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要点(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要点(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要点(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1.26•【文号】银监办发[2007]43号•【施行日期】2007.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要点(试行)》的通知(银监办发〔2007〕43号)各银监局(不含海南、西藏):为做好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工作,进一步提高监管评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现将《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要点(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同时,就2006年度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工作要求如下:一、按照银监会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子系统于2007年正式运行。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2006年度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仍以手工方式为主,系统操作为辅。

二、各银监局应于2007年3月25日前,将监管评级结果报送银监会备案。

三、城市信用社(停业整顿社除外)的监管评级工作参照本文件执行。

四、在执行中遇有新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反馈。

二○○七年一月二十六日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要点(试行)一、原则要求(一)同质同类监管原则。

对城市商业银行(下称城商行)的监管评级按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银监发〔2005〕88号,以下简称《内部指引》),采取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样的办法和标准。

但是,不同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的城商行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及需要的管理能力不同。

监管人员对此应予以充分考虑,更加关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统一性原则。

各银监局应充分考虑到监管人员在思想认识、监管经验、标准掌握等方面的差异,可采取辖区内监管人员集中复评等方式,统一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对评级结果的影响。

监管人员在给定性因素打分时,应认真填写评分说明,并涵盖评分要点的全部内容,便于相互比较。

(三)全面性原则。

监管人员应注意搜集和运用各种资料,包括外部审计以及相关媒体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为了提高准确性,定性因素的打分可以0.1分为进阶。

(四)审慎性原则。

对通过资产处置方式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的城商行,处置金额或占比较大的,监管人员应对资产处置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如剥离后的不良资产仍属城商行的或有负债,或处置方式存在明显瑕疵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或盈利能力造成潜在风险的,应适当下调相应分数。

此外,对于城商行无法提供信息或是监管人员不掌握情况的项目,要倾向于给较低的分数。

(五)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评级过程中,定量指标的得分应与定性因素相匹配。

定量指标得分低的银行不应在定性方面获得较高分数;对定量指标较好的,则应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不良贷款余额或比例的下降,应分析是由于资产置换还是信贷管理水平提高所致,从而给出恰当评分。

监管人员应以全国城商行有关定量指标的平均水平为及格线。

对定量指标低于平均值的城商行,监管人员对相应定性因素打分时,原则上不超过该项分值的60%。

如果定性因素打分明显超过定量指标水平,监管人员应详细说明原因。

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数据将由“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子系统”(下称“系统”)从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获取,“系统”自动做出定量指标得分。

同时,监管人员应手工计算定量指标与“系统”生成的分值比较,并将计算过程写入《城市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操作表》(见附表2)的评分说明中。

(一)资产质量状况(A)。

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等需要参考行业平均值,“系统”将自动进行生成、比较并提供评级得分。

(二)盈利状况(E)。

“系统”提供的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风险资产利润率指标未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需手工重新计算。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银监发〔2006〕84号)文件的要求,计算时只扣除贷款专项准备金缺口,可暂不考虑一般准备和特种准备的充足情况。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缺口的计算请参照该文附件《基础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一览表》编号21“调整资产利润率”中列明的计算公式。

(三)流动性状况(L)。

考虑到城商行信息系统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银监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暂不要求城商行报送《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G21表)。

因此,监管人员无法获取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指标。

无法报送G21表意味着城商行流动性管理能力与先进银行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指标两项得分计为0分。

如果部分城商行认为其信息系统和管理水平具备报送该项报表的能力,可以按照G21表要求的内容和频率向当地监管(分)局手工报送。

监管人员审核无误后,可根据G21表计算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指标,并将其得分计入监管评级结果。

(四)市场风险状况(S)。

城商行如没有开展外汇业务,则不存在外汇敞口风险,可将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的得分计为满分。

三、定性因素城商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监管评级中与之相关的定性因素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根本性变化。

与上一年度评级结果相比,如果本期定性因素得分出现较大变化,监管人员应予以详细说明。

(一)资本充足状况1.第1项。

银行资本的构成和质量。

《内部指引》中强调应侧重考察资本构成的稳定性、市场价值及其流动性。

由于当前城商行参与债务性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本项评分可将重点放在资本构成的稳定性上,未上市银行可暂不考虑其市场价值和流动性情况。

2.第2项。

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

不仅要考虑提足贷款专项准备金缺口后的资本利润率与资产利润率情况,还要考虑利润分配情况(如提取盈余公积、一般准备的比例),从而判断银行资本积累的能力。

如本年利润不足以弥补贷款专项准备金缺口,应视同出现亏损,得分低于3分。

3.第4项。

《内部指引》的评分原则指出,不具备次级债发行资格的,不得分。

《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了募集次级债所应具备的条件,监管人员应逐条核对城商行是否具备。

4.第5项。

对资本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情况。

考虑到城商行在资本管理方面尚处于通过增资扩股努力满足最低监管要求的较初级阶段,距离按业务需要合理配置权益性股本和债务性股本以及按照经济资本的理念实施资本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监管人员如没有足够的信息表明银行确实具有较高的资本管理能力或采取了有效措施,应予以审慎评分。

(二)资产质量状况(A)1.商业银行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部分商业银行通过采取重组置换等方式,定量指标短期内明显转好,但这并不代表其内部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

监管人员对此应遵循审慎性原则,在对此类机构的定性因素评分时给予适当下调。

2.第1项。

应重视评分原则中的第(4)项(“视不良贷款变动的具体原因调节评分结果”)的要求。

不良贷款即使双降,监管人员应认真分析双降原因。

对因资产置换剥离或突击放款形成的双降,要适当扣分。

对年末不良贷款比例低于3%的,即使余额或比例未能实现双降,监管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后,评分可高于3分。

3.第2项。

对“两高一资”产业、房地产、城市建设等贷款余额比较大,占资产净额比较高的,即使目前尚未出现重大问题,评分不宜高于3分;如已存在风险,本项不得分。

4.第3项。

考虑到资产质量状况与信贷管理水平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城商行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该项得分应相应较低。

如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同期全国城商行平均值,本项得分不应高于6分。

5.第4项。

从整体上看,城商行在贷款分类中普遍存在问题。

如果本年度未对城商行贷款分类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或未从其他渠道获取该行的贷款分类偏离情况,监管人员在对本项评分时应审慎。

(三)管理状况(M)1.基本原则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当前城商行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状况总体上还有一定差距。

监管人员在定性因素评分时应予以充分考虑,避免给出与其管理实际水平不符的过高得分。

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城商行的经营地域限于当地,业务范围比较单一,所面临的风险状况与复杂程度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为简单。

在进行监管评级时,监管人员应按照匹配性原则,根据城商行业务品种、经营范围及其相应承担的风险,合理评估其管理能力是否符合实际需要。

2.银行公司治理状况(1)第1项。

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

对资产规模低于500亿元或实收资本低于10亿元的城商行,可暂不要求其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监事制度,可不要求设立部分专门委员会(除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外)和专门的董(监)事会办公室。

(2)第4项。

对不要求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监事制度的城商行,监管人员可将(1)(2)(4)项的得分并入到第(3)项。

即第(1)(2)(4)的分值为0分,第(3)项的分值为10分,监管人员根据城商行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分。

3.内部控制状况(1)第1 (1)项。

监管人员应对照城商行当年有关会议纪要及议案、决议情况,参照《内部指引》逐条审核董事会是否完成应做的工作。

如有任何一条未能做到,得分不宜超过2分。

(2)第1 (2)项。

监管人员应仔细分析城商行的部门、岗位职责分工,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如该行未能正式下发部门、岗位的职责说明书,本项得分不宜超过1分。

(3)第1 (4)项。

城商行当年因员工道德风险发生重大案件(百万元以上)或发生案件超过1件的,本项不得分。

(4)第2 (1)项。

监管人员应逐项核对城商行是否对《内控指引》中所列出的各项风险建立了有关制度,并进行了持续、有效的管理。

如任一项未能纳入管理,本项得分不宜高于2分。

(5)第2 (2)项。

除认真核查《内部指引》所列出的各项内容外,监管人员还应考虑城商行的实际风险状况。

如果该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超过年末城商行全国平均值或发生重大案件,本项得分不宜高于2分。

(6)第3 (2)项。

如果城商行没有下发正式的部门、岗位职责说明书,或没有明确哪些是关键岗位或特殊岗位,本项得分不宜高于1.5分;如果没有执行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本项得分不宜高于1分;如果关键岗位或特殊岗位未能遵循必要的分离原则,本项不得分。

(7)第3 (4)项。

如果城商行应急预案不完备,或未定期进行演练,本项得分不宜高于1分。

(8)第4 (2)项。

监管人员应当逐项核查城商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及风险防范等,如存在缺陷,视重要情况酌情扣分。

从实际情况看,多数城商行无论是IT系统建设,或是组织结构间的信息传递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监管人员应按照实际情况审慎评分。

(四)盈利状况1.第1项。

首先,监管人员应逐条分析城商行当前状况,包括成本收入状况、盈利水平与利润分配等,与定量指标结合给出相应比例的得分;其次,应考虑发展趋势,结合城商行近三年情况,根据其发展趋势对未来状况做出合理判断,给出最后总分。

相关主题