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把准学生心理脉搏
作者:朱政威
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48期
朱政威
2014年8月,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通过公开公平招聘,荣幸地加入山东省日照
海曲高级中学这个温暖和美的大家庭,开始了地理教学和2014级15班的班级管理育人工作。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又是直接与学生接触最多、交往最频繁
的管理者与教育者,是一个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班集体的灵魂和支柱,是学生人生路上的
领路人。
做好班级管理育人工作,对学生、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意义非凡。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
教育家陶
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如果把学生看
成天使,教师就生活在天堂;如果把学生看成魔鬼,教师就生活在地狱。
教书育人,就要尊重
学生个性差异,善于因材施教,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鼓励、赞
美学生的机会,给学生以师爱的温暖。
“望闻问切”把准学生心理的脉搏。
一个班级五十多个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他们成
长中的故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精心呵护。
第一,“望”,即观察。
行为是心理的外化,如果学生心理上有了问题,必定在日常行为
上露出蛛丝马迹;班主任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情绪的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
班主任想要洞悉学生一切,做好育
人工作,就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望”得细致,“望”得全面,才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第二,“闻”,即倾听。
言为心声,说话的内容、方式和流露的情绪色彩都可以给班主任
提供可靠的信息。
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会倾听,耐心倾听。
第三,“问”,即询问。
学生需要师爱,后进生更需要多一点爱心,而这诚挚的爱心来自
于班主任对学生一次次妥当的询问和细致入微的关怀。
面对老师暖意融融的关心与呵护,学生
感激在心,对老师的亲切感、信任感油然而生。
第四,“切”,即体验。
客观评价,“切”准其脉。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中医大夫给
病人切脉,只有细心“切”准脉,方能药到病除。
班主任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
树立前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待优生,“切”准脉尤为重要。
每个学
生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尊重、被赞赏,班主任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
素中寻找积极成分,在挫败中点燃希望之火,非常利于待优生的转化。
“望闻问切”,是班主任准确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真实心理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由发现问
题到探究原因由浅入深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综合运用的系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见机行事,灵活运用。
一名班主任,如果深得“望、闻、问、切”的要领,练就一身“中医功夫”,在教
书育人实践中,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
微笑是教室内灿烂的阳光。
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气氛。
每次走
进教室前,我都会先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微笑。
微笑着走进课堂,微笑着面对学生,微笑着问
“同学们好”。
多些微笑,多点鼓励和表扬,学生会感到老师在关心着他们,喜欢着他们,爱
着他们。
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微笑”能架起信任的桥梁,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能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之效。
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即学校、社会、家庭三者融为一体,形
成合力,其中学校是主阵地。
做好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班主任是关键,是纽带,是家校
桥梁的建构者。
第一,定期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良好的教育契机,它可以使家长有所获、有所悟、有所行,既可以将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告知全体家长,又可以单独约谈个别学生家长,解决班级某
些学生的问题,一举多得。
每次召开家长会前,我都要精心策划,根据一段时间来学校的总体
状况及学生的日常表现,确定好家长会的主题;认真准备充足的会议材料,如讲话稿、每个学
生日常表现的书面信息、“学生优秀作业展”,确定好发言的学生及家长,制作会议PPT,使
会议有形、有音、有图、有效;精心安排会议程序,重视会议效果反馈,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
方式进行反馈,对于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所涉及的合理化问题,都尽快解决,付诸行动,立竿见影。
第二,经常进行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是了解学生、促进待优
生转化的重要手段。
家访要有目的性,掌握正确方法,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以诚相待,换位
思考。
每次成功的家访,都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
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信心。
第三,保持电话、微信联系。
电话联系,不是与家长面对面,而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打电话时,我都事先理清思路,组织好语言,首先问一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有礼貌地
寒暄几句,做到感情上的初步交流,然后再切入正题。
但不会大事小事都通知家长,学生在校
时间长,与家长相处时间短,家长很想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近期有什么思想
波动,需要家长配合做什么工作等等。
我绝不“一言堂”,尽量多倾听家长的意见,争取在短
时间内达成共识。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班主任的陪伴,能给学生最贴心的关怀,最温暖的呵护。
当代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
”青少年学生喜欢模仿,他们崇敬以身作则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仅听其言,而且要观
其行,教师的身教远远胜过言教。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是我始终坚守
的信条。
班主任是学生的主心骨,只要学生能看到班主任,就会安心,班级的军心就会稳定。
到了高三后期,空气中都弥漫着高考的气息,学生压力倍增,这时的陪伴尤为重要,我会尽可
能多地陪伴着学生,让学生随时都可看到我.随时都能找到我。
班主任就是学生的亲人,只要
看到班主任,学生就有了坚强的后盾,即使一句叮咛,一句表扬,即使没有言语的交流,仅仅
就是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者一个激励的眼神,学生就充满了力量,这时的力量是无穷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用“师爱”点亮学生的心灵,用“真情”为学生
撑起亮丽的天空,用智慧浇灌学生的梦想,让学生体验成长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朱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