、 T218O)。
水分子结构
天然水基本特征
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1、水分子的结构
水是地球上常见的物质之一。
水是氧的氢化物,具有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 这种V型结构使水分子正负电荷向两端集中,一端为两个H 离子带正电荷,一端为O带负电荷,所以水是极性分子。
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并有多个水分子缔合
nH2O=(H2O)n。常称“水分子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