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土地测量与评价
实验名称:土地测量与评价之农用地评价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土地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
一.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
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
2、土地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研究内容分类
从土地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土地质量看,土地评价分为土地资源评
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环境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按评价对象分类农用地评价和城市用地评价。
前者主要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农用地生产力、效益差异、级差收益分布状况的评价;
后者包括对城市工商和建设用地、工矿业用地、交通用地、旅游业用
地等的评价。
3、土地经济评价:我们将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
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1)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土地经济评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以土地的投入占产出的比例关系指标评定土地,适用于已利用的
土地的经济评价,主要适用于农耕地。
其二是以与土地经济效果有关的各项经济条件综合评定土地经营等级,
通过对响土地经济效果的各项经济条件的综合评定衡量土地的经济实
力即经济潜力。
4、与自然评价关系
土地自然评价是反映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能力或适宜性和适宜程度,而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展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果。
5、目的和意义:科学地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
为拟定土地税收标准服务
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改造提供依据
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手段可有效地促进土地
合理利用
二.农用地分等与定级
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级别。
2.农用地分等
(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基准作物是指小麦、玉米、水
稻等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2)分等因素指标区或样地适用区
采用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需要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
采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则需要划分样地适用区(3)确定分等因素
(4)编制分等因素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5)划分分等单元
(6)单元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7)单元因素分值确定
(8)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CLij)
(9)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
Rij =αtj •CLij•βj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定义:Ri = ∑ Rij
其中:Ri j为第i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Ri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为连加运算符;αtj为
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CL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种植第j
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β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10)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由下式定义:Yi = ∑Yij
其中:Yij 为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Yi 为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利用等指数;R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
j种指定作物的标准粮产量(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KLj为第
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11)土地经济系数
计算公式为:aj = Yj / Cj
其中:aj为“产量-成本”指数,单位为千克/元;Yj为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单位千克/公顷;Cj为样点第j种指定
作物实际成本,单位为元/公顷。
样点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据下式计算:Kc = a / A
其中Kc为样点的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a为样点的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A为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全国最大值。
(12)计算分等指数(Gi)
(13)农用地等的确定
2、农用地定级
(1)修正法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基础上,对分等指数进行各种系数修
正,以综合鉴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①确定修正模型
②编制修正因素分值图
③划分定级评价单元
④查算修正因素所对应的分值
(2)因素法
①定级模型的确定
②编制分值图、划分定级单元
③单元因素因子分值计算
④计算定级指数
(3)样地法
实验感想:随着农用地分等定级和股价工作在全国内的全面开展,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方对农用地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地理论探索和试点研究。
当前,国家正在这些理论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着手简历有关农用地质量管理的制度和工作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股价成果在征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等方面已经纳入国土资源部的议事日程。
随着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我国农用地的质量管理必将得到强化,并最终实现我国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历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